腾讯是骂不死的,批评只会让企鹅更强大

写文章批评一家企业,然后被企业告上法庭的案例屡屡发生。我就曾因说“摩拜是水蛭的命”被其告上法庭,索赔120万元。

腾讯是骂不死的,批评只会让企鹅更强大

但是一篇《腾讯没有梦想》的文章却被腾讯总裁刘炽平亲自点评,否认了文章的一些观点,但也表达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都是批判企业,这待遇差别也太大了。那么,腾讯如果按照自媒体指点的梦想之路走下去,会怎样?

腾讯是骂不死的,批评只会让企鹅更强大

腾讯有没有梦想我不知道,反正是帮这位自媒体实现了10万+的梦想。”

一直以来,互联网公司中,腾讯是被骂最多的企业。除了3Q大战期间,《计算机世界报》刊发的那篇《狗日的腾讯》被起诉,此后鲜见腾讯起诉任何批判、辱骂自己的媒体或自媒体。

腾讯是骂不死的,批评只会让企鹅更强大

如刘炽平所言:“可以作为参考和监督”。《弟子规》中曾这样写道:“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企业容不下别人批评,企业家容不下别人说不,这样的企业又何谈梦想?

从《狗日的腾讯》到《腾讯没有梦想》

这篇万字长文,说实话能读完的人不会太多。大多数人都被“腾讯没有梦想”的标题吸引进来。这就像《北大没有文化》、《马云是实业的掘墓人》、《刘强东只会喝奶茶》、《王兴满身匪气》、《胡玮炜抛弃了80后》……等文章能火一样,它们的标题贩卖的都是“嫉妒”。

为了深入学习这篇宏文,我逐字逐句阅读了一遍。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可以概括如下:

“腾讯在投行人士做总裁的领导之下,变成一家投资公司。腾讯做产品的能力差,多数都是靠导流成功的。腾讯的投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阿里巴巴。腾讯不敢像阿里巴巴那样启用年轻人,老气横秋。腾讯做的社交产品不如阿里巴巴的电商更有护城河,技术研发做的不行。马化腾管理能力不行,短视,组织架构老化。

这些问题确实值得腾讯管理层认真思考,这也是每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必然面临的问题。美国的GE出现过,中国的海尔出现过,华为的任正非每天都在思考华为如何才能逃脱大企业病危机,如何做组织架构的变革。

记得8年前那篇《狗日的腾讯》是骂腾讯抄袭,让创业者无路可走。今天这篇《腾讯没有梦想》是批判腾讯不该开放,因为把机会都让给京东、快手、拼多多、知乎、今日头条等创业公司。好像腾讯做什么都是错的?

腾讯若走自媒体设计的梦想之路,明年就倒闭

企业的衰败根源并不在于管理失误,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为”。因为大企业病,就像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逃脱。但企业只要趋势做对了,就相当于“老树发新芽”,自然化解掉大企业病的危机。

诺基亚的失败,本质是没有跟上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新趋势。柯达的衰败,本质是数码相机干掉了胶片行业。雅虎则从未有过“护城河”,甚至没有一位坚定而热爱自己的企业的CEO。

企业总是在变化中经营的,无法适应变化,就无法长久生存。谈腾讯是否有梦想,是否有未来,关键看它是否顺应趋势。

2011年,我参加《诊断腾讯》时提出了“腾讯应该开放,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越开放越强大,而那种强大和垄断是不会被批判的。而且可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被记入了《X光下看腾讯》一书。

腾讯是骂不死的,批评只会让企鹅更强大

马云称,商业帝国式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坚持平台生态化发展。只有生态系统里的企业共同参与发展,大家是利益共同体,才能持久发展。

马化腾称,我们真是半条命,我们把另外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了。我们的商业模式就赚一层很薄的,但是很宽广的利润,而不会说进入到每一个行业很深。

简单讲,BAT三家都希望在新的时代,成为互联网的水和电,成为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这一观点,最早是马化腾提出来的,接着马云又提出阿里巴巴的“赋能”战略,本质上大同小异。

做“水和电”,而不是继续打造各种类型的电器。这是BAT三家都形成的共识。把电器的打造工作交给各行各业的专业企业,自己则专注提供“电”。

腾讯是骂不死的,批评只会让企鹅更强大

在这种新经济模型之下,“基础层”的企业就要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用在研究“水和电”上面,这包括金融支付、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同时要保证不与“应用层”的企业争利,让“应用层”企业利用“水和电”提供的能量去服务用户、连接用户。

我们发现,至今这三家企业都没能通过企业内部孵化、创新的方式把握住《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中所说的“新机会”。只有腾讯通过投资京东、快手、知乎和拼多多等创业公司抢占了这少有的新机会。

而且现在腾讯是BAT三家里,做开放做的最为彻底的,而且马化腾还一直要求团队继续做减法,不与投资的对象争利,正如《腾讯没有梦想》一文中说的“腾讯是投资投资最成功的战略投资者”。

因此,腾讯的战略方向并没有错,就是成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成为生态平台。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而且顺应趋势可以化解企业衰老、机构臃肿的危机,组织架构也会随着战略的改变而改变。

结论:腾讯的梦想到底是什么?

在深深的社交“护城河”掩护之下,利用社交“护城河”丰沛的“河水”不仅可以浇灌自家的游戏、广告,更能浇灌河滩上的桃树、小麦、梨树、花生……,这些被浇灌的植物,呈现出百花争艳、万木成林、果实累累的郁郁葱葱。

他们又回馈给腾讯自己花粉、芬芳……,但积少成多,积水成渊,这薄薄的一层利润,又可汇聚成江河。

这才是腾讯的真正梦想:连接一切,帮助更多企业、个人实现他们的梦想。而腾讯依靠赋能、投资获得收益,也将成为常态,这正是战略变革之后的商业模式变革,随之而来的是游戏收入占比降低,其他收入(云计算、金融支付)占比大幅提升。

显然,腾讯成为生态平台的战略是十分清晰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的执行到位,能否真正成为“水和电”,这才决定着腾讯的未来。

而若是走了自媒体为其指的梦想之路,估计是腾讯的死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