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行业该如何“转型”?

樊溢明

新思界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由我国研制的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已于2017年12月5日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这也是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标志着我国智能船舶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该船名为“大智”号的散货智能船舶,总长179米、船宽32米、深15米,载重量3.88万吨,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研制,交付给招商局集团中外运航运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后,主要用于中澳、东南亚航线的煤炭以及盐的运输。

智能船舶以“大数据”为基础,运用实时数据传输和汇集、大容量计算、数字建模、远程控制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船舶智能化的感知、判断分析以及决策和控制,从而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及效率。

近年来,造船业一直遭遇发展瓶颈,作为第一造船大国,却面临井喷式增长后的发展瓶颈。传统市场趋于饱和、中低端市场技术差异小、产能过剩;成本高,附加值低、产品竞争力较弱,以价格换数量;订单类型繁多、批量多批次、难以进行大规模技术革新和经验积累,成本和质量难控。同样是重资产型的航运企业,也面临运营成本难以控制、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人员和设备来源繁杂、管理成本高、安全和经济性难以保障等问题,深陷亏损泥潭。

而就船舶来说,市场个体差异性带来市场的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需要快速成规模,这个过程中需要实现数据之间很好的交换分析和挖掘。这就把市场的需求和运营企业的需求、制造企业的需求、设计的工作形成一个协作总体。工业4.0在船舶上的实现是定制与规模化的结合,也是当前与未来的结合,创造新需求的过程中实现新的价值。

38800吨智能船项目是中船集团创新计划的第一个民品项目。该项目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参加,以绿色海豚38800吨散货船为平台,实现智能示范船的实船建造。目前,38800吨智能船的合同设计和全船技术规格书已经完成,部分模块已经实现了实船试用试装。

新思界行业研究出具的《2018-2022年全球智慧船舶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认为,我国业界应采用造船企业、船配厂商、船级社、航运公司联合的方式开展智能船舶的研究,在船载系统和岸基系统分析软件的算法,分析软件与其他系统的接口协议以及高速无线远距离数据传输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标准。同时,利用中国相关人员在ISO/TC8中负责秘书处工作和担任副主席的优势地位,组织并支持国内相关专家参与智能船舶类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并逐步将关键技术或产品转化为国际标准输出,从而占领未来智能船舶的建造及服务市场,以提高中国船舶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业分析及投资建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