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疑似穿越者的都有谁?

搞笑时代

穿越有风险,比如穿越者王莽被刘秀打的无招架之力。所以,不要以为穿越到古代自己开了上帝视角就能稳赢。要穿越,除了自身素质过强,还应该带些必要的装备。比如疑似穿越者霍去病就是典型的例子!


汉朝时期的霍去病,有很大的可能性就是一个从现代世界穿越过去的,而且他还带了不少装备!

理由:霍去病对匈奴人的远程精准打击!

关于获取能准确找到匈奴人的据点。有人说,这是因为霍去病手底下有很多匈奴人作为向导。

可是这种说法无法解释,第一次作战的时候率800轻勇营骑兵脱离主力数百里斩首2000多人的战绩。

首先,本来随卫青出塞是一次历练,并没有战斗任务。

其次,霍去病这800骑兵全都是卫青给他挑选的卫士,本身这种军队匈奴人就很少有资格成为其中一员。

第三,这次战斗充满不确定因素,当时霍去病离开主力几百里,可以说是在几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寻找敌军。这个面积与浙江省差不多大,800骑兵在这么大的区域内寻找敌军如大海捞针,根本就不是人力所能及。

所以,从霍去病第一次出战,精准锁定目标这件事儿来看。他是穿越者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而且有可能他还带有先进的侦察设备,帮助他侦查周边环境。

比方说无人机。

目前无人机可以达到7公里远距离传输,飞行高度可以达到4000多米,速度每小时50公里。霍去病如果手中有一架无人机,先操作无人机飞到4000米高空拍摄周围环境,就能做到对敌的远程搜索。

在一马平川的大草原上,无人机从这个高度可以轻松发现400里以外的匈奴营地。所以,霍去病这次出击匈奴并不是盲目的,他在离开军营前,已经知道目标位置。而匈奴人跟本就没有发现400里之外已经有一支军队盯上了自己,然后毫无防备的匈奴人被杀的大败也就不奇怪了!

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可见,穿越到古代,带上一套现代装备是多么的重要!


历史风暴

2001年,《寻秦记》播出,开启了穿越剧的热潮。而合理性的剧情让人疑似历史上还真有穿越者的存在,比如2010年的《神话》,最后刘邦消亡有关易小川的所有东西,这就不禁让人懵懵懂懂似乎觉得真有穿越者的出现。


无论是《圣经》预言、玛雅人预言,还是我们的吕望《乾坤万年歌》、高静涵《步虚大师预言》、诸葛亮《马前课》……还是著名的李淳风、袁天罡《推背图》、刘基《烧饼歌》、李淳风《藏头诗》。

他们存在在历史中,而发出的声音又实现了。如果要说疑似穿越者,这就要谈一谈李淳风与袁正罡了。

李淳风的藏头诗

预言“武曌篡唐”:

乱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侧。三十年后,杀唐之子孙殆尽!其为人也,止戈不离身,两目长在空,实如斯也!

预言“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前二十四年可媲美于尧舜,后二十四年又有乱天下者。危而不危。一人大口,逢杨而生,遇郭而止。

预言“忽必烈立元”:

有一兀之主兴焉。人皆披发,头生花。听其语,不知其音;视其人,恶见其面。

预言“大明”:

若非天生一牛,日月月并行,天下几无人类也。女生须,男生子,地裂山崩矣。

预言“朱棣的靖难之役与魏忠贤混乱晚明”:

此后大水在足,以有道之主生焉。然数年后,幽燕并起,皇孙遁去。又越数十年,有承天启运之主出焉,又得忠贤之臣,委以重任,斯坏国家

推背图

这是李淳风和袁正罡二人所著作,一共包含了60幅图,而且每幅图还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

预言了自唐朝以后的历史走向与将要发生的事情。

推背图第叁象 丙寅


谶曰:日月当空 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 不文亦武
颂曰:参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 枝拨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

金圣叹注解:此象主武「明空」当国,废中宗於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

日月当空,就是“曌”(音:照),这是武则天发明的字。扑朔迷离,这暗指女皇帝,而对象姓武。

在颂曰中,前两句说: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削发为僧,出家了,后来被李治接回宫。后两句说:武则天杀李姓子弟,但是“根”唐中宗李显(后来被老婆韦皇后毒死了,这个皇帝很悲剧,头上青青草原一片,还被毒杀)没有杀。图中武则天拿着一把刀,比喻她杀人很多。

推背图第五象 戊辰


谶曰:杨花飞 蜀道难 截断竹萧方见日 更无一史乃乎安
颂曰:渔阳鼙鼓过潼关 此日君王幸剑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处葬金环

金圣叹注解:一马鞍指安禄山,一史书指史思明。一妇人死卧地上,乃贵妃死於马嵬坡。截断竹萧者肃宗即位,而安史之乱平。

“截断竹箫”,“箫”去掉“竹”为“肃”,唐肃宗上位。“更”更替,“史”无一吏,“更无一吏”更替姓史的,暗指史思明后来被儿子杀了,接着安史之乱就平了。

在颂曰中,说道:安禄山渔阳造反,声势浩大,攻下了潼关,攻向长安。唐玄宗李隆基仓皇跑到了四川剑山(剑阁)。走到马嵬坡时,兵变,杀死了杨贵妃(杨玉环)。


非常茴香豆

有很多,这些人的共性特点之一是不能再完美,其中有些兼具预言家身份和穿越者般的气质:

1.刘伯温

明朝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道家等,刘伯温是明朝开国元老,拥有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道家等多重身份,不仅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还曾经帮助朱元璋谋划布局风水,也能带兵打仗。不过最为神秘的还是他的先知先觉、料事如神。天下大定后,他制造借口衣锦还乡,躲过了朱元璋的清算。死前留下两本书《百战奇谋》和《郁离子》,还预测家里五世之后会出现一个武官,从此香火绵延,结果后来他的五世嫡孙真被皇帝任命为处州指挥使。据传他写的《烧饼歌》《金陵塔碑文》都准确预言了未来,其中甚至提到了国共内战、美国对日宣战、核武器等,若考证为真,那真可谓是“神乎其神”了。

2.李淳风、袁天罡师徒

二人是唐初的预言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享受国师待遇。师徒二人创作有《推背图》,预言了唐太宗时起始一千多年的历史。李淳风自己写的《藏头诗》中预言到了“有八旗常在身之主出焉(指清朝而言)”、“ 木子作将(李鸿章)”等。这么神,不是穿越也胜似穿越了。

3.王莽

不为别的,就因为思想太超前。篡汉后建立了“新朝”,幼年坎坷,父兄先后去世,由叔父们抚养成人。建立新王朝后,王莽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改革,科技上支持飞行器实验,发明了游标卡尺,还亲手解剖人体;对外上仇视高丽和匈奴;经济上土地改革,实行土地国有化,禁止私人买卖,人均土地一百亩,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同时制定了贷款政策、货币政策和国家专卖的国企政策;政治上废除了奴隶制度,颁布法令强迫无业游民必须劳动,没有工作的游民每年必须织一块布或劳役工作,由国家承担食宿。可以说王莽的政策跟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严重脱节,如此先进的思想更像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产物。


国家人文历史

TOP1、王莽

纵观此君的发家史和改革史,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


诸如搞土改,搞计划经济,搞贷款,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搞廉租房等,以当时社会的认知和发展来看,这些思想根本不可能有诞生的土壤。需知,思想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就像马克思思想不太可能出现在遥远的中世纪一个道理。


而当时是封建社会,王莽作为统治阶层的一员,完全没有必要以这种“自杀”式行为以绝后路,自毁长城,这种疯狂的想法和超前的意识作为一个在2000多年以前的封建贵族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唯一的解释就是此人是穿越者,一朝大权在握,不免得意忘形,企图以一已之力带领古老的中国走向称霸世界之路,奈何还是逆不过天,也敌不过天选之子刘秀。 最终功亏一篑,叫人不由可惜。


TOP2、扯淡碑主人

此碑据称为明朝墓碑,看看这清新脱俗的碑文和个人签名。活脱脱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明朝无聊透顶的口气。

碑文正面大书:再也不来了,扯淡,太极仙翁脱骨。

再看下碑文大意:我仙翁是燕人,隐藏青龙之姓氏。明末,我来到云梦山修成仙。我的事迹已详细载入史册,像我的姓名我也不敢多说了。我生来不讲自己的年龄,也没仔细考证我具体活了多少年。突然有人对我说:你老已一百四十四岁了。我很吃惊,但最终还是回答他:是的。 活了这么久,我已四大皆空,成了一名道教徒。但我很清白高尚,整天琴棋书画与我相伴。现在我已成抱病老人,特立此碑。也不枉我在这世间走了一趟。

而碑文反面写着: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鬼神不欺贫,为善最乐,只人问我修行法只在虚灵自然间。

速个碑文意思大概是我有很多事想说但却不能说,我不想改变这历史的发展,也厌倦了这世间的纷扰,只想清风明月相伴,想想我这一生,真是扯淡,太无聊了,我再也不来了。 生动将一个穿越者内心的苦闷,彷徨,唏嘘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最终还是按捺不住的碑文出卖了他,也许他自己也想留下些什么给后来人,以示记念吧。


TOP3、李强

这个人可能大家不太熟悉。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他的生平和事迹。此人在科研领域、军工生产领域、广播电讯领域和外经贸领域都做了奠基性或开创性的工作。

难得的是他不只在一个领域成为精英,而是在多个跨度很大的不同领域都能成为领军人物。以他穿越者的金手指,玩转无线电、军工发明研制、对外经贸等各个领域,可以说做到了现代人也难以企及的无数个跨行业跨领域的骄人成绩,最后功成身退,片叶不沾身,潇潇洒洒走完一生。


最后,再来一个。郑沅,字叔进,号习叟,室名独笑斋,湖南长沙人,活动于清末年间民国初。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八零印記


美少女说历史

王莽的很多做法像是近现代人,他的穿越可能最大

公元9年元旦,王莽篡位称帝,登基成为一朝开国君主,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

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王莽改制期间出台的一些政策违背了客观规律。

如“王田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并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这里王莽着意于立即消除土地兼并,初意未始不善,但这一政策违背了当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这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结果,既没有能力兑现无田者可按标准受田的承诺,又危机官僚大地主的特权利益。

再如币制改革恢复已被历史淘汰的原始货币,直接违反货币发展规律,徒增货币流通的障碍。

其次改革过急过速,容易采取一些过头的政策措施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会基础。

如王莽将奴婢改为“私属”,并禁止奴婢买卖,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数量的扩大,解决社会上日益严重的奴婢问题。但这项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对,因为禁止奴婢买卖,既触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无路可走的农民断绝了一条卖身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还采取行政手段,对不恰当的改革措施强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如币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轻换重,所铸大泉,重不过12铢,只相当于五铢钱的2.4倍,却要当五铢钱50枚用,所铸重一铢的小泉,却要与五铢钱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难以禁止盗铸私钱。王莽只得实行诸如“以私铸钱死”、“一家铸钱,五家坐之,没入为奴婢”等严刑酷法来强行禁止。但是,政策强制对于经济规律是无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强制强化到何等程度,依旧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当然的改革措施终究得不到贯彻,不切实际的乱改还引起社会的混乱。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见四方农民相继起义,王匡,廉丹等数战不利,知天下溃畔,事穷计迫,乃议遣风俗大夫司国宪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泽、六筦之禁,即位以来诏令不便于民者皆收还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灭亡。


喜乐剧中人

我提一个人大家看看像不像穿越者——春秋时代的齐国丞相晏婴

晏婴刚当相国时齐景公想要为他更换住宅,说:“你的住宅靠近集市,低洼狭小,喧闹扬尘,不适合居住,我给你换个明亮高爽的的住处吧。”晏婴推辞说:“君主的先臣就住在这里,臣不足以继承先臣的业绩,这对臣已经过分了。况且小人靠近市场,早晚能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小人的利益。哪敢麻烦邻里迁居为我建房?”景公笑着说:“您靠近市场,了解物品的贵贱吗?”晏婴说:“既然以它为利,岂敢不知道呢?”景公说:“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贱?”当时齐景公刑名繁多苛严,有出售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鞋的,所以晏婴回答说:“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鞋卖得贵,(普通人穿的)鞋卖得便宜。”晏婴已经告诉了国君,所以向叔在谈话中说到这个。齐景公听后便减省了刑罚。君子说:“仁人的言论,它的利益是很广泛的。晏婴的一句话使齐景公减少了刑罚。《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乱事就能很快停止下来。’正是说的这类事情吧?”

齐景公通过晏婴了解到民生疾苦,从而更好地治理齐国,于是他十分重用依靠晏婴。一天晏婴正准备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找他商量事情,晏婴得知使臣还没吃饭,就把自己的饭分了一半给他,结果两个人都没吃饱。从这个细节我们大致可以推断:晏婴应该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换成别的宰相碰上家里来客人赶紧添一副碗筷的事,谁家不是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啊!何况这位客人还是君王的使臣。晏婴倒好——家里一点多余的粮食都没,一来客人将就着把自己的饭菜分人家一半,知道的是齐国宰相晏婴,不知道的大概以为是洪七公吧。

使臣回去将此事告知齐景公,齐景公很是吃惊地说道:“相国家怎么穷成这样?我今日才知此事,这是我的过错。”齐景公赶紧派人给晏婴送去一千两黄金和一千担粮食,晏婴断然拒绝,齐景公见晏婴不收也来了倔脾气——不断派人上门催晏婴接收黄金和粮食,接连派去三批人,全都被晏婴拒绝了。

过了几天晏婴上朝,齐景公一看晏婴的马车说道:“相国的车为何如此破旧?让他国知晓必定轻视我齐国。我马上派人给你送一辆新车。”晏婴下朝回家看见门口停放着一辆新车,知道是景公送来的,就吩咐仆人小心看护。第二天一早晏婴派人将车送回并亲自向景公道谢。景公见晏婴把车送回不高兴了。晏婴见景公不高兴就说:“您让我管理百官,如果您乘坐华美的车子,我也乘坐华美的车子,百官也都跟着学,这就是吏治腐败的开端。”

景公还真有牛脾气——送金子、送粮食、送马车都被拒绝了,他还不死心。这次景公放了一大招:送女儿。话说有一天景公去晏家赴宴,晏婴带着自己的妻子出来拜见。酒酣耳热之际景公悄悄对晏婴说:“您的夫人年华已老容貌丑陋,寡人有一女年少娇美,不如赐予相国为妾。”晏婴回答道:“贱内虽然现在又老又丑,但当初她嫁给我时也是年轻又娇美的。人本来就是会慢慢变老的,我接受了这种变化。您虽有恩赐,难道可以使我一改初衷吗?”能娶公主为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现在王室愿意倒贴晏婴让公主给他做妾,这事多少人一辈子想都别想,晏婴居然给拒绝了。事实上他不仅拒绝了齐景公下嫁公主之举,而且此后终身未尝纳妾,实际上晏婴是中国历史有明确文字记载以来第一位只有妻子没有妾室的贵族子弟,有时我真怀疑这哥们是不是一位穿越者。

其实晏婴的奇闻异事还有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小学课文中的《晏子使楚》,鉴于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我就不再赘述了,还是大家讲一些他不太为人所知的事迹吧。据说有一次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的形势,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均有几分醉意之时,范昭借酒劲向齐景公说:“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头告诉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给客人。”范昭接过侍臣递给的酒,一饮而尽。晏婴在一旁把这一切看在眼中,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为主公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之上,君臣应是各自用个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违反了这个礼节,是对齐国国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方的反应如何,但还是被晏婴识破了。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时候,我试探了一下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当前去攻打齐国,绝对没有胜利的把握,晋平公因而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敌人放弃进攻的打算即当下“折冲樽俎”这个典故就是来自晏婴的事迹。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表现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机谋的真实写照。

虽然孔子如此赞扬晏婴,但晏婴对孔子的评价却是:德行高洁,但其治国理念不适合于当下。孔子三十五岁那年去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之后通过高昭子见到了齐景公。齐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讲得好啊!如果真的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纵然有粮食,我怎么能吃得到呢!”改日齐景公又向孔子询问为政,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景公很高兴,将要把尼溪的田地封赐给孔子。晏婴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规范;高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他们来教育百姓;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借贷,不可以此治理国家。自从圣君贤相相继去世,周朝王室衰落以后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盛装打扮,繁琐地规定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国君打算用这一套来改造齐国的习俗,恐怕不是引导小民的好办法。”此后齐景公虽然恭敬地接见孔子,但不再问有关礼的事。有一天齐景公挽留孔子说:“按照季氏上卿的规格来待你,我不能做到。”于是就用介于鲁国季氏和孟氏之间的规格来接待孔子。齐国大夫企图谋害孔子,孔子听说此事。齐景公说:“我老了,不能用你了。”孔子在这种情况下当机立断,离开了齐国,返回鲁国。

实际上晏婴对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学派并非完全排斥,他曾经极力称赞孔子德行的高尚伟大,但他始终坚定地认为:儒家的礼仪制度不适合于春秋战国大争之世,治国理政不应该是用繁文缛节去划分上下尊卑,去禁锢牢笼人们的思想,而是应该用法律制度去规范人们的行为。所以我说我严重怀疑他是一名穿越者:拒绝纳妾、没有尊卑意识、提倡依法治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的思想超越了他所身处的时代几千年。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穿越的事绝对有。可是大家想一想,改变了历史或者不去改变历史,这件事,对整个人类的历史根本没有影响。

比如说,爱因斯坦一个人穿越到了秦始皇时代。爱因斯坦去进谏秦始皇,说,要把相对论教给始皇帝和他的臣民,推动科技和历史的车轮加速前进。而且秦始皇十分相信爱因斯坦,可是,秦朝全国上下都精通相对论有什么用,用相对论造原子弹吗?就是造了出来,他们行军作战,还是绝对喜欢用刀用枪近身肉搏。即使他们知道原子弹能决定战争胜负,说白了,也绝对不会用。

秦始皇再相信爱因斯坦,即使秦始皇再爱才,任命爱因斯坦为国师。穿越到秦朝的爱因斯坦,也不可能如自己所愿,推动科技和历史的车轮加速前进。

到最后,被秦始皇任命为国师的爱因斯坦,因为有满腹的经纶和科学知识,被后世的我们吵来吵去的争论——到底是不是一个穿越者。


间谍希夷

我来讲一个:东晋时期的僧人,僧肇(384年—414年)。

一般人可能不了解他,但学过中国哲学史的人的人应该知道,他是鸠摩罗什的弟子,自己也是很厉害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有一些很著名的命题,比如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等等,看上去就很深奥了。比如一般人觉得,我昨天在北京,今天在上海;那就是我从北京到了上海。他说,不是这样。昨天的我还是在昨天的北京,今天的我在今天的上海。两者之间没什么关系。所以,在他看来,“崩裂着的巨峰处于静止;奔腾着的江河没有湍流,飘荡着的尘埃并非运动,经天的日月未曾巡回。”

这些思考本身已经很威武了,这不是我说他穿越的原因——毕竟,这种哲学啦、辩证法啦,东晋时候人也懂的,不一定要穿越过去。

为什么说他穿越呢?那个时候,鸠摩罗什新翻译了《维摩诘经》,僧肇就写了一个序。这个序就讲,他一直以来都在担心一件事:

常恐玄宗坠於译人

玄宗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是唐玄宗。译人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安禄山没有出道以前就是互市马牙郎,就是在边境市场上做翻译的小官。译人可以是对他的蔑称。什么叫玄宗坠於译人呢?就是唐玄宗要在安禄山手上完蛋。这说的就是安史之乱了,这事发生在755年。唐玄宗762年去世,那时才有庙号玄宗。

这就是说,至少要762年以后的人,才知道“玄宗坠於译人”。僧肇414年就去世了,他竟然已经知道了。而且还说自己一直在担心这件事。这就不一般了。

他这么做很可能是为了提醒后来的人。那为什么要藏在《维摩诘经》里呢?因为他从唐代穿越到东晋,肯定知道唐代维摩诘经非常流行。我们知道王维字摩诘,而玄宗朝,王维已经官居吏部尚书。总之,在《维摩诘经·序》中藏一个彩蛋,他很可能希望后人可以有所领悟,防微杜渐。

无论如何,僧肇至少可以归为疑似穿越者。


在野武將

我一直认为神农就是穿越的,或者是外星人,神农尝百草,得到中医的雏形,从数学排列组合角度,是不可能的,在未知领域,面对一堆花草树皮,绝对的两眼一抹黑,简单的尝一下,就可以知道他治什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本身就知道,以前老师讲历史,说,他今天感冒尝了个草感冒好了,明天头疼尝了个什么头疼好了,现在想想是逗人玩呢,如果如此巧合,那前提也一定是他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