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如果你还没有偏见,你可能会有一点无趣;如果你不敢把偏见说出来,你可能有些不诚实;如果你不能把你的偏见有理有据说出来,你可能还不够聪明。”

在昨晚首期《十三邀·偏见小会》的现场,主持人、《单读》MOOK 的主编吴琦,以这样一段总结与提醒,结束了这场六位 Young Thinker 的“偏见小会”。说它为“小会”,大概因为演讲人数并不多,只有 6 位。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小会”其实并不小,演讲嘉宾虽然仅 6 位,但他们——许知远、尚雯婕、叶三、吴虹飞、王博、李翔——来自不同领域的前沿;同时,有 103 万线上观众与 800 名现场观众,共同聆听了这六位 Young Thinker 的演讲。

其实,现场人数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十三邀·偏见小会》第一次仅放出 400 个名额,没想到几分钟之内迅速爆满了,后来我们租借到了椅子,又陆续开放了几百个名额。而这些天来,仍然有读者留言问我们,没有报上名该如何参与。大概,那些读者后来选择与百万线上观众一起看直播了。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想必线上线下的观众,都能感受到现场一个个小高潮。这六位 Young Thinker 在相互激发与碰撞中,彼此打开了更多元的世界,演讲竟也可以变成了 6 个人相互的、绵长的对谈。

比如,尚雯婕在后面发言中,提到了吴虹飞在演讲中给自己的启发与灵感,并承认自己:“立刻对吴虹飞女士转粉,我们不被其他男生搭讪的女生,精神世界都是非常有意思的。”

比如,叶三在现场直接“揭发”许知远,说他一开始给自己的演讲题目是《是从旧北京到新北京人》,叶三对此一番吐槽后,给出了自己的演讲题目《从二环内到五环外》。

这些由一次演讲引发的碰撞与更深层的相互认知,如许知远在后来的演讲中所说:“我们的自我的形成,是在跟世界的不断碰撞之中。”这次演讲,又何尝不是这样一种微妙的碰撞呢?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这 6 位 Young Thinker,从商业世界谈到娱乐世界,从 19 世纪的广州讲到今天的北京,分享自己对世界潮流的洞察与见解。其中,不乏批判:“每个个体不敢成为自己,他要呼应大多数人的情绪。”不乏倡议:“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要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一切。”(By : 许知远)

有谆谆告诫:“娱乐圈的内容生产、明星制造,是需要保持匠心、保持对艺术的敬畏的。”(By : 尚雯婕)也有坦承相待:“对北京人的所谓偏见如懒、优越感、瞧不起外地人、吹牛逼……我觉得都不算偏见,而是正见。”(By : 叶三)“新一代的中国创业者身上的特点:精英教育但是非常接地气。”(By : 李翔)

这些被传达出来的“偏见”,如同《十三邀》节目与其首次集结出版第一辑《偏见》一书的延续与扩大。正如许知远在演讲中所说:“我们希望扩展知识的边界,拓展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可能性,我觉得这是我始终为之想奋斗一件事情。”

而这一切,正是从《十三邀》节目拉开序幕,从《偏见》一书开始,从我们正在进行的 Young Thinker 开始。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此文首先摘录部分现场演讲金句,大家先睹为快。

许知远

群体是可疑的,孤独是有力量的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许知远,作家,出版人,单向空间创始人。著有《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时代的稻草人》、《祖国的陌生人》等。同时是剑桥大学,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亚洲新闻奖》最佳言论奖得主。 2016 年,许知远与腾讯新闻合作,跨界出品深度思想访谈纪录片《十三邀》,在社会上激起广泛回响。

  • 任何一个时代中任何一个年轻人,要非常勇敢遵循内心的渴望,充分的展现自己的生活,充分表现自己的爱、渴望、能量,释放自己的一切,对世界充满好奇心。


  • 我觉得群体是可疑的,孤独是有力量的。


  • 一个人只有充分理解外部世界,才能理解自我内在的可能性。


  • 在过去七八年里看到整个潮流的变化,看到知识分子群体消亡,不仅不敢坚持批评性的眼光,我们甚至害怕“知识分子”这个标签,全民参与对这个标签的羞辱,包括我们自己。


  • 越来越多年轻人变得更独立自主,然而他们更愿意躲在集体的背后,当他们说话的时候,他们说的不是自己的声音,说的是一种流行的声音,或者大家认可的一种声音。

尚雯婕

做优质内容一定要慢!尤其是一个人或者一部戏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尚雯婕,中国著名歌手,现为黑金娱乐联合创始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法语系,精通英、法、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上海排名前五的法语同声翻译,2006 年“超级女声”冠军,词曲创作人,音乐制作人,公益慈善代言人,时尚先锋人物,首位同时进军韩国、美国、加拿大的华语歌手, Music Radio 中国 TOP 排行榜最佳女歌手,有“中国第一时尚偶像”、“电子唱作人”之称。

  • 我们的社会好像步入了一个崇尚“速成”的时代,不管是经营、科研、甚至是谈恋爱,都要讲求速成——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功效。”


  • 很多艺人的定位其实不是自己真实的样子,是公司或者市场想要什么,就去做什么了。我的亲身经历证明,这是错误的。


  • “专注、极致、口碑、快”,那是给互联网产品用的,无论是高概念互联网还是资本市场,这些字无疑是金句中的金句。而在文娱内容产业,这些字会让一部分人乱了分寸,甚至急功近利。


  • 如何把一个有潜力的新人从培训、定位、包装、推出,直到成名,甚至成为大家的超级偶像,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独立的分析,有才华打底,并且愿意为了梦想付诸努力,这才是行业需要的东西。


  • 我的偏见是:任何不具备“匠人精神”的“造星“,都是“造假”!

叶三

我就不太把自己当人看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叶三,界面·正午主编,喜欢猫、食物和好艺术的虚无主义者,曾出版《九万字》、《腰斩哪吒》。

  • 地域鄙视和地域鄙视链是什么时候形成的?这可能很难考据了。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从门户网站的发言显示坐标开始,地域攻击就成了风气。


  • 作为一个北京人,我对这里的归属感越来越弱。我也不知道现在‘北京人’的定义是什么,有北京户口的人,还是在这里居住工作的人?


  • 对北京人的所谓偏见如懒、优越感、瞧不起外地人、吹牛逼……我觉得都不算偏见,而是正见。


  • 那些我怀念的北京人独有的气质,现在好像越来越少见了。


  • 我觉得承载自身品质之外的标签如地域,挺傻的。我一直不太把自己当北京人看,我甚至不太把自己当中国人看。其实我就不太把自己当人看。

吴虹飞

我们从一个碎片,去发现一个传统或支流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吴虹飞,作家,音乐人,侗族音乐研究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出版小说《嫁衣》,随笔《活得像个笑话》,访谈录《听我讲话要小心》等十几本书。出版唱片五张,《小龙房间里的鱼》《胭脂》《再不相爱就老了》《萨岁之歌》《侗族大歌》,ep《宇宙第二定律》。组建幸福大街乐队,萨岁乐团(传承侗族大歌)

  • 侗族人的音乐被提到,是一种风情化的表现,只是作为民俗,而不是作为一种古老的古典音乐,作为音乐本身被提及。


  • 你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所谓‘民族音乐’,多数是不那么真实。他们的金色,红色的衣服是浮夸的……他们消费了少数民族音乐。由于缺乏常识和文化里缺乏尊重,民族音乐、根源音乐没有被重视。


  • 一个个传统的消失,就像本雅明所写,天使回望人间,看到的都是废墟。


  • 五四运动也成功地摧毁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秩序,但是五四以来的中国人尽管运用了无数新的和外来的观念,可是他们所重建的文化秩序,也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格局。


  • 我们从一个碎片,去发现一个传统、或者一个支流,这是一个作为的音乐人,能做的微小的事情。

王博

偏见不一定具有主观的态度,更是被动的处境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王博,艺术家、导演、影像工作者,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视觉与批判研究系副教授。作品曾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哥本哈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德国历史博物馆、韩国非军事区纪录片电影节等机构或电影节展映”。

  • 影像可以带给我们书本知识之外语言无法囊括的对世界的认识。


  • 图像的现实性,似乎让图像本身就具有了不言而名的可靠性。但这种可靠性似乎是不可流动的吗?


  • 我们曾经对于精美图像的饥渴,早已经被过度精致的影像的泛滥和疲惫所替代。对于图像的被篡改,我们也已经习以为常。


  • “带着偏见看世界”,这种偏见,也许不光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也来自于图像背后的手,是怎么操作这个图像的。

  • 比平衡我们对于世界的偏见更重要的是,了解到我们偏见的来源,意识到偏见的形成也许并非个人选择,这个视角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其他那些你以为自己有主动性的事情,比如消费,比如对美的标准,比如对其他一些不能说的事情的认识。

李翔

我的同代人,会破除我们对中国公司的一系列偏见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 长久以来,对中国的企业家和创业者,会有一个简单粗暴的划分:一类非常高大上,另一类非常接地气。



  • 这一批创业者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身上的“无限游戏”精神。无限游戏的目的是扩展边界,让游戏继续。


  • 想玩无限游戏其实是有一个大的背景的:资本的耐心。资本已经可以允许一家公司,在不盈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完全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去扩张自己的业务,扩大自己的用户规模。


  • 我观察到的,新一代的中国创业者身上的特点:精英教育但是非常接地气;思考力很强,拥有自己的完整价值观;业务、资本结构和思维方式都是全球化的;集体创新;享受无限游戏。

你在现场吗?

你对哪位嘉宾的哪句“偏见”印象最深?

或者你有没有自己的一些偏见?

欢迎留言中分享。

30 条语录看完 100 万观众围观的“偏见小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