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的银行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茗茗之中-徐瑞

大家好,我是来自银行业的小公子,很高兴回答题主的问题。

在我当前的工作之前,我是家乡县级市农商银行的一名员工。我在农商行的工作地点前后换了三个地方,都在乡镇,更多的农商工作时间里是一名柜员。

在乡镇的银行工作,每天接待的客户大多是大爷大妈,他们主要办理存款、取款、密码或账户挂失,偶尔来几笔村委会账户现金支票的取现业务。大爷大妈们带来的钱可能放在家里很长时间,都皱了甚至馊了,下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洗一两分钟的手,然后把工作西装换掉。工作很难说忙或者不忙,年关前后一段时间每天业务都是爆满,大爷大妈们来行里取出去年的定期存单,加上自己这一年努力存下来的钱或者孩子们从外省回来给他们的钱存一张更大额一点的定期存单,这样的业务很多,我当时看着他们的表情都能想到他们要办什么业务。那段时间每天都会比较晚下班,大概七点左右。每年的四月份开始,业务量开始少下来,在柜台里基本都是两个综合柜员聊天聊一天,偶尔出去喝个水,偶尔来个挂失业务刷一下这一天里难得值得纪念的有办业务的时光。柜员也不能长期离柜,所以总感觉自己像是在监狱,头顶上是四到六个摄像头,感觉很不自在。

早上接收尾箱会比较辛苦点,因为钞车从很远的地方来,要去很多网点,所以有时候如果网点刚好轮到第一个接尾箱的地方,那有时候甚至要早上6点半就到网点来接箱、好在乡镇网点一般都提供住宿,楼上就是住的地方。当时离家近,所以每天回家,当然也因此,每天上午去接尾箱,十分痛苦。

后来当上客户经理业务,平时主要就是陪客户喝喝茶拉拉存款,办理不超过三种品类的贷款,即便4月份开始忙碌,但主要的工作通常是维护好过去网点积累下来的客户,一笔贷款一笔贷款地收回再放出。因为农商行的岗位基础是柜员制,网点就那么三四个人,柜员要休假的时候也不一定要镇区支行调人来替班,更多的时候是客户经理直接移交柜员的尾箱,第二天回顾一下曾经的柜员时光。

农商行的福利不错,但赚的钱也没地方花钱,或者说,在乡镇工作没什么花钱的欲望。乡镇的银行网点周边一般比较荒凉,虽然前着村后着店的,但基本只有两三家吃饭的餐馆,有的网点会自己设食堂,请村里的某个大妈来煮煮午饭,也就那么一个网点四个人坐下来一起吃饭。娱乐的场所比较少,基本要到镇区才会有,但下班之后一天要么很忙很累,要么很闲也很累,根本不会想去唱歌或者聚餐。偶尔朋友来看我,就直接去附近繁荣点的城镇或者直接去市区吃个饭看个电影,然后回来继续第一天早起接箱上柜。

待在一个网点久了,村头村尾的人基本都认识,农村人也比较淳朴,大家和和乐乐地偶尔还能一起喝喝茶,所以到调网点很久后还经常有人会提起你,哪一天你凑巧去网点周边转转还能碰到熟人,还是很温暖的。我现在在市区工作,偶尔也会想起在农商城镇支行工作的时光,那时候满心怨恨,等到离职的后来,也才会觉得以前的工作还蛮单纯,挺有人情味的。

当然也感谢过去在城镇实打实地上柜办理业务,简单点的工作给了我更多的学习和阅读时间,现在我是银行从业资格过五门,工作上碰到的情形基本都能马上知道是怎么回事,比一般社招的客户经理更懂得银行合规制度和柜面的工作流程,这让我相对来说,工作方式更为稳健,业务知识也更为扎实。

如大家有不同意见或相关问题咨询,可在评论区或私信与我联系探讨。


银行小公子

忙着码字的时候,手机提示收到了新信息。

是银行发来的,去年买的保险,又到了一年一次付款的时间。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银行上班。保险任务太重,还剩许多保险卖不出去,没办法,所有的同事只得给自己买一份,当然,也包括我。

但没过多久,我就离职了,离职十分突然,现在想起来,只觉唏嘘不已。


01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正忙着卖产品,是的,穿着体面合身的银行制服,顶着烈日下乡推销。

难道银行“桂圆”不是只需要存钱、取钱就完了吗?

too young啊年轻人,柜员的业务范围相当广泛,包含且不仅仅是:卖保险、卖基金、卖理财产品、卖肥料卖种子卖特产、隔壁银行抢存款......

如果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你自己也是消费者,家里七大姑八大姨总有钱要存,自己不知道去营销吗?

总之一句话:风里雨里,我在银行等你!

前期培训花了好几千,教我们的老师,从来没真正上过柜台,连系统更新都不知道。

你问我学到了什么?哦,数钱的速度快了许多罢了。

正式上岗后,十几页操作代码,随手摁错一个数字就关系到整个行的“生死存亡”,稍不注意就被“考核”扣钱。

操作的时候,主管背着手站在我的背后,面前是密密麻麻的纸张凭证,一抬头就是大爷大妈炽热的眼神......

有限的空间里,一举一动都被摄像头无死角监视着;

每天如机器般重复的工作程序;

莫名其妙被客户骂;

拿着可怜的工资,节假日从来没有休息的机会。

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想都不要想......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进了“牢房”。

在进银行之前,我也以为好歹朝九晚五、旱涝保收。

培训结束,我顺利进入银行工作,可进去后才知道,我们居然只是劳务派遣。

也就是说,我并不是真正的银行工作人员,不过是一个“编外”而已,福利待遇什么的,跟正式员工根本没法比,然而却要包揽本职工作以外的其他所有杂务。

和我同一批次考进去的男孩子,第一个月的工资条居然是负数!



02

银行柜台岗位带来的疲惫,不只是工作量的繁重,更是心理防线的一次次崩塌。

我的同事姐姐,二十七岁,已经在银行呆了六年。

某天,她突然跟我说,你要是想走,就早点离开这里吧。

突如其来的严肃让我有些错愕,我问她,“那你怎么没走呢?”

她顿了顿说,“我是走不了,我什么都不会了,只会做这些。我已经快三十了,离开这里,不知道还能不能养活自己。”

从眼前狭窄的窗口望出去,好像一眼就望见了生命尽头,以致于我不敢想象自己六七年以后的样子。

离职,并不是一个草率的决定。

接到总公司的调任电话时,我已经连轴转了整整一个月,整个人都崩成了一根弦。好不容易调好假期准备休息,总公司却打来电话,要求我立马到另一分行上班!

可是,我不是才到岗半年?规定不是这样的啊?!

不出所料,整个片区都没人愿意去,所以这个“肥差”就落到了我这个新来的头上。当然,这个时候再质问为何是我被调动,已毫无意义。我仅仅是表明客观情况,请求给我一个休整的时间,人事部直接果断拒绝,明确告知,“若不立即执行就予以开除”。

我说,“对不起,我需要休息。”

然后关机,回家。

第三天,我的直属领导找到我,说公司给他施压。于是我接通了人事部的电话,对方的态度好了很多,让我休息好了就去上班,之前我“任性”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

任性?既往不咎?

终于,紧绷的弦拉到了极致。

我无fuck说,提出了离职。

提出离职之后,人事却突然变得通情达理起来,劝我不要冲动好好考虑,女孩子找个安稳的好工作不容易。

我还能说什么?表面笑嘻嘻,心里......



03

家里人气得吃不下饭,我爸摔门而去,我妈哭着打电话请来了家里的各路亲戚。

七大姑八大姨苦口婆心地劝我,"要冷静,年轻人嘛受点委屈正常的,这么好的工作丢了可哪里去找啊......"

我都一一听着,丝毫不反驳。

送走他们之后,锁上门痛快地哭了一场,眼睛红肿写完了离职申请。

直到我办完离职,父母依旧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好不容易把我弄进了“体制内”再不用受风吹日晒的苦,我却一点也不省心。

可能我亲手破坏的不仅是父母的安排,更是他们想要孩子逃离农村、改变命运的美好愿望。

于我而言,唯一难过的是,“为了我好”的亲人,最终也并不是因为尊重我的意愿而选择原谅。

那个下午,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恍然明白,这漫长的一生里,有些路,是注定要一个人走的。

离职后,我在家休息了两周,看好了一家待遇不错的公司,跟我妈说,“休息好了,我去拿下它。”

我妈冷哼了一声,“你倒是想得美!”

果然,去面试的当天就确定了合同关系,我爸妈对我的态度也才终于缓和了些。



04

如果你即将进入银行,或者正有这个打算,也请不要沮丧。

不可否认的是,高强度的工作和学习节奏,确实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思维方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理性,养成了遇事先冷静想解决办法的习惯。

但无论如何,都一定要保持随时可以离开的能力。

不管你身处什么位置,处于人生中的什么阶段,都要慎重考虑后再做出选择,毕竟我们做的抉择,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华兹华斯曾说过:“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美好而诗意的。”同样,只有遵从自己内心选择的路,才是真正地不负此生。


阿娜妲

作为银行人,和同业的交流过。有个同学就在乡镇上的银行。

在乡镇的银行上班比较有意思。首先从时间上来说,像是上学。比较像上高中的时候,上两星期的班,休息三四天。路远的话,不能每天回家,就在镇上呆着。有些人在城区里,每天开车上下班,跑来跑去。有的半小时的车程,有种大城市上班的感觉。



下班了不回家的,也没啥事干,就同事一块玩,几乎天天农家乐的感觉。柜员也是倒班,有的同事能一周不见面。

休息的时候,都回家了。像是放假了去度假一样。基本也不会被单位叫回去加班。

然后工作,就是和大爷大妈打交道。这个有欢乐,也有痛苦。热心的大爷大妈会把家里的青菜,黄瓜啥的,应季的水果蔬菜拿给你。

村里人都实在,就是吵架也当面就吵了,很少去投诉的。而且绝大部分客户都是老实忠厚的。当然也有个别不好沟通的,每次来像欠他钱一样,这样的客户哪都有。



还有很多,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欢迎大家关注郭敬看天下,和我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