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戰國都喜歡改人名?

不說不笑不煩躁丶

日本戰國時期的改名大多數是為政治服務的。

日本的名字分別以氏(血緣)+姓(身份)+苗字(家族分支)+官職、通稱(地位)+名字組成。



先來說說“氏”,日本的氏,表示的是出身的血緣,比如源氏、平氏、藤原氏,這些都表示他們的血緣關係。當然,因為被下賜源氏的人很多,為了區分這些源氏就在前頭加個“清和”源氏,“村上”源氏,來區別他們的血緣。

通常,改苗字是不會改變氏族的。比如新田義重出身源氏,他的子孫因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又以山名、裡見、巖松等作為苗字,但是這並不改變他們的源氏出身。


當然,也有為了政治目的改氏的,比如德川家康,本身是賀茂氏出身,卻先後冒充藤原氏、源氏。織田信長也是如此,本是忌部氏出身,卻冒充藤原氏與平氏。

日本的姓的話,就表示身份了,最常見的姓是朝臣,即表示自己是天皇的臣子。除了朝臣,還有真人、連等姓,都是用來區分身份的。

苗字

日本的苗字就是現在日本人的姓氏了。苗字表示自己家族的支流,通常是用地名來命名,當然也有例外的用官名或者從事的工作來命名的。比如少貳氏,就是用官名“太宰少貳”做苗字的,還有服部氏,就是做衣服的家族。

地名的苗字,還是用新田義重為例子,源義重以新田莊為根據地,便取苗字新田,而他的弟弟源義康因與足利莊的足利忠綱等有姻親關係,居住在足利莊,便以足利為苗字。


新田義重的兒子新田義俊居住在裡見莊,便以裡見為苗字,新田義範居住在山名莊,便以山名為苗字,新田義兼作為嫡流繼承了祖產新田莊,便以新田為苗字。同樣,足利家也有子孫分別用畠山、斯波、細川、吉良等作為苗字,以同足利家嫡流區分。

通常是不改苗字的,改苗字的原因除了因為搬家(即便如此也不一定改)以外,就是政治目的,比如繼承某個絕嗣的名門,武田信玄就曾經讓飯富昌景等家臣繼承山縣、馬場、內藤等家族。

德川家康冒認的是源氏出身的新田義重的後代“得川”家之後,因此便將苗字改成“德川”,德與得的發音一樣,但是德字比得卻更好看一些。



官職+通稱

官職、通稱一般就是表示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了。比如織田家嫡流的通稱就是“三郎”,織田信秀的通稱是織田三郎信秀,而作為繼承人身份的織田信長便繼承了父親的通稱“三郎”,名為織田三郎信長。同樣,織田信秀上洛時自稱過“彈正忠”的官職,織田信長在上洛時便也把自己的官職改成了“彈正忠”,表示自己是織田信秀的後人。

武田信玄在流放了自己的父親以後,為了表示自己不支持父親的政策,便將官途改成與父親的“左京大夫”、“陸奧守”不同的“大膳大夫”,當然那麼多不同的官職裡選擇“大膳大夫”還有更深的意思。除了武田信玄所在的甲斐武田家以外,還有若狹武田、上總武田、安藝武田等等,而其中若狹武田家與幕府將軍足利家關係最近,在幕府的地位最高,而若狹武田家代代相傳的官職正是“大膳大夫”,因此武田信玄選擇大膳大夫的原因之一就是想讓自己所在的甲斐武田取代若狹武田的地位。



名字

最後就是名字了,名字可以表現的就非常多了。

一般的家族裡,名字中都會代代相傳一個字,就是下代會繼承上代名字裡的一個字,這個叫“一字拜領”、“通字”,比如武田家的通字就是“信”字,織田家的通字也是信字。足利家原本的通字是“氏”,但是自從出任幕府將軍以後便改以“義”字為通字(足利義詮、足利義滿、足利義持),反而足利家的分家關東管領家以“氏”為通字(足利基氏、足利氏滿、足利持氏)。

一個人的名字裡一般都會有個通字,有時候也會有兩個,比如武田義信的名字就是拜領了幕府將軍的“義”字,以及武田家的通字“信”字組成。武田信玄在武田義信死後,也想給下一任家督繼承人武田勝賴討要將軍的“御一字”,若是真的成功,武田勝賴的名字也會變成“義信”、“義勝”也說不定(武田勝賴原本繼承了諏訪家的分家高遠家,名字裡的“賴”字是取諏訪家的通字)。

賜通字也能拉進主從間的關係,比如武田信虎當家督期間,武田家的家臣裡就一堆“虎”字的,豐臣秀吉的家臣裡也一堆“秀”字。導致長筱合戰爆發的奧平家的奧平信昌,名字裡的“信”字本來是從武田家拜領的,可是後來江戶幕府時期,為了抬高自家地位,擺脫曾是德川家康敵人武田信玄小弟的身份,就故意說“信”字是從織田信長處拜領的。


伊勢早苗

在身份等級森嚴的日本,人名可代表了地位,即使實力夠了,姓氏太差,還是會被人詬病。

所以戰國日本人改名多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地位,又或者實力夠了身份卻與實力不符需要改一改。

比如德川家康,他是松平家人,為了改的更接近源家後人身份成為德川家。

在日本,並非像中國古代一樣,比如你姓張,就要給老張家爭氣,隨意認乾爹做贅婿改姓絕對被人看不起。而日本更在乎的家名是高貴的家名,你是農民,能改成一個更高貴的姓沒人會拒絕。

比如豐臣秀吉,他的原姓木下一聽就是個農民姓氏,別說成為大名,農民和武士的階級就天差地別了。

但是秀吉有志氣啊,他追隨信長的時候,破格成了武士,出於討好老前輩和提升姓氏價值的目的,他從織田四天王的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兩人名中各取一字,為羽柴秀吉,算是在武士階層裡站住腳了。

後來秀吉逆襲成了日本統治者,認乾爹找關係都不能提升自己的姓氏,只能放棄將軍以關白之位統領日本,還讓天皇賜姓豐臣,與源平同等。

而且在日本賜姓賜字也很多見。

一種字的代代相傳。

比如真田家的“攻彈正”真田幸隆,下一代的“表裡比興之人”真田昌幸,再下一代的真田信幸。可見幸字是真田家每代家主的字。

值得一提的是,真田昌幸屢次與德川家康作對,他的兒子信幸卻是德川家大將本多忠勝的女婿,最後昌幸被俘虜,信幸在家康面前奮力求饒才保住父親的命,卻被家康勒令把名字中的幸字去掉以示與父決裂。

同樣的還有豐臣家的秀字,武田家的信字,沒記錯的話毛利的輝字也算?

也有身份高的人賜字。

比如上杉家是關東管領,朝廷親封,但是後期沒落了,無力管理關東了。這時候有實力的大名,長尾景虎出現了,他掃清了一些反對勢力,保護了當時的上杉家主,於是上杉家主直接把姓氏給了他,於是改名上杉景虎,這個老管領上杉憲政又賜了一個字給他,他又改名上杉政虎,後來幕府將軍足利義輝賜了一字給他,他又改名輝虎。

當然也有出家的,戰國大佬們一言不合就出家,權力仍然一手抓,上面這個人出家後法號謙信,這個人就是上杉謙信。


養倉鼠的哈士奇

一般戰國時期,一個日本人出生後,只有小名沒有姓。當日本人認為他自己成人過後,就擁有了自己的名。在日本,如果他覺得自己原來的名字不是很好,也可以隨時改名。可見,在日本改名是很正常很隨便的一件事。

但是在日本,改名可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政治因素。如德川家康的原名是松平清康,他改名的原因是為了和皇家攀上關係。又或者一個人得勢過後,覺得自己的名字和現在不合身份,比如羽柴秀吉改成豐臣秀吉。

而且日本戰國的名稱由來其實本來就是直接來自中國的戰國,藉此形容日本的政治格局。我們知道,孔子感嘆周禮的崩壞就是在戰國,貴族不講究道義,不講究祖宗禮法,日本的情況也同理可證。

可見,戰國時期的日本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也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所以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

在日本,改名又有很多種情況:

第一種是改真名,比如德川家康,豐臣秀吉

原因第一是上文提到的提高政治地位,第二也有可能是過繼。其實中國古代也有改名的情況,比如鄭和原名馬三寶,又因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所以被賜名鄭和。

第二種是改法號或者教名

可能就像中國人的號。其實中國人也經常改號,比如歐陽修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這可能更加像藝名改名,也屬於比較正常的現象。

可見,在日本,改名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也比較符合常理,所以並不奇怪。


咫尺天涯197

改名字的人多麼?整個日本戰國時期改名字的人加起來也就那麼幾個啊,為啥要說都喜歡改呢?日本戰國時期改名字的一個是豐臣秀吉,因為出身低微根本就沒名字,所以隨著地位爬升而不斷的改名字;另一個是德川家康,是獨立後為了拿名門的帽子壯膽擴聲勢改的名字;其他還有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