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1967年5月23日,為了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5週年,革命樣板戲開始在全國推行。從這一天起,舞臺上的“牛鬼蛇神”都被趕下了舞臺,樹立起了很多個工農兵英雄形象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我們今天一提起樣板戲,總是喜歡上在前面加上前綴“八個樣板戲”,其實這是對樣板戲的一個誤解。在那個年代,比較為人熟知的樣板戲有八個,分別是京劇《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和交響樂《沙家浜》。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但其實,在那個時期,還有很多優秀的作品出現,比如《杜鵑山》,《草原兒女》,《平原作戰》等等。這些文藝作品,都是按照毛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所說的:

我們的文藝作品應當為千千萬萬勞動人民服務”而創作,是真正的精華文藝作品。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但是,現在卻有很多人一提起樣板戲來就認為樣板戲一無是處,認為“八億人看八個樣板戲”很可笑。他們認為,那麼多年,那麼多中國人只能翻來覆去看八個戲,有意思嗎?

有意思!!!

我暫且先不說樣板戲不止八個,哪怕就是最經典的這八個,被人們反反覆覆看了好多年,在這麼多年過去之後,依舊是這一代人心中無法超越的精品,這是因為什麼?

因為樣板戲的創作,緊緊把握毛主席對文藝作品的要求,集合了全中國最優秀的資源,在無數優秀的文藝工作者日夜辛苦的排練下而形成的。這樣的作品,想不成為精品,都不可能。

所謂精品,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作品。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不論是《紅色娘子軍》中堅強剛毅的吳瓊花,還是《紅燈記》不屈不撓與鬼子鬥爭的李玉,都是從人民群眾中走出來的英雄。

他們和普通民眾一樣,都是有著不幸遭遇的中國人,所以在看的時候,會讓人不自覺的帶入到自己的身上。而他們,又有著常人所沒有的英雄氣概,激勵著每一個臺下的觀眾,去反抗,去鬥爭!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這樣和人民大眾緊緊聯繫在一起的文藝作品,是看都看不夠的我記得小時候,媽媽經常和我說,她以前在村子裡的時候,聽說有放電影的來了,就是跑十幾裡地也要去看。看完還不夠,還要跟著去下一個放映地點。就這樣一遍遍的看,一遍遍的回味。直到今天,在影視作品如此氾濫的情況下,提起電影,她還是隻願意看曾經樣板戲改編的電影。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我一直相信,只有經典,才可以流傳。媽媽包括媽媽這一代的人,對樣本戲的念念不忘,絕對不僅僅是所謂的“懷舊”、“情懷”。是因為在毛主席時代,他們看過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好電影,他們知道什麼樣的文藝作品才是好作品,你再讓他們去看當今社會中這些只為了賺錢而拍出的電影,他們如何能夠看得下去?

所以,八億人看八個樣板戲,一點都不無聊。

中國 罕見 歷史 老照片,那個年代八億人只看八個樣板戲!

文藝作品本身就應該注重質而不是量。

我們現在倒是各種影視作品都有,可是這些影視劇又有多少是正能量的,又有多少是真正為人民服務、值得我們反覆去觀看的?

如果我們當今社會中,能出現八個這樣的精品,我相信我們也會去細細品味的。

問題是,我們會有嗎,有多少?

喜歡的請在留言區評論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