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農村有哪些婚嫁習俗?

安琪兒露露

衡水地區下屬有兩個區,一個市,8個縣。區域比較大,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婚嫁習俗。我老家位於冀州區、深州市、桃城區的交界,西臨石家莊地區辛集市。說一說我參加的婚禮見過的28個習俗吧。

1.接親路上貼喜字。這習俗好像好多地方都有。就是結婚頭一天,新郎帶著幾個小夥伴們在接親來回走的路上貼喜字。遇到橋、路口、石頭啥的都貼。

2.新郎磕頭迎親。迎親出發前,新郎要對著家裡一個神位磕個頭。不知道什麼講究,也不知道是什麼神位。

3.接親不走回頭路。去接親和回來的路不能重複。意思是不走老路。


4.相剋屬相不接親。在婚禮前一天,一般東家會公佈出來哪些屬相不能跟著去接親,這些屬相的人一般也就不會被安排接親了。

5.結婚當天小兩口不見面。有個朋友結婚,頭一天我跟他去路上貼喜字,一路貼到新娘家,到了以後新郎敲敲新娘家的門,喊一聲“我來貼喜字了”,然後就掉頭往回走。

6.接親路上攔婚車。一般是在接親回來的路上,鄉親父老們會攔住婚車要糖吃,也是圖個熱鬧。這時接親的“總管”就會把事先準備好的糖分給大家,攔婚車的越多說明新郎家在當地的人緣越好。


7.兩家接親車隊不碰頭。同一天結婚的兩家一般會先溝通一下各自車隊的出入時間,儘量不和另一家碰頭。這不知道是什麼講究。

8.接親路遇白事亮紅氈。所謂紅氈就是兩塊紅布,找兩個未婚的小夥子拿在手裡。跟著去接親。在路上,如果遇到有辦白事的,就把兩個紅布拿出來示意給對方看。不知道是什麼講究。

9.新娘藏鞋要紅包。我看網上好多地方也有這習俗,這就不多說了。


10.堵門不讓新郎進。新郎去接親,孃家人一般會把門堵上,不讓接親隊伍進來,目的是要紅包,討個彩頭。

11.新郎進門摸鍋灰。這習俗好像只有個別村還有。新郎接親進入新娘家,會被事先“埋伏”好的親友們往臉上塗抹鍋灰。具體什麼講究不知道。

12.新娘腳不下地。意識是從新郎進入新娘家的門開始,新娘的腳就不許下地了。全程由新郎背上婚車、背下婚車,進入新房休息。這以後就可以下地了。

13.送水、送飯的弟弟。這角色一般是新娘的弟弟,沒有弟弟就找個遠方弟弟也可以。新娘媽媽會用一個水壺灌滿水和包好的生餃子,讓新娘弟弟揹著去送親。到了那邊以後新郎家的人接過水壺倒入自己的水缸裡 ,然後裝滿一壺酒讓新郎弟弟揹回去。把餃子也都收下。不過一般來說這個弟弟不會輕易交出水飯,需要紅包。聽老人說是因為老年間道遠路長,交通不便,為了防止新娘飢餓口渴就流行了這麼一個習俗。


14.新娘的神秘紅箱。一般新娘會準備一個紅箱子,裝滿自己的衣服或者其他的東西,等新郎來接親,把這箱子一起帶走。

15.媽、姨、姑不送親。這不知道是什麼講究,新娘的媽、姨、姑這些女性親戚不送親。

16.接親車隊進門公公放鞭炮。接親車隊回來後,公公要點一掛鞭炮,然後新郎、新娘才能下車。

17.掃婚車。接親婚車達到新郎家後,需要有專門負責的人拿著笤帚之類的在婚車裡掃一掃。然後新人才能下車。這也不知道什麼講究。

18.下車凳。新娘下婚車前婆家人要擺一個凳子在婚車門前,讓新娘下車踩著凳子下來。這講究好像是說老年間沒有汽車,都是馬車,比較高大,需要登著凳子才能下來。所以這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19.下車紅包。陪同送親的其他女性家屬一般不下車,需要跟男方要下車紅包,不給紅包不下車。上邊提到的那個弟弟也在這之內。

20.邁火盆。新郎公主抱著新娘下車,需要邁過一個火盆,寓意是紅紅火火。

21.踩麩糠。邁過火盆就要抱新娘到新房裡休息,這時會有兩個本家的大娘或大嫂把準備好的麩糠攙著彩紙灑到通往新房的去路上。新郎踏著麩糠(福康)進入新房。

22.上拜。這是整個農村婚禮的重點,也是最熱鬧的時候。接親回來後,新娘休息片刻,大概11點鐘時,在院子裡會放一張桌子。桌子傍邊站著新郎的姐姐或嫂子,拿著一張寫滿親戚名字的紅紙叫親戚,每唸到一個親戚的名字站在桌子前邊的新人就需要鞠一個躬。被唸到名字的親戚就把自己的紅包放在桌子上。這時親戚們開始開玩笑,使勁按著新人的頭鞠躬,鞠不好不給紅包。有時會鬧的大家鬨堂大笑。這個名單的書寫很有規矩,一般都是女性親屬的名字和稱謂。要按照輩分從大到小排列。輩分最高上不封頂、最低到嫂子輩。 一般這樣寫:韓梅梅奶奶、李莉大娘、劉紅嫂子等等吧。念名單的人也有技巧,需要這樣念“咱韓梅梅奶奶的”。顯著親切。



23.搶鞋。這是上拜環節的高潮部分,發生在上拜環節的最後幾秒內。一般是嫂子或者同輩的小夥子們,趁著新人不注意搶下新娘的鞋,就算新郎再機敏也白搭,好漢架不住人多。大家一擁而上,搶下鞋就一鬨而散了。新郎只好揹著新娘去新房裡休息。這個環節比較熱鬧,有的新娘怕崴腳,事先就把鞋脫下來放到哪裡等人們去搶。搶到鞋的人等婚禮結束後拿著鞋來找新郎換糖或者紅包。

24.抓富。前邊的上拜環節已經說了,親戚們把紅包放在桌子上,上拜結束婆婆會讓新娘抓一把紅包,抓的越多越好。剩下的紅包就被婆婆收走了。這叫抓富。

25.開飯。河北大鍋菜,這是主食。各種炒菜、好酒好肉都依次端上來。端菜的小哥要跟孃家人要紅包,不給紅包不放菜。最後一道菜一般是四喜丸子。然後大廚就會來討要紅包了,孃家人就乖乖拿出紅包圖個吉利。

26.吃生餃子。前邊說過送水送飯的弟弟送來的飯菜,要新娘在新婚夜吃下。一般都是餃子。婆婆煮好餃子給新娘吃,但是不煮熟,新娘邊吃婆婆邊問:"生不生?",新娘回答:"生!"。藉助生餃子,圖個生兒子的吉利。

27.上墳祭祖。這是結婚後第二天的事了,新郎一家人要上墳祭祖,意思是告訴已故的家人,家裡又添人進口了。

28.回門。一般在婚後第二天或第四天。新郎新娘回一起回孃家。孃家也會舉行個小儀式,宴請親朋好友。

我參加過的婚禮基本就這些印象比較深刻。無論習俗怎麼變、有多少種,都是為了圖個吉祥、熱鬧。歡迎大家留言補充或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