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個化學故事-滴水穿石只是水砸出來的嗎?NO!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我們常用這句話給自己給別人打氣,鼓勵人做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費,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從字面意義上理解,水滴石穿似乎是單純的物理現象:我們可以想象一塊石頭恰好就在屋簷地下,常年從屋簷上滴下的水,一點點抨擊著石頭上的某一點,一滴兩滴看不出任何影響,時間久了,石頭會慢慢出現凹槽。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滴水穿石只是水砸出來的嗎?NO!

滴水穿石

沒錯,物理作用確實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不過這裡要告訴大家,滴水穿石更多地是化學作用?為什麼呢?我們先“跑個題”,瞭解一下鐘乳石的形成原理。

鐘乳石(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澱物,它的形成原理:是石灰岩中的水,在不斷地從洞頂滴落下來的過程中,與溶於水中的二氧化碳及石頭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先是生成了易溶於水的碳酸氫鈣:CaCO3+CO2+H2O=Ca(HCO3)2;溶於水的碳酸氫鈣在水滴繼續滴下時由於溫度的升高或撞擊石頭分解變回水、二氧化碳和碳酸鈣:Ca(HCO3)2=△=CaCO3↓+H2O+CO2↑。這樣水滴往下流的過程中就把洞頂石頭中的碳酸鈣不斷地往下面轉移,逐漸形成了下垂狀或堆疊起的鐘乳石。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滴水穿石只是水砸出來的嗎?NO!

非一日之功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滴水穿石只是水砸出來的嗎?NO!

鐘乳石

瞭解了鐘乳石的形成,也就不難理解“滴水穿石”的化學過程了:水滴滴落到石頭上然後流走的過程中,也產生了這樣的與石頭中的碳酸鈣合合分分的化學反應,進而將碳酸鈣一點點從石頭上“偷走”,常年累月,石頭上就產生了石穿的現象。

每天一個化學故事-滴水穿石只是水砸出來的嗎?NO!

滴水穿石

這樣的化學過程產生的“石穿”效果,比起水滴物理上“砸”石頭產生的效果要大得多。因此呢,滴水穿石的現象,更多地是化學反應在起作用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