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大光比的风景照时,"前期"是用渐变镜压效果好,还是用包围曝光后的合成效果好?

小明31618953

在实际拍摄中,使用渐变灰滤镜和使用相机包围曝光,两种方式我都用过。其实两种方式的目的是一样的,平衡天空和地面的光比,效果也都是很好的,我更想从一些使用上要注意的问题分析。

先从硬件条件来说。如果买滤镜,一定要买质量好的,这钱省不了。质量不好的滤镜,损害画质,不如不用。最早我也使用过便宜的树脂片,在黄山拍摄日落时,由于滤镜质量不好,画面出现许多莫名炫光,最后只好卸下滤镜用包围曝光拍摄。所以,使用滤镜其实是笔不小的开销,讲究品质,还讲究系统,摄影包里得给它们留个专门位置。相比之下,包围曝光就特别简单,有相机就能拍。

在后期上,用滤镜拍摄的照片更方便调整,毕竟是单张照片。如果用包围曝光拍摄的照片,至少3张,处理起来对电脑软件的要求还挺高的,内存不够跑不动电脑会卡。

当我们解决了硬件问题已经配置了高品质滤镜后,很多情况两种方法通用,现场看自己方便。但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我认为有一些情况可能不适合用渐变镜,或者不适合用包围曝光。

我们现在常用的渐变镜都是第一张图这样的方片镜,能看到一条或明显或不太明显的水平线(硬渐变和软渐变的区别)。在拍摄一些天际线、水平面界线特别分明的风景时很好用。但是碰到界线不太分明的时候,比如有突出的山,有突出的建筑这类情况,使用渐变镜就会把这些东西一起压暗,效果并不好,可以考虑用包围曝光的方式拍。

我用我拍摄的照片来举例。


这是我在冰岛拍摄的照片,画面里天际线还算明显,直接用渐变镜没问题。

同样冰岛拍摄的照片,著名的黑沙滩地标。这张也使用了渐变镜,但就有明显的问题了。天际线虽明显,但在压暗天空的同时,两块突出的石头被一起压暗了,后期都很难调回来了。这种情况更适合用包围曝光。这张的话,右边山头虽给压暗了但不是主体,中间主体的石头位置低,渐变过渡还比较自然,这种情况我认为两种方式都适用。
这张照片我用的是包围曝光拍摄。当时也是扫街,没带滤镜。看到这个画面时天空还是亮的,而且逆光,建筑和地面都是比较暗的。果断使用了包围曝光。即使带了滤镜,当看到没有明显天际线,以及周围突出的建筑,就知道并不适用滤镜。

什么时候不适合包围曝光,我认为是在大光比情况下拍延时的时候。如果能用滤镜控制光比就一定用上吧。拍延时不管前期后期,本来就耗时间耗空间,要是因为解决光比问题用上包围曝光,那后期处理时一个是效果肯定不顺畅,另外这个工作量大到想放弃。我有一次没带滤镜就这样试过,最后直接放弃了这些照片。但本身会这样做的人应该很少,我也算是实验性的做法,不要想不通啊。


以上都是我在实际拍摄中的体会了,希望能给到大家帮助。


射手座的老王

在数码时代,不能说光学滤镜失去了作用,但确实不再像胶片时代那样不可或缺。对于大光比风景照片,我个人更倾向于多张raw格式前期拍摄,后期进行合成。

虽然后期合成被很多老法师所不屑,但在数字时代,不进行后期修片,就不是一次合格的摄影创作。当然不能否定,前期渐变滤镜的使用可以解决大光比拍摄中遇到的曝光问题,但是如果并非时时刻刻都携带着一套滤镜去拍照,除非是专业的风光摄影师,如果是专业风光摄影师,也无需在此提问了。在数码摄影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raw格式可以在后期解决大光比曝光问题。

如果拍摄题材并不是非常严肃,用于网络分享之类的,只要相机宽容度足够,其实拍摄单张raw格式照片也可以在后期找回亮、暗部细节,有可能画质不会那么完美,但是不放大看图,用于网络分享,完全没问题。

另外,很多相机现在具有jpeg格式下的多张包围曝光功能,可以在前期拍摄时直接完成多张jpeg照片拍摄,自动合成包围曝光照片,如果想偷懒,节省后期时间,也可以使用这种办法拍摄直出照片。

如果严肃拍摄,最好拍摄三张及以上的不同测光照片,分别对高光、暗部、中间部等不同亮度部分进行测光后拍摄,而且一定要选择raw格式存储。在后期,对每张raw格式照片进行微调后,再进行合成,可以得到细节完美的包围曝光照片。

我个人觉得合成的效果要比直接使用滤镜拍摄的效果更好。


卷太郎摄影坊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我的经验告诉你,二者都要用。

1、遇到大光比有时候渐变镜根本不管用,因为光线太强,尤其是日落或者日出,几乎渐变镜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这时候考虑渐变镜+HDR。

2、如果没有渐变镜对于大逆光可以使用包围曝光,这样可以得到比渐变镜更实用的效果,但是如果加上渐变镜效果会更好

总结:对于大逆光记得实用HDR,如果带了渐变镜最好一起实用,这样后期余地非常大,单独实用都是在万般无奈情况下考虑。



色影君

拍摄大光比风景照,渐变镜当然不可少,但也不是绝对,包围曝光后合成效果也一样,关键还是后期能力强




陈雄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