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納粹德國又被稱為“第三帝國”?

多雲sky

熟悉德國現代史的朋友想必對“第三帝國”、“元首”等詞彙不陌生,但納粹德國因何又有了這個第三帝國的頭銜,這還要從德國的歷史與宗教說起。



在德國的歷史上曾經歷過三個帝國,這期間也有一個共和國(魏瑪共和國)。德國曆史上的第一帝國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神聖羅馬帝國。人們習慣上以公元911年作為東法蘭克帝國向得意志帝國轉變的開始,在這一年,法蘭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選為國王,他算是第一位德意志國王。


公元962年,德意志國王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稱為“羅馬皇帝”,德意志王國便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這便是古德意志帝國,或稱為第一帝國。1806年,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



總的來說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只有短暫時間是皇帝握有實權,在其他大多數時間這個帝國都是名義上的帝國,各個選帝侯、王公貴族把持著地方權力,使得第一帝國外強中乾。


雖然神聖羅馬帝國以德意志地區為核心,大致相當於今日的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瑞士、盧森堡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丹麥、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大部,法國東部、波蘭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橫跨阿爾卑斯山南北,是中世紀歐洲唯一擁有帝號的大國。但這個紙面上的大國卻並沒有固定的首都和長期的帝位繼承原則,乃至產生過大空位時期的紛亂。


終結神聖羅馬帝國的是科西嘉島的矮子拿破崙,但德意志的血脈仍然在各地流淌。18、19世紀的德意志地區面臨著重新整合的需要,普魯士人和奧地利熱人則為了統一而戰。第二帝國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國,它是普魯士通過三次王朝戰爭統一起來的。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普魯士擊敗法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德意志皇帝。 這個第二帝國的建立和擴張都與戰爭密不可分,代表人物就是威廉二世和鐵血宰相俾斯麥。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德國爆發了革命,帝制推翻,德皇逃亡英國。很快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魏瑪共和國,但在1933年1月30日,以希特勒為首的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即納粹黨)上臺執政,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宣告了魏瑪共和國的終結。


至於第三帝國則具有多重含義,原初意義是指“聖父之國”(ReichdesVaters)、“聖子之國”(ReichdesSohnes)之後的“聖靈之國”(ReichdesheiligenGeistes),即上帝拯救世界後,完美、無盡止、由聖父、聖子、聖靈統治、以基 督為王的第三階段神 國(Reich,即三位一體。)。到了近代,“第三帝國”的概念已脫離神 學領域,而被運用在浪漫主義文學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


而從語言學角度來說,REICH這個德語詞,有“帝國”的意思。早年的歐洲時間國家即帝國,後來這個單詞在德語就可泛指國家。即使是現在,法國叫Frankreich,奧地利叫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德語:Deutsch-Österreich Republik ) ,Oesterreich拆開就是“東方的帝國”(東方之國)。當然,Kaiser就是凱撒,就是皇帝,沒啥好說的,Deutsches Kaiserreich就是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更多是納粹官方基於民族榮譽感的一種宣傳策略,也具有一種宗教保守的色彩。



希特勒認為,他的帝國是繼“神聖羅馬帝國”的“第一帝國”與威廉一世和俾斯麥創立的“第二帝國”之後的第三帝國,繼承了古代雅利安人的優秀血統和文化,因此按照宗教三位一體和時序上的帝國次序,應該定義為第三帝國。


可是無論宣傳的有多高明,納粹德國還是因為殘酷地反人類罪行而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勝負生靈聖子也不會庇佑殺戮滔天的惡魔撒旦。


1、偉大的衛國戰爭,紀錄片第1季

2、德國人,紀錄片第2季

3、(美)房龍,《人類的故事》,浙江文藝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