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宜良因旅游开发占用大量耕地引热议,旅游开发涉及的农村用地问题应如何解决?

吴伟亚

近年来,云南一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随之而来的农村用地被旅游开发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是极度反感的态度,认为这是在将云南最后的“净土”变成商业化旅游景点,这不仅不会给当地带来机遇,说不定还会因此而影响当地的居民生活。

云南为何会如此大力的发展乡村旅游呢?这主要是因为乡村旅游是旅游扶贫的一张牌,如何将两者融合推进,成为了云南旅游市场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云南接待乡村旅游者的数据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乡村旅游在云南的发展,是非常可观且持续的,至少就目前的状态来看,云南选择走乡村旅游的道路是正确的。

丽江玉龙、昭通小寨、昆明宜良这些地方都是云南率先打造乡村旅游的。昭通小寨近年来一直利用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打造出精品乡村旅游热线,每当到樱桃成熟的季节,这里的樱桃果园里全是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而当地也根据樱桃节等特色旅游节延伸出了农家乐、文化长廊等项目。

而这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必然牵扯到征用农村用地的问题,很多当地的村民对于征地都有着极强的抵触情绪,因此很多项目也会因此而拖延甚至是取消。这些问题与矛盾该如何解决呢?首先,在规划范围出来之后,就应该及时地与涉及征地的村民进行沟通,尽量做出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方式。其次,对于实在不愿意被征地的村民,不要采取强制征地,原则上能规避就规避。最后,发展乡村旅游本是一件利民好事,既能给村民带来就业机会,又能增加收入,只要做好了环保等措施,乡村旅游应该得到支持和更进一步的发展。


时报传媒

近些年,在崇尚自然的理念驱使下,乡村旅游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都以村庄野外为场地,以生态无污染无破坏、游玩居住为特色的村野旅游掀起热潮。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使农村旅游业用地需求大增,从而有些地区就会出现因旅游开发占用大量耕地等问题引起争议。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引起争议考虑到是否合法占地、是否补偿到位这两点主要问题。

多位村民反映,风景区扩建,开始在宜良县征收土地13000余亩,该村被征收的土地就有1200余亩,

征收到现在为止,村民没有看到任何一级政府出示的征地许可文件。此外还存在对该村到九乡景区工作的人员、教职工、公务员协商及签字行为。80多岁的马姓老人反映说,他家被征用的土地面积有11亩,但补偿款只拿到每亩2000元。听说还有其他补偿,但至今没有领到。


如果说是非法占地,根据有关规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这个问题也被村民质问,可是当地各个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说并没有触碰耕地保护的红线。

是否补偿到位
据村民表示到目前为止,补偿依然没有全款发放,基本生活成问题。

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被征收的耕地为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具体参考人口、平均占有地数量。当地补偿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据有关负责人李显东介绍,大九乡旅游区按照5A级旅游区的目标进行打造,按3年规划建设期分批分期推进。但是却出现了百姓安居、补偿发放、占地过多等一系列问题。


工农财智

关注【着迷丶大乡村】,关注不知道的乡村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游、养生养老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快速增长的背后却连带着一系列的三农问题。

就云南宜良因旅游开发占用大量耕地引起的热议,仅仅是全国各地其中的一个缩影。造成这样不良的社会影响,基本就两个问题:一是项目审批是否到位;二是占地补贴是否到位。



当一个开发的项目引来大量热议,说明当地民众是有异议的,从侧面可以说他们的安抚没有到位。有些干事激进的开发商,很多时候会做出审批没到位、补贴不到位,就强行开工的个人行为。

对于他们这样的个人行为,对政府、对人民的伤害是很大的。这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国家政府形象,也损害了很多老百姓个人利益,最后也可能害了自己。
对于这样的事件的发生,当地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严查项目审批是否到位,督促协助开发商做到补偿先行,真正将一个好的项目,完美的开展下去。对于任何破坏国家形象,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做到零容忍。


着迷丶大乡村

关于这个问题,分析如下:

一、首先必须肯定有外商到后发地区投资开发旅游是个好事情,千年不变守旧始终是贫困山区不行。

二、其次,外商投资与当地群众在利益与减少冲突,带老百姓一起致富的项目才是好项目,占用耕地补偿可以阶段式逐渐增加地租,提供就业、分红等形式造福一方。

三、关于涉及的农业用地,只要是符合或略高于正常的土地年收益的租金,地方政府应尽量方便开发商用地要求。山区的农耕地在未来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生产中,根本发挥不了任何优势,生产粮食的成本比买粮还高。发展特色产业是它的正确使用方式。

四、最后,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全球业态角度看问题。富了要带大集体一起富,穷地方一定要有改变观念的准备才能改变生活条件。大家都要凭良心、守法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