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传的”快乐“教育,可能坑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1、追求快乐教育,只会让你梦碎一地

曾经,英姐是快乐教育的忠实拥护者,她跟女儿讲的最多的话是,

“孩子,妈妈希望你快乐!”

“玩着学,开心最重要!“

也正是对快乐教育的追求,她带着孩子移民到了美国,因为那里没有学而思,没有排名,甚至很少考试。

刚到美国的时候,轻松、无压力是她对于西方公立学校第一感觉,小学上午8:30上课,下午2:30下课。

在班里,每个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老师也很活泼和阳光。

英姐经常能受到学校老师发的邮件,信件上很少会提学习甚至作业,都是些校园活动,比如郊游、科学展览、父亲与女儿的舞会等。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英姐就很少见到女儿带纸质的作业回家了,老师也很少布置作业。到了五年级,英姐才慢慢觉得不对头了。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英姐能帮孩子补一下。

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快了。

有一天,女儿带回来一张试卷,她看到上面有一道题1/3÷2,女儿直呼说这道题好难好难。

英姐很惊讶,怎么可能,不就是除个分数吗?最简单的除法啊。

她这才意识到,原来孩子上了这些年的学,只学会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定义,甭指望会帮你孩子提高和巩固。

学校人性化的把学生选什么课程看作学生自己的权利,想学什么自己选择。但,这种选课方式对于孩子上大学没有一点儿帮助。

疯传的”快乐“教育,可能坑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最可怕的是,这种差距不是一天体现出来的,那是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孩子小的时候,你压根感觉不到差距的存在。

有时候,你还会沉浸于老师表扬孩子某方面的进步而沾沾自喜。却没有察觉到, 孩子面临择校的大考,面临全国甚至全球优秀学生的竞争,这时你会发现,很久以前的提前规划是多么的重要!

一位清华教授愤慨:“教育最大骗局就是快乐教育、学历无用以及释放孩子的天性,这三个骗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孩子的成长。”

2、学习这件事,全世界标准都是统一的

常听到电视上那些上名校的学霸说:“学习很轻松,玩着玩着就学好了?“

玩能玩出好成绩 ?别逗了!如果你信了,只能说你太天真。兴趣是最不靠谱的东西,无菌的快乐世界对孩子毫无益处。

当孩子把困难和挫折都过滤掉

,停止了学习、固步自封,将自己囚禁在得过且过的牢笼中,那么他已经朝平庸迈进了一大步。

别再被快乐教育忽悠了。在任何国家,一个孩子想考大学的话,孩子想爬上金字塔的顶端,他需要做的准备一点儿不比别人少。

疯传的”快乐“教育,可能坑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一部BBC纪录片中曾提到:

美国、英国私立学校的学业非常繁重。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每天都要有两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作业。小学每天回家厚厚一叠作业,就是不断地刷题。

而且教学进度会超前学,人家三年级的学生都学了不少四年级的内容了,低年级的时候还不觉得,等到了高年级这种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疯传的”快乐“教育,可能坑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刷题是常态,高中四年都要超前学。因为国外考大学需要看学生的学分绩,高中科目的分数满分是4。

而且没有达到4及以上,名校根本想都不要想。

普利策奖得主爱德华·休姆斯在其著作《梦想的学校》中写道:

“4是一个有魔力的数字:4小时睡眠,4杯拿铁和4.0。为了考入常青藤盟校,学生每天只休息4小时,困了就饮下4杯咖啡,全力以赴期望拿到最高绩点4.0。”

这意味着,孩子就得超前学,拿高分,这样未来好大学才有希望!

当孩子们走出校门,一切都在金钱面前变得残酷起来,名校毕业的学生与普通大学毕业的,或者没有上大学的学生相比,他们的收入差距可以达到几倍甚至十几倍。

道理很简单,知识就是学出来的,不学就不会,想上好大学,有精彩人生,上学的时候就得辛苦,没有其他任何捷径,全世界都一样。

疯传的”快乐“教育,可能坑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3、快乐教育的真相,痛苦过才知快乐

让人无奈的是,害人不浅的快乐教育,如今许多家长正在追捧。殊不知,孩子在该奋斗的年级却选择安逸生活,就没有突破自己阶层的未来。

快乐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用玩或者不学、少学来替代学习,以换取孩子的快乐。

学习、生活、教育的真相就是,既有痛苦,又有快乐。

任何领域的顶级专家和玩家,无不是经过了高强度的记忆与训练,才得以“熟能生巧”产生质变。

所以,不要再给孩子说什么快乐教育了。

并不是有兴趣就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从过程中获取快乐和自信。

很多事情,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

擅长了,就自然做得比别人好;

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了,

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我们不该为了鼓励孩子,而刻意美化学习的痛苦,这只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

同时,我们也不该有意地回避学习的痛苦,这只会让孩子学会逃避。

疯传的”快乐“教育,可能坑了不少孩子和家长!

我们更应该教他们如何“苦中作乐”,如何“忙里偷闲”。

理解孩子,与孩子共情,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伸出援手,与孩子一起探讨学习中的痛苦该如何克服呢?。

第三步,向孩子确认你对他们无条件的爱。爱,才是孩子去面对痛苦的力量所在。

第四步,教会孩子的是对事情的坚持。一件事,既然选择了,就要尽全力去做好。

最后告诉他: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

真正的强者,应当是那些无论生活给予了他什么,他都能够过好每一天的人。

幸福快乐是我们的目标,但它不是我们的手段。只有生活的强者才能够到达幸福的终点,但父母一定要成为孩子最坚强的精神后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