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老师陈廷敬,为何能驰骋官场五十多年?

袁思怡

陈廷敬,从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进士步入仕途开始,一直到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去世,纵横官场五十三载。历任康熙帝师,工、吏、户、刑四部尚书,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功成名就。通过看《大清国相》一书,陈廷敬之所以能纵横官场半世纪,离不开“等、忍、稳、狠、隐”五个字。

这个“等”字是陈廷敬的恩师卫向书教给他的。纵观陈廷敬的宦海生涯,虽说总体较为平稳,但并非一帆风顺,在这期间“等”字诀起了极大作用。这里的等当然不是被动的熬资历、熬日子,而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眼红他人的平步青云,静下心、沉住气,不断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之时牢牢握住。正所谓厚积薄发。

这个“稳”是陈廷敬自己悟出来的。陈廷敬是清官,可是纵观历朝历代,清官在复杂的朝局当中总是难以得志。而陈廷敬则不同,原因就在于他足够“稳”。陈廷敬的“稳”主要就是做事周密、不急不躁、考虑周全。陈廷敬在朝廷当中不结党、不营私,更不揣摩商议、曲意附会,而是尽心尽力办差、努力做事,在他人显贵之时不攀附,在他人倒霉之时不落石。

这个“忍”是陈廷敬的岳父李祖望教的。这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宁折不弯自然令人钦佩,可是刚强易折,“忍”就是在必要的时候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寻求合适机会再求出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陈廷敬身居官场53载,面对明珠索额图之流的恶意诋毁,面对高士奇徐乾学等人的冷嘲热讽,面对皇上的无端猜忌,如果不能忍,恐怕陈廷敬早就被扫地出门了。正所谓吃得苦中苦,忍得屈中屈,方为人上人。

这个“狠”字同样是陈廷敬悟出来的。这个“狠”不是心狠手辣,而是要在该出手的时候敢于出手,敢于出狠手,敢于赶尽杀绝,不心慈面软,不畏畏缩缩。官场不是道场,官员不是善人,如果时刻保持一颗菩萨心肠,那只会落得身败名裂、身死道消的下场。陈廷敬就是巧妙的利用实际,策动索额图、徐乾学、高士奇等人相互连环弹劾,最终将三人全部扳倒。而这个连环计的使用者陈廷敬竟然自始至终躲在幕后看热闹,时不时还出来拉架,在扳倒他人的同时,还在康熙面前落了个“老成持重”的印象。

这个“隐”字是陈廷敬的妻子点拨的。说到底就是要淡泊名利,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陈廷敬显然就是一个懂得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之人。陈廷敬一生曾多次主动请退,尤其是在被任命为首辅大臣之后,圣宠已达极致,这种情况下他能够汲取明珠、索额图等人的经验教训,不贪恋权力,及时求退,最终被康熙准予原品休致、颐养天年。正所谓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能够参透这“五个字”极为不易,而能将之用到极致更是难上加难,陈廷敬之所以能够纵横官场,与这“五个字”密不可分。


香茗史馆

陈廷敬:一朝名臣,两袖清风,四部尚书,百世流芳。

陈廷敬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得到了康熙近半个世纪的倚重,无论是为官之道,还是他的诗词,都十分得康熙褒奖。他一生曾担任过工部、户部、刑部和吏部四部尚书,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汉族大臣。著名的《康熙字典》就是陈廷敬主持编修的。

陈廷敬原名陈敬,祖籍山西晋城,他出生的时候明朝还没有灭亡,在顺治十五年考上进士,但是因为同榜中也有个叫陈敬的,后来顺治在他名字中间加了一个朝廷的"廷"字。

康熙继位之初,陈廷敬在户部任职,康熙让陈廷敬给他从户部支些银子花,陈廷敬说国库有国库的规矩,皇上也不例外,如果您缺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可以借给您。康熙当时很生气,认为陈廷敬看他年少没有亲政,故意为难他,就扬言说等自己亲政后,一定要杀了陈廷敬。后来康熙亲政后,陈廷敬一直惴惴不安。康熙得知后,安慰他,说自己年少不懂事,陈廷敬做的是对的。

陈廷敬像

康熙对于陈廷敬的品质一直非常认可,后来因为一件事情,康熙十分重视陈廷敬的能力。陈廷敬曾管理户部钱法,在经过一番调研后,他认为自古以来,铸造铜钱的重量都不同,铜钱和白银的兑换,朝廷规定和民间具体也不相同。很多奸商把朝廷铸造的铜钱熔化为铜,反而获利更多,建议朝廷减轻钱币的重量,尤其是铜的含量。康熙得到这个建议后,立即采纳,并且从此后,对陈廷敬另眼相看,让陈廷敬转任左都御史。

康熙时期,满洲八旗相比于当年在关外,已经腐化严重,没有了昔日八旗子弟战场上的雄风,最严重的是,他们普遍贪污受贿。陈廷敬一生清廉,他认为为官之道,如果连"贪""廉"儿子都无法自律,就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吏。要知道,他这些话直指满族大臣,康熙认为陈廷敬正直可赞,最主要是他说的是对的,于是康熙决定整治吏治。

陈廷敬48岁时,曾经辞官回乡。当时他的亲戚因为贪污而被罢官,陈廷敬一直主张严惩贪官,因此他十分羞愧。于是他借口父亲年迈,辞官养老。康熙理解陈廷敬,免去了他的官职。3年后又启用陈廷敬,后来做了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当时吏部为六部之首,文渊阁为文臣之最,陈廷敬已经是位极人臣。

陈廷敬61岁时,康熙命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和张书玉等人,编撰《康熙字典》,后来张书玉病逝,花甲子年的陈廷敬一人独挑大梁,经过六年的焚膏继晷,《康熙字典》完成,共收录77035个汉字,并且采用了笔画、韵母和声调的分类排列方式,为后期汉字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其历史作用不亚于《史记》和《永乐大典》。

公元1712年春,陈廷敬已是风烛残年,行将就木的他不能上朝,康熙屡派太医来看。四月,陈廷敬与世长辞,享年74岁,康熙带领满朝的文物大臣前来祭奠,亲赐挽联,并让皇子为其扶官。

陈廷敬的一生经过28次升迁,游历官场50余年,宽大老成,被人成为:几乎完人,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有的。康熙帝平定戈尔丹,收复台湾,平定三番,被称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所有的丰功伟绩,都有陈廷敬的影子,陈廷敬作为康熙的重要辅臣,作用不可或缺。

一代学士,一朝名臣,一生清廉,一世楷模,陈廷敬,廷之肱骨,敬之文贞。


博史通今

“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说的就是康熙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一生28次外迁、历任过四部尚书的陈廷敬。作为对康熙皇帝影响极为深刻的人物,陈廷敬在康熙年间并不像明珠、索额图、高士奇那般不得善终,从政53年间,仕途可以说是四平八稳,甚至康熙帝称赞他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这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身作则,洁身自好。1683年湖北省的张汧,陈廷敬的儿女亲家,因为贪污、行贿而被判处死刑,张汧为了保命派人带着银子去找陈廷敬,希望能够靠着陈廷敬这棵大树逃过一死,却被严词拒绝,此举可谓是六亲不认,说明他保守着为官的底线。此外,在为官期间,陈廷敬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比如在担任尚书职位的同时,他便坚决地杜绝了跑官、要官等官场中的腐败现象,并且也给自己的家人下了命令,凡是有试图想送礼、贿赂而为个人谋私利的迹象的人,不允许进入陈氏家门,以身作则守法。在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经筵讲官期间,面对康熙朝存在的贪污成风的情况,他直言上书,首先对都察院的工作纪律进行整治,要求监察官员在平时要严禁吃喝现象的

发生,并且要防止办人情案,不允许有说情或者嘱托这种事情学生;为了避免工作在监察工作中的避重就轻现象,他亲自制定监察工作细则,要求所有人员按照这个细则工作,再次明确了相关的工作细节。如果用现在职场的话来表述,陈廷敬的做法就是在工作中既做到了是什么,还做到了为什么、怎么办。他不仅仅是站在一个监察官员、尚书的角度,更是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所以《清史稿》给予了他“清勤”的评价。

陈廷敬

其次,殚精竭虑,才华出众。陈廷敬所属的陈氏家族在康熙年间为官者多达16人,甚至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以及父子同编《康熙字典》的盛况。就陈廷敬本人来说,他在担任皇帝老师的同时,还担任《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大清一统史》等多部著作的总裁官,在《康熙字典》编撰过程中,陈廷敬最终提出了按照部首和部首中笔画的顺序而编排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大大地改善了以前各种方法的不足,也提高了编书的速度,当时他已经是70岁高龄,可以说是为了这部字典的出世呕心沥血,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其“燕许大手,海内无异词焉”。

陈廷敬故里:山西皇城相府

再次,不参与党争,站在皇帝的立场考虑问题。清朝初年,满汉之间、南北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尤其在康熙朝还有着“明党”和“索党”的争夺,党派之争的结果对朝廷只会有益无害,因为政见的不同随之而来的是人身攻击甚至官场的打击。但是陈廷敬自始至终都没有参与到这两派中的任何一方, 甚至在觉察到康熙对党争的明确态度后,主动搜集证据,协助康熙平定了朝廷内部的党争局面。

《大清帝国》中的陈廷敬和康熙

王跃文总结陈廷敬的特点时说: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德才兼备又能够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同时还能够坚持底线,这样的人物即使在现在也是众人学习的楷模,所以康熙称他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也是很准确的。

参考文献:

张连文:《陈廷敬与清初政治》,《黑河学刊》2011年第10期

王钟翰点校:《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任茂堂主编:《陈廷敬大传》,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马巧玲


季我努学社

陈廷敬祖辈是山西商人,且生意兴隆又财源茂盛,富甲一方,然而陈家不同于其他富商,发家后奢侈享乐、炫耀挥霍无度,而陈家人更看重的是学识和修养,注重的是人品与道德。把经商积累的财富变成培养后代的物质基础。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出现过九人中进士,六人入翰林,有: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盛况。成为荣耀的时代达人和显赫的文化望族。后来的乾隆皇帝也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对陈氏家族予以褒奖。

陈廷敬出生于山西晋城皇城村(皇城相府),从小受到家学熏陶,自幼聪颖过人,3岁起咏诵诗词,6岁入私塾,清顺治8年13岁时以“童子第一”入潞安学,20岁中进士。陈廷敬一生在朝为官53年,荣升28次,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经筵讲官(康熙帝的老师),入住南书房,翰林院掌院学士,吏、户、刑、工四部尚书。康熙42年,官拜文渊阁大学士,位居宰辅相位。

史上的陈廷敬品德操行俱佳,明智之举在于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他为官正直,廉洁奉公,品德高尚,且智识渊博,处事谨慎,洁身自好,勤于政事,举贤任能,不结朋党,敢于犯颜直谏,康熙皇帝也虚心纳谏。陈廷敬在处理政务和上谏时,考虑是比较周全长远的,他既要为皇帝的江山着想,更多的是为黎明百姓谋利。尽管 位居宰辅相位,也深受康熙帝器重。

自古伴君如伴虎,而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鳌拜恃功专横朝纲独断被囚死,明珠得陇望蜀功过参半罢相削权,隆科多盛极而衰苟延残喘,索额图居功自得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抑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终斥退回藉。陈廷敬也是如履薄冰谨言慎行,与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恩怨怨,同康熙心腹徐乾学、高士奇明争暗斗,斡旋于如虎君王似狼同僚中,慢慢参透官场“等(厚积薄发、蓄势待机)、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稳(虑事周密、稳中求胜)、狠(嫉恶如仇、急公好义)、隐(明哲保身、大智若愚)”的智慧秘诀,驰骋官场53年,最终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乞归之后,72岁仍被康熙召回,老死相位。 陈廷敬从一介学子,成长为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他的奋斗经历和成长道路,完全靠的是他的智慧和才能。陈廷敬集实干、能干、强干于一身,建议康熙帝实行钱币改革,维护了货币制度稳定;整治贪腐,保持了官场风气清廉;陈廷敬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既是清官也是能吏,是清官却宅心仁厚;是能吏却从善如流。有人这样评价他: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他一生辅弼康熙皇帝53年,深得康熙帝赏识,在位期间政绩突出,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朝廷重臣,他与同僚能和睦共事,勤于政事,举贤任能,受他推荐的王士祯、汪婉等名士,都成为廉洁奉公的好官。康熙皇帝称他“卿是耆旧,可称完人。” 并御笔亲书“春归乔木深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匾联赐予陈廷敬,并动情地说:“朕特书此匾联赐卿,自此不与人写字矣。”康熙51年4月,陈廷敬病逝于京邸,享年74岁。痛失重臣,康熙帝问讯顿足,出于对他的怀念,亲写挽诗,撰祭文,特赐棺木帑金,钦命皇子祭奠,并为其举行了隆重祭葬仪式,赐谥号“文贞”。

陈廷敬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效仿圣贤为人处世的典范,他的心里始终存有古圣先贤铁肩担道义的高贵理想和正直品格。官品人品文品俱佳,一代相国风范永垂史册。


德厚致远

“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官可以比作是房玄龄、姚崇,写诗又能比的上李白和杜甫。

这是当时评价陈廷敬的一句话,说这话的人是康熙帝。


当然康熙帝这么说,是存在过誉的水分在。不过还是能一定程度上表示陈廷敬的能力和康熙帝对他的宠信,

看过《大清相国》的伙伴应该知道,这本书比起写张居正、曾国藩等人的书要平铺的多,这也可以侧面说明陈廷敬的人生很“稳”,没有大起大落,肯做事不贪污,有能力有分寸,是为官的典范。

《大清相国》: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

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

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却从善如流。

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陈廷敬,原名陈敬,顺治十五年中进士,因为同榜重名,顺治赐名为陈廷敬。

陈老出身官宦世家,山西晋城人。

山东巡抚瞒报荒灾

一次,山东巡抚上奏,山东全省丰收,百姓自愿捐粮。

康熙好这口,听了之后很开心。作为御史大夫的陈廷敬,火眼金睛,一下就看出问题了。

他告诉康熙,一个大省各地收成肯定有别,全省百姓自愿捐粮不可信。

康熙听了不高兴,干脆把陈廷敬派到山东去调查。

结果,陈廷敬暗中调查,多次遇险,最后发现山东巡抚谎报灾情,甚至扣押不配合的官员。

《请严督抚之责成疏》

“上官廉,则吏自不敢为贪;上官不廉。则吏虽欲为廉而不可得。”

陈廷敬可不是说说而已,在1685年,时任左都御史的陈廷敬连上三道奏折。

奏折直指当时的云南巡抚王继文,弹劾他贪污腐败。

后来,由于证据确凿,王继文被罢官,官场一时之间为之一肃。

举贤

陈廷敬举荐两个知县的时候,有人提醒他说,这两人廉洁而刚强,刚强就易招祸,而且会有很多怨恨的人,恐怕会连累到你。

陈廷敬听后怎么说?他说:

果真德才兼备,即使招祸且被人怨恨有什么妨碍。

上面简单的几个事例,反映出了陈廷敬的德、能与好。

为官几十载,陈老靠着悟出来的“等、忍、稳、狠、隐”五字真言,到最后也只能感叹一句,无可挑剔地一生。

懂得变通才能做的久,坚持原则才能百年千年流芳。


魔术掘史猫

康熙帝的老师陈廷敬!

陈廷敬,生于1639年,逝于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府阳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曾是康熙帝的老师,并且是《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以及从事担任过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陈廷敬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诗歌二十卷,还有《午亭山人第二集》三卷等作品。陈廷敬在家乡所建的午亭山村保留至今。

为何能驰骋官场五十多年?

陈廷敬作为官场的老客,能够屹立几十年而不倒。其中有其独特的特质,同时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为人处世的内心。康熙帝继位后当时大清帝国的局势还没有完全稳定,并且还有明末势力残留,诸如郑成功,并且还有三番势力,以及边疆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同时大清朝廷内部也出现派系的纷争,以及地方制度上还没有完全的统一落实和反馈审理。在这样的局面下,康熙帝最需要的就是一个正直而且值得信赖的亲近之臣来辅佐。而陈廷敬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逐渐的登上了前台,这也使得大清康熙王朝由贫瘠向繁盛的助力之一。

由陈廷敬的政治成就上来看,就发现这个人所用的策略更多的都是阳谋建议。这样的方案不会出现损人利己的思想,在治理疆域的时候最忌讳的是上级存在损人利己的阴谋诡计,这样不但不能治理好一方水土,更可能引发水土的反噬造成崩盘现象,甚至由此处波及到周边。比如:钱币改革、整治贪污和吏治改革,能够这么完善为一个王朝来进行服务的人,对于康熙帝来说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人,同时在私下关系上,还是很值得尊敬的老师。

试问当今,有哪个人能够做到这样的真、善、美结合到一起的人,在治理王朝上面,陈廷敬可以说是康熙的有福之臣;在老师方面而言,又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求知的引路人。


梦幻哲学申红蕾

康熙皇帝对陈廷敬的评价是:“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能得到最高领导如此高的赞扬,应当说是实至名归。他为官53年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清廉、能干四个字。

说他清廉,称得上干净透明,一尘不染。 陈廷敬任吏部尚书时,就告诫家人:凡是行为不端者、送礼贿赂谋私者,一律不得让其进门。 他刚到礼部上任,就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 陈廷敬要求自己清廉,要求别人甚至皇帝也要清廉。康熙帝8岁那年,陈廷敬任户部尚书,主管钱物。一次,康熙找陈廷敬借钱,陈廷敬问他要钱干什么,康熙说:“随便玩。”陈廷敬说:“万岁要钱花,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不高兴地说:“你的俸禄才几个钱,我要国库的钱,有个三、五万两,才能玩得痛快。”陈廷敬说:“国库的银子,朝廷有规定,谁也不能挪用。万岁,为臣不敢借给你钱!”康熙认为陈廷敬看不起他,竟说出“我以后要砍你脑袋”的气话。


说他能干,称得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陈廷敬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

在掌管户部期间,陈廷敬曾梳理积弊,令钱法一清。他发现一些奸商毁钱铸铜,使制钱数量日减而质量日差,威胁国家的金融秩序,就提出制钱改重就轻,并停收采铜税,增加铜源,杜绝了毁钱现象。维护了币制稳定。

在掌管吏部期间,陈廷敬进行多项吏治改革。 他提出要选好总督巡抚,并加强对他们的考察。总督巡抚自己身正,才能管好吏员,吏员不必整日想着如何曲意逢迎、巴结上司,拿出心思为民办事,老百姓才能够休养生息。总督巡抚保荐州府县官,必须考察他们有没有不法行为。对违犯者严加惩处,就能起到惩一儆百的作用。


康熙四十九年,陈廷敬担任总裁官,带领30多位学者编撰《康熙字典》,至康熙五十五年,呕心沥血,历时六年,这项浩大工程才告完成。《康熙字典》共收录汉字47035个,成为历代字书的集大成之作。

康熙五十年,72岁已经退休的陈廷敬,还被康熙紧急召回朝廷处理重要政务,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菜根漫谭

若想了解陈廷敬这个人,可推荐一本书,王跃文的《大清相国》,这本书以大清相国陈廷敬的人生经历和官场历练为线索,以康熙励精图治为背景,讲述了清朝的社会风气以及官场百态,而这本书也告诉我们陈廷敬为什么可以在顺治、康熙俩朝为官五十年而屹立不倒的原因。


陈廷敬家境优渥,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应该是一个富二代,但陈廷敬没有像其他富二代那样纨绔子弟,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熏陶,使得陈廷敬从小读书就很刻苦,从小可以说就是个神童,十四岁童子试第一,从小不骄不躁,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自觉抵制一切不良社会风气,培养了很好的兴趣爱好。正是由于自身的学识过硬,以至于当时的老乡卫向书冒着欺君之罪帮助他从山西闹学府案中脱险出来。

在后来的为官之路上,陈廷敬也是不结党营私,不卷入党派斗争,办事公道,不谋私利,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官场中进退自如。而通过卫向书与自己的岳父李祖望的敦敦教导,使得他学会了隐忍以行,厚积薄发,陈廷敬在五十年的官宦生涯里,也不是说一路都是一帆风顺的,也有过官场实意的时候,但他都能处之泰然,以平常心态面对官场的不公与失意。


读《大清相国》,我们知道陈廷敬有一套做人为官的五字准则:等、忍、稳、狠、隐。在这五字准则的引领下,陈廷敬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位皇帝,以至于康熙曾说找不到陈廷敬的过错,最终给出了八字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而康熙之所以给出这样的评价,也是因为康熙朝虽说名臣辈出,可真正有好下场的没几个,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陷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而终,高士奇被斥退回籍,所以,陈廷敬能够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实属不容易。


谢谢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们会喜欢~~


寒舍阅独

首先说陈廷敬其人的生平趣事。

一六三九年出生的陈廷敬原名陈敬,字子端,山西阳城人。自幼聪颖过人,饱读诗书。1657年(顺治十四年)考中举人,第二年考中进士。因同时上黄榜的人,名字有雷同,顺治皇帝亲自为他的名字中间加了一个“廷”字。而这件事也引起了顺治皇帝的注意。陈廷敬从基层工作做起,凭借真才实干不断升迁,直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先因身体有恙告老还乡,后又被召回启用,直至积劳成疾因病辞世,终年七十四岁,朝廷授予他“文贞”谥号。

陈廷敬为官四大品行及功绩:


一、两袖清风、宅心仁厚。

陈廷敬任左都御史时,整治吏治,反腐倡廉。上书皇帝,消除奢侈之风,从俭治国。赋役苛重,灾祸不断,百姓苦苦不堪言。其又屡次上书朝廷,减赋税,赈济灾民。下至黎民百姓上至朝廷官员,由内而外的心向政府,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二、为政精明强干。

陈廷敬任工部尚书时,同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辑览》,纂辑三朝《圣训》、《政治典训》、《方略》、《一统志》、《明史》等。

三、从善如流、广开言路。

陈廷敬任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妥善处理“私铸钱币”问题,维护国家经济稳定。推荐人才,如王士祯、汪琬、陆陇其、邵嗣尧等。




四、从严管理、铁腕反腐。

陈廷敬任左都御史时,严惩官场上行贿受贿、营私舞弊。上疏弹劾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军饷为名私自贪污。对于治理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雅识怡趣

康乾盛世,名臣辈出,诸多能臣仕途皆大起大落:明珠被罢官,索额图痛死囹圄,高士奇被贬回原籍。满朝重臣中,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多年,总结起来就是等、稳、隐。

陈廷敬二十一岁高中状元,但却不沾沾自喜,一年一年积累自己的生活阅历,最终这颗金子还是不出意外的发光了。

陈廷敬为人做事都不浮躁,特别说到他在钱法的处理上,不仅办了大案,处置了贪官,而且滴水不漏。给自己留条后路,不得罪不能得罪的人。

懂得急流勇退才是高人。这个七十岁的老相国靠装聋得以告老还乡,结束为官生涯,把此生的才华献给了大清的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