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作者

夜何其

贾环烫伤了贾宝玉的脸,王夫人一面命人给贾宝玉擦洗,一面骂贾环。

王熙凤说:“老三还是慌脚鸡似的,我说你上不得高台盘。赵姨娘时常也该教导教导他。”一句话提醒了王夫人,是啊,自己怎么这么心实,只知道骂贾环,忘了源头在赵姨娘那里呢。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一心树立贤良形象的王夫人容忍丈夫纳妾,但她容忍的妾是像周姨娘那样,俯首帖耳,无声无息,像个影子一样毫无存在感,而不是像赵姨娘这样,活力满满,一天到晚地折腾,想忽略她都不能。还有她那张肚皮,跟变戏法似的,要生男能生男,要生女能生女,生了儿女越发有资本,带着儿子,娘俩一块儿折腾。

王夫人跟身边盯着一只绿头苍蝇和一只花脚蚊子似的,赶又赶不走,忍又忍不下,整天生活在烦恼之中。

新仇旧恨一时涌上王夫人心头,她把赵姨娘叫了来,狠狠地骂她:“养出这样黑心不知道理下流种子来,也不管管。”

赵姨娘只好忍气吞声帮着给贾宝玉收拾。

赵姨娘该不该挨骂?该。

贾环一个堂堂国公府的少爷,身上没一点清贵之气,整天跟只灰老鼠似的,阴暗下作,一肚子坏水,这都是受赵姨娘的影响。

贾环是个运气不佳的孩子,出生在姨娘肚子里也罢了,还出生得太晚,他出生时,哥哥姐姐们已经把贾母的正房占满了。贾母把外孙女林黛玉接来以后,正房里越发跟幼儿园一般,虽说老年人喜欢热闹,也不能太热闹了。贾母只留下孙子贾宝玉和外孙女林黛玉,把三个孙女迁到了王夫人那边。贾环像个迟到的乘客,没能挤上贾母的豪华房车。

王夫人也不欢迎贾环。王夫人生了两个儿子,丈夫的小老婆又生一个儿子,对她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画蛇添足。王夫人是个爱心寡淡的人,自己的儿子都爱不过来,哪有心去爱丈夫的小老婆生的儿子,她懒得照顾贾环。

贾环从出生就跟着赵姨娘。自记事起,他看到的就是赵姨娘灰溜溜的眼神,当着主子的面低眉垂首,背地里咬牙切齿。不是主子们为一点小事把赵姨娘骂得狗血喷头,就是赵姨娘为一点小事把他骂得狗血喷头。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一个整天被人骂来骂去的孩子,他怎么有自信心?一个整天生活在怨恨、诅咒声中的孩子,他怎么会光明磊落?

贾环成了个翻版赵姨娘,他像赵姨娘一样在贾府里人人憎嫌,亲爹看他都不顺眼,别人一见忍不住要打他。用王熙凤的话来说:“恨的你哥哥牙根痒痒,不是我拦着,窝心脚把你的肠子窝出来了。”

这能怪贾环吗?谁让老太太、太太放弃对贾环的教育,把他扔给赵姨娘的?

宗法制度下,姨娘生了儿女,仍是奴婢。有一回贾环赌输了钱,赵姨娘气得骂他,正在骂着,凤姐听到了,喝斥赵姨娘:“凭他怎么去,还有太太老爷管他呢,就大口啐他!他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赵姨娘一声不敢吭,除了畏惧凤姐,还因为凤姐说得有理,她没资格教育主子。

怎么说呢?

贾环不是平民百姓的孩子,而是国公府的少爷,贾贵妃的亲弟弟。他出自上流社会,精英阶层。贾赦说:“咱们的子弟……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贾环长大以后是要做社会精英的。

赵姨娘的胸怀、见识,不要说精英阶层,中产阶层都没达到,完全是社会底层人的心态。在一个普遍贫困的时代,底层之人吃饭都成问题,对他们来说,见到好处就要下手抢,不要考虑别人的观感。一个打短工的父亲会跟儿子说,主家上了饭,你先拿条鱼卷在饼里,再跟别人一样夹菜吃,你就多吃条鱼;一个老乞丐会跟小乞丐说,看到别人吃包子,你一把抢过来,转身就跑,一边跑一边往包子上吐唾沫,别人嫌脏不跟你争,你就可以吃了。很恶心是不是?但是,很实用,照着做,饿死街头的机率就少一些。

赵姨娘没像乞丐那么恶心,她的心态也是贫民心态,丢一个小钱都跟割肉似的。书中写她两次教育贾环,一次是贾环赶围棋输了钱,赵姨娘一听就骂起来:“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那里玩不得,谁叫你跑了去讨没意思。”另一次是贾环跟芳官要蔷薇硝,芳官包了些茉莉粉给他,赵姨娘听了就骂:“有好的给你!谁叫你要去了,怎怨他们耍你!依我,拿了去照脸摔给他去,趁着这回子撞尸的撞尸去了,挺床的便挺床,吵一出子,大家别心净,也算报仇。”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这算什么事?第一次,贾环输了一二百个钱,都不够赏一回丫环的。便是贾环想不开,赵姨娘也应该劝他:“你太爷爷是荣国公,你姐姐是贵妃娘娘,你是有身份的人,为几个小钱哭哭啼啼,让人笑话你。”第二次,贾环长大了些,有了羞耻心,不想去跟人争吵,赵姨娘就亲自出马,去跟芳官吵架。

从赵姨娘去跟芳官吵架,不纯粹是为了那包茉莉粉,而是借这个由头闹一闹。这又是典型的底层人心态。古往今来,越底层越接近丛林社会,楞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不论男女,只要撒泼不讲理,混成泼皮或泼妇,就没人敢欺凌。这样名声不好听,他们会想,名声有什么要紧的,顶吃还是顶穿?

贾环将来在街头做乞丐,赵姨娘这种教育方式即使不算好,也不算坏。问题是,贾环将来不是做乞丐,而是要做官儿的。他将来不是跟别的乞丐争一块馒头吃,而是要治理社会,他这种心态,能做什么事?

赵姨娘大约是家生子,从她父母或爷爷奶奶辈就是贾府的奴才,还是底层奴才,直到她做了贾政的姨娘,她的兄弟、内侄才混了一个略微体面的工作,陪小主子上学、管管钱库之类。

网络上有句流行语“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对赵姨娘来说,贫穷不止限制了她的想象力,她的胸怀、眼光、见识都被限制住了。她不知道精英是要胸怀天下的,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身边的鸡零狗碎、鸡毛蒜皮上;也不知道精英是一个社会的引领者,要明是非,辨轻重;能忍辱,能负重;既要铁肩但道义,又要会妥协,会周旋;既要和善,又要威严;既要坚定,又要灵活。

赵姨娘呢,对孩子的教育只有一个字:骂;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字:打。

逞强、斗狠,这愚夫愚妇、地痞无赖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贾环跟着这样一个娘,能学到什么人生智慧?

贾母与王夫人把培养富贵公子的任务交给她,这就像让一个三岁孩子跑马拉松一样,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贾宝玉跟丫头们赶围棋输了钱,他就没有哭闹,剩下的钱让小丫头一抢而光,他也只是笑笑。贾宝玉从小生活在贾母身边,身上浸染着贾母的贵气。

贾母的贵气不是锦衣玉食,而是她有贵族精英意识。她不歧视贫苦之人,也不与他们争利。刘姥姥上门来打秋风,她知道,仍然以“老亲家”呼之;马道婆哄她施舍灯油,她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勃然翻脸,而是部分答应了马道婆的要求,这固然是她希望佛祖保佑她的孙子平安,也是她知道,豪门资源富集,要学会与别人分享。马道婆这种人就是靠做宗教掮客吃饭,不能砸了她的饭碗。

贾母的分享,主动,适度。像赵姨娘那样被马道婆把积蓄骗光,不是给别人留饭碗,而是交智商税。

贾母亲自抚育的几个孙儿孙女,个个贵气十足,不过,他们距离社会精英还差一步。

贾母有个短板儿,没文化。境界上,她还有最后一关没打通。

贾母的见识来自于她的生活经验之积累。论生活经验,贾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她,京城贵妇圈子里,也没几人比得上她。我们佩服贾母聪明睿智,是我们的视线放在贾府的小范围之内。在一个大视野下,我们会发现,贾母的生活圈子很小,她几乎没有出过京城,几乎没有接触过底层大众。故而,她只要求她的儿孙们像个“公子哥儿”,不要在贵族圈子丢人现眼,她的儿孙应该担负怎样的社会责任,她没想过,也想不出来。

林黛玉、薛宝钗,生活经验不多,思想境界远远超过贾母,她俩博览群书,乘着文字的翅膀飞过千山万水,穿越古往今来,足不出户,却知天下古今兴衰之事。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有“天下”概念,这是培养社会精英的前提。

贾母受生活经验所限,没有“天下”概念,目光局限在她生活的小圈子里,她会培养出如十足的贵公子,培养不出十足的社会精英。

论受教育程度,李纨比贾母、王夫人好得多。她读过一些书,什么《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就是妇女行为规范、历代贤女事迹汇编这样的小册子。

这算什么书?就是一套洗脑教材,跟增长学问一点关系没有。

这就对了。她父亲李守中根本不想让女儿增长学问,只想把女儿训练成一个专心“相夫教子”的模范家庭妇女。

李纨结婚不久,丈夫去世,她无“夫”可“相”,只能自己承担起教育儿子的重任。

李纨的眼光与见识,跟她的婆婆王夫人没多大区别。只是她从小受过严格职业训练,她也按照职业教育的精神训练儿子,她的儿子一寸光阴没有浪费,大步向着功名利禄的目标走去。贾府“忽喇喇大厦倾”,她的儿子贾兰在贾府的废墟上傲然挺立,“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与那些落魄少爷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并没有为李纨苦尽甘来而欣尉,而是暗示她没有为儿孙“积阴骘”。红楼未完,我们不知具体是指什么事。联系书中伏笔及脂批,很可能是贾巧姐“流落烟花巷”,李纨母子有能力搭救,却没有施以援手。

贾珠去世以后,李纨母子在贾府的地位边缘化,当年别人赫赫扬扬时不关心他们,如今,他们赫赫扬扬了,为什么去关心别人?

我们理解李纨母子心中的委屈,还是不得不说,这种自私冷漠不利于培养精英人才,精英人才必须对公共事务保持着热心。

从赵姨娘到李纨,都担负不起培养社会精英的重任

脸谱创始人扎克伯格的女儿出生以后,他捐出脸谱99%的股票,用于慈善事业。他说,因为女儿出生,他开始审视我们这个时代,思考怎样让女儿在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里成长。他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爱你,更因为我们对于下一代的所有孩子都有一种道德责任感。”

“有一种道德责任感”,这才是精英人才应有的样子。

宗法时代,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个有责任感的家族成员,发迹以后,绝不会自己关上门过好日子,而是购义田、办义学,给贫困族人以力所能及的帮助。贾太爷当年创办义学,让贾氏宗族和亲戚的孩子免费上学,免费吃饭,这就是责任感的表现。

贾太爷的后代生活越来越精致,责任感却越来越虚无。到第五代贾兰,竟养成“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孤绝心态。一个人对亲人尚无援助之心,岂会关注公共福祉?

一个不关心公共福祉的所谓精英,充其量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不会去想:我能为别人做点什么?我怎样让我身边的世界更美好?而是握紧手中的袋子,里面叮当响的银元,绝不分给别人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