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祿豐縣由原祿豐縣(駐今金山鎮)、羅次縣(駐今碧城鎮)、廣通縣(駐今廣通鎮)、鹽興縣(駐今黑井鎮)4縣合併而來,現為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下轄縣。縣境位於雲南省中部,毗鄰昆明市安寧市。由於發現世界最大規模的祿豐恐龍化石和臘瑪古猿化石,祿豐被學術界譽為“恐龍之鄉”、“化石之倉”、“亞洲人類發祥地”和“天然的自然博物館” 。截止到2013年,祿豐縣總面積為3536平方千米,國內生產總值為128億元,總人口為42.7萬人。祿豐縣境內有“世界恐龍谷”、黑井古鎮、五臺山等旅遊景點。

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祿豐縣

祿豐縣主要旅遊景點:

1、黑井古鎮

黑井古鎮位於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恐龍之鄉”——祿豐縣,自古以來是個產貢鹽的地方。它依山傍江,是一個久封於龍川江河谷中已經差不多一個世紀的小鎮,是雲南四大古鎮之一。黑井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傳統城鎮格局,有21處文物保護單位,是祿豐縣乃至楚雄州有名的文物大鎮。歷經千年,古鎮風貌依舊,歷史紋脈清晰,特色鮮明。

“鹽城”早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卻留下了古色古香的具有唐宋風貌坊巷,頗具明清風格的民居,碑刻、石雕、古塔、石牌坊、古戲臺,以及古寺廟、古鹽井、煮鹽灶戶等,特別是享譽省內外的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築典型的武家大院,吸引了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黑井古鎮主要景點:古鎮城門、武家大院、大龍祠、古法制鹽作坊、諸天寺、上武家院、德政房、節孝總坊、曬滷鹽、黑牛鹽井、文廟、七星臺等景點是在鎮上,飛來寺、望江亭、香山寺、萬壽山僧人墓群、三元宮、天生碑、真覺禪寺、真武觀、聽濤亭等景點在山上。

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黑井古鎮

2、祿豐世界恐龍谷

世界恐龍谷景區是一處以“中國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內石階級的恐龍化石埋藏遺址為依託,按國家AAAAA旅遊區標準而建的,集科普科考與觀光娛樂為一體,以“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為目標的科普旅遊基地和恐龍文化旅遊主題公園。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將在這裡 走進恐龍王國,穿越侏羅紀世界,解讀地球生靈的興衰演化,共享留存地球的億萬年世界奇觀。

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世界恐龍谷

3、祿豐恐龍化石遺址

祿豐恐龍化石遺址位於祿豐縣城4.5公里處,主要分佈在恐龍山內,整座山均為中生代侏羅紀地層,由於這裡出土了大量恐龍化石,所以名為恐龍山。

祿豐恐龍化石於1938年被發現的,是當今世界恐龍化石保存數量最多和最集中的地方之一,當時在祿豐一帶發現了24屬30多種,分別屬於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三大類,統稱為“祿豐蜥龍動物群”。

其中尤其以許氏祿豐龍的發現震驚全球,這種恐龍的體積不大,距今已有1億8千萬年,屬於最古老的種類,但保存得卻十分完整,對於人類對恐龍早期進化的研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祿豐恐龍化石

4、琅井村

妥安鄉琅井村,建國初期素有祿豐縣“第一大村”的美譽。2008年,琅井村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歷史文脈清晰,特色鮮明,具有很高的觀賞、遊憩、歷史、文化、藝術、科考價值。

琅井地方傳統文化頗有特點,完整地保留著《追善堂》等古樸的洞經音樂。琅井的民居建築為中原風格,殷實的爐戶都是“四合五井”,現存的溫家大院,張經辰烈士故居和中街李繼伯之民居建築是其代表,建築門窗很考究,有的是木雕和浮雕。在“籌井樓”之後的“大龍祠”如今尚存,雖是破敗不堪,卻仍可見其夕日的雄偉,供奉的“龍”有著美麗的傳說。

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琅井村

5、臘瑪古猿化石遺址

臘瑪古猿化石地點位於雲南省祿豐縣東北9公里石灰壩村的廟山坡。

遺址面積打20000餘平方米,化石層厚約5米,自1975年~1982年,曾在這裡進行過多次發掘,出土臘瑪古猿和西瓦古猿化石1000餘件,有頭骨、頜骨、肢骨、牙齒等,其中一件較完整的下頜骨保留有門齒、犬齒、前臼齒共12枚。與古猿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軛齒象、三趾馬、犀牛、爪獸、羚羊等十餘種動物化石。

1980年4月9日,在這裡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具臘瑪古猿頭骨化石,臘瑪古猿頭骨化石在世界上還是首次發現,它是從猿演化到人的中間代表,具有早期人類的形態特徵,屬於人科,距今約800多萬年。所以,臘瑪古猿又被譽為人類的祖先,它的發現填補了距今1500萬年前的開遠古猿演化到距今170萬年的元謀猿人之間的一個重大缺環,對於研究古猿在進化系統中的地位以及人類起源的時間地點等有重要的意義。

認識雲南楚雄州九縣:“恐龍之鄉”“化石之倉”祿豐縣

臘瑪古猿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