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文以靖國,為什麼說"宋朝是文人的樂園”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也是歷朝歷代的心腹大患,自先秦時代到民國2500多年間,黃河氾濫1500多次,改道26次,黃河不氾濫,百姓就能過得好,黃河一氾濫,百姓就流離失所,所以才會有河海清宴的說法。

在大宋朝,黃河治理也是一項基本國策,除了疏浚河道、築堤外,宋朝治理黃河還有一項特別的辦法:種樹。

奉行文以靖國,為什麼說

開寶五年新年伊始,宋太祖詔令黃河、汴水、清河、御河沿河各州縣,除了原來被獲准種植桑樹和棗樹以外,長吏要負責鼓勵和督促農民,多種榆樹和柳樹等適合當地土地生長的樹木。責任落實到每個家庭,按照戶籍人口數量,分為五等,第一等人家必須種植50株樹木,以下每等遞減十株,有自願多種的,任由自便,孤、寡、窮、獨者,不在指令之內。

詔書一經下達,大宋朝掀起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植樹造林運動。數年之後,中原幾條河流的周圍,已是鬱郁蒼蒼,滿目青翠。太祖下達這項指令,主要是為了鞏固沿河堤壩,防止河水出槽,同時也有治理土地沙化的功效。

宋太祖趙匡胤自打當了皇帝后是兢兢業業,一刻不敢放鬆。因此,素以黃害著稱的黃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幾次潰決的記載,並且都沒出現嚴重的災害。在某天宋太祖身著便裝,在幾位近侍的陪同下,站在汴河的邊上,看到農民種樹的熱情很高漲,心情非常高興。不一會廷臣來報,說是山東鄆城縣前任縣尉,特意跑到京城來,說有事情要面奏皇上。

奉行文以靖國,為什麼說

縣尉是一個非常小的官,負責的就是治安捕盜之事,相當於現在的派出所所長,而且每個縣有數個縣尉。普通的縣尉是不可能見得到皇帝的,但這個縣尉可不普通,因為他已經75歲了。看在他年事已高,趙匡胤也不好拒絕,因此便答應了面見的請求。

這個縣尉叫許永,許永一來到太祖面前,立即跪下說:“啟稟陛下,臣已75歲年齡,得見龍顏,真是沒有妄生世間一回。”

“您老有什麼具體的事情嗎?”

“臣叫許永,今年七十有五,臣兄今年八十有一,臣父還健在,今年已經九十九歲了。”

“啊呀,一家高壽,同堂歡喜,好哇!”

“這都是託陛下您的洪福。可是臣家境貧困,不足以贍養父親,照顧兄長。臣請陛下給個縣令噹噹,掙份薪水,好買米下鍋。”

奉行文以靖國,為什麼說

宋太祖一時無語,原來這個奇葩老頭竟然是來求官的,這不可好辦。若是開了這個先例,每個老頭都來請官,國家還怎麼治理。於是便故意問了他很多治理縣政的問題,沒想到這個老頭竟然應對自如,宋太祖覺得這個老頭雖然老了點,但還不至於老眼昏花,治理一縣還是沒問題的。

因為許永的拳拳孝心,不僅親自召見了許永高齡99歲的父親許瓊,賞賜了他很多東西,還封了許永做了家鄉鄢陵的縣令。宋朝以孝治天下,堅信忠臣必出孝子之門,所以許永這個官才來的如此容易。許永後來的官做的怎麼樣,沒有後文,但是宋太祖的仁慈之心可見一斑。

許永這個官看起來來的很容易,其實只是因為他遇到了趙匡胤這樣一個仁慈的皇帝。其實在宋朝當一個官遠沒有這麼簡單。在宋朝想當官只有兩條路,一條是通過科舉,另外一條就是門蔭補官、封官。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於後人有稱“宋朝是文人的樂園”的稱譽。

奉行文以靖國,為什麼說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由幾道書局出品、鳳凰FM、蜻蜓FM、懶人聽書推出的深圳大學王立新教授的音頻節目《王立新講宋太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