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案数量连年攀升 法院办案压力巨大 业内人士认为:破解“案多人少”需从体制上综合施策


如何破解“案多人少”成为一些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当前的重大课题。业内人士对破解“案多人少”有哪些建议?通州法院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面对突如其来的井喷式收案量,又是如何应对的?

“案多人少”,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公开资料显示,在北京、上海等地,一个基层法院一年收案8万起并不罕见。“案多人少”,显然成为一些法院、特别是基层法院当前最迫切期待破解的课题。

立案登记制导致案多人少是伪命题

2015年5月1日,《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根据《意见》,对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依法受理。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推进,从制度上、源头上解决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加快了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步伐。

当然,伴随立案登记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将造成“案多人少”、法院压力骤增这一局面的矛头指向立案登记制。

在陈毅清看来,所谓的“案多人少”,不是在立案登记制改革之后才出现的新问题,而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民法治意识增强的过程中就始终存在。

陈毅清谈到,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遇到矛盾纠纷诉诸法律成为大众化的选择,立案登记制是大势所趋;相反,在社会矛盾已然增多的情况下,不打开“方便之门”,反而缩紧入口,严控立案,势必容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

“问题的根源在于办案效率低下。”陈毅清分析说,在案件增多的大背景下,法院总体的办案效率没有完全跟上,“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的格局尚未形成,导致难以有效回应不断增多的案件数量,最终出现了“流进来的水多,流出去的水少,中间的水不断积压”的现象,演化成为案多人少问题。

多因素叠加致法院办案压力骤增

“随着经济交往与社会发展,纠纷增多、案件增多是导致法院压力最主要原因,但要看到造成法院压力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法院法官吴元中举例说,比如送达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日显陈旧,使送达难成为一个颇让人头疼的问题,一次次安排送达而送达不能,人为加大了工作负担。

在吴元中看来,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年来对法官专业化认识不够,导致国内法官的素质普遍较低,不能像国外的高素质法官那样在繁重的压力下游刃有余。各地法院也普遍存在承办大致等量的案件,有的法官比较轻松,而有的法官则压力巨大、经常加班加点问题。

“同时,员额制改革带来的一部分经验丰富的年龄偏大法官不能入额、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又加重了入额法官的负担。”吴元中坦言,入额法官自身素质并不因为入额后就能立即提高多少,办案压力显而易见。尽管一些法院大量招聘辅助人员,但由于欠缺相关业务能力,辅助人员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此外,近年来的诉讼费不但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相应提高,反而在不同程度地有所降低,这使得诉讼解决纠纷变得既最有权威又成本最低,使其他纠纷处理机制显得“劳民伤财”,不能有效发挥作用,促使大部分纠纷都涌入法院。

缓解办案压力出路在于综合施策

陈毅清调研发现,员额制改革背景下,有资格在一线办案的法官人数在相对减少。院、庭长占用员额法官名额,但“办案少、挂名办案”的现象仍然存在,个别法院的办案法官人数甚至较员额制改革前减少约四分之一。

陈毅清坦言,受制于旧的办案模式尚未完全改变,科技和人力跟不上等原因,员额制改革后法官的办案效率和质量提高的幅度还很有限,员额法官因此加班加点工作的现象相当普遍,长期超负荷工作已造成法官身心俱疲。

“要想减轻法官办案压力,根本出路在于提质增效。”陈毅清说。

为此,陈毅清建议,一方面要创新多元化解机制,要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有更多的渠道可以选择,并且愿意选择“非诉”方式,切实减少进入法院的案件数量。

另一方面,要以法院、法官为中心,做好“加减法”工作。例如,将专业性不强的工作业务进行社会化“外包”,减少非专业性业务过多消耗法官和法官助理的时间和精力;对裁判文书进行瘦身;减少院、庭长的行政事务,提高院、庭领导的办案比例;加快“智慧法院”建设,提高送达、庭审、执行、文书制作环节的效率等。

法官助理是辅助法官办案的重要力量,在中央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大背景下,法官助理的编制不会大幅增加。那么,如何解决法官助理严重不足的问题?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汪利民的建议是,进一步扩大法官助理来源,通过聘用制大幅增加法官助理,使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审判工作,从而有效破解案多人少矛盾。

吴元中则认为,当前法院办案压力巨大是多方面体制的原因造成的,出路是实事求是地从体制上逐一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