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诗词格律?

西蜀一叶

一文搞清楚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和对仗要求

一、格律诗的押韵要求。

1、什么是韵

诗词中所谓韵,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不过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这种i,u,v叫做韵头,不同的韵头的字也算同韵字,可以通押。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2、格律诗的押韵要求

1)押韵的位置,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押平声韵。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不逐渐抛弃了仄声韵,只押平声韵,而且不分阴平阳平。

3)一韵到底,律诗是不能中途换韵的,一首律诗只能押一个韵。

4)不能使用同一个字押韵。

5)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可撞韵,律诗中第三句、第五句和第七句规定是不能押韵的(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如果这三句也押了韵,叫撞韵,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二、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1、四声与平仄

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古代四声中,平仄里的平即平声,平仄里的仄即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里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即平,上声去声即仄。我们现在学写格律诗,用普通话的平仄即可。

2、格律诗的平仄声律四大原则

1、句内平仄相间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具体要就是“句内平仄相间”。格律诗的句内平仄相间,并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决定于诗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七言句内平仄相间,前四个字,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五与六、七平仄相间或五、六与七平仄相间。五言的律句可以看成七言截掉前两个字。

2、联内平仄相对

律诗一共八句,每两句被称为一联。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每联里面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联内平仄相对就是律诗中每一联的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反的,但实际上,七言只要出句和对句中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相反就行,五言只要第二四字的平仄相反就行。联内平仄不相对,叫失对,是律诗的大忌之一。

3、联间平仄相粘

格律诗平仄声声律第三大原则是联间平仄相粘。也就是说,律诗中相邻的两联之间,上联的对句和下联的出句平仄相同。实际应用中,七言只须这两句的二、四、六字平仄相同即可。同理,五言只须二、四字平仄相同。联内平仄不相粘,叫失粘,也是律诗的一大忌。

4、脚分明

格律诗平仄声律的第四大原则是脚分明。脚,就是指律诗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的脚叫韵脚;不押韵的脚叫白脚。脚分明,就是韵脚与白脚的平仄相反。由于格律诗都是押平声韵,所以,律诗的韵脚都是平声,而白脚都是仄声。韵脚和白脚平仄相同,叫踩脚,这在律诗中是不允许的。

三、格律诗对仗的要求

1、对仗的三大原则

1)出句与对句字数相同。

2)词性相同。简单来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3)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平仄相对一般要求的是偶数位置的字平仄相对,仄起平收就是一联中出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对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这也是格律诗的平仄要求。

2、格律诗的对仗要求

律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格律诗对对仗打求是,首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尾联一般不对仗。

首联可对仗可不对仗。一般来说,首联入韵则不对仗,首联不入韵则可对仗。因为首联入韵则最后一字是平声,无法做到仄起平收。

尾联一般不对仗。因为到了联,一首诗要结束了,而对仗不适合用作结束语。

少数情况下,律诗会出现单联对仗的情况,也就是整首律诗只有一联对仗,这种情况下,对仗的一般是颈联。

文 |谢小楼

PS:大家也许会觉得本文太过简略,但本文的目的正是提纲挈领的将格律诗的归纳格律诗的声律要求,以便于我们整体把握格律诗的格律。当然这是不够的,大家要学习格律诗的写作,首先肯定是要多读前人的经典格律诗,再找相关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并在不断的创作中提升自己。我只不过是个引路人,若要以专业来要求我,我肯定是不够格的。


谢小楼

诗词格律平仄入门:

一、何为平仄 通俗的说,平就是平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一声(阴平)和二声(阳平)。仄就是仄声,即现代汉语里的三声(上声)和四声(去声)。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中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和现代汉语中的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不是一回事,古汉语中的平声专指平声,而仄声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汉语中则把入声去掉,而在平声中分出阴平和阳平。所以用旧韵(平水韵)和新韵(十四韵)写格律诗时判断平仄声的标准是有一些差异的。本文探讨的平仄问题既适用于平水韵,也适用于新声韵,但要注意二者不能混用,尤其是入声字的识别。

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即格律诗中一句诗里的第一三五个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不严格限制,但第二四六个字和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下面以七言律诗为例做一简要说明。 七言律诗的平仄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以上四种平仄格式的七言律诗,每句第二四六个字必须是平仄替对,即以上格式中的平仄,必须严格遵守。而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则平仄可不做严格要求,即可平可仄(孤平和尾三平、三仄尾句以及拗句例外,见下文)。而除过首句入韵之句外,每一联的出句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而对句最后一个字则必须是平声(有一种仄声韵的诗不在本文探讨范围内)。 而将以上四种平仄替对的七言律诗格式每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去掉,则为四种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就是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的前四句平仄格式。实际上,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只有两个句式,即五言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七言只是在这两个句式的基础上在它的前面加了一个节奏。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而所有的格律诗都是由这四个句式组成的。


诗词梦工厂

简而言之,近体诗格律主要讲究以下几个原则:平仄、粘对、押韵。

1,平仄。古字音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平声相当于现在的一、二声(阴平、阳平),仄声相当于三四声,古入声已派入现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近体诗的平仄每一诗句大体可以讲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大体上第一、第三、第五(七言)个字可以不论平仄,第二、第四、第六(七言)个字则须论平仄。基本句式有以下四种: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七言则是在这四种前加上仄仄或平平,平前加仄,仄前加平。声调上形成平仄相间,以求语调的高低起伏的音律美。当然平仄上还有一些小细节,这里不多说。

2,粘对。近体律诗可分为四联,每联两句。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要相“对”,也就是如果上句第二个字是“平”声,那么下句第二个字就要用“仄”声,或者 相反。联与联间则要求“粘”,也就是如果上一联的下句第二个字与下一联的上句须为同一声调,即都为平声或仄声。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和颈联还要求讲究对仗,也就是现在的对偶修辞。对偶也有一点小讲究,不赘述。

3,押韵。古人写近体诗要求押平水韵,可以去查具体的韵目表,一般在偶句尾字押韵,韵字要求平声。首句尾字如果是平声,也要求押韵,可以用邻韵。其余用韵不得出韵。

当然今人写作近诗,在声韵方面完全不必依从古声韵,就用现代汉语的声韵即可。不过应在题目上注明。

近体诗的格律与写作是一门学问,深入进去之后,你会发现细节上的讲究和忌讳还有许多,如“拗救”、“合掌”、“三平调”……要熟练掌握,只有多读、多写,多向大方之家学习。


诗人熊林清



在实际的操作中,格律,就是一首诗词外在旋律最明了的体现。对于近体诗,遵守了格律才会有语调上的起伏和缓,抑扬顿挫。

何为平仄?所谓平仄,就是这些音调上抑扬顿挫的由来。而平仄又受韵的影响,不同的韵谱,平仄也有区别。根据宋时的韵书,古调分为平、上、去、入。现在除了平之外,我们通常吧其他三种,都归为仄。



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汉语拼音来区分平仄,即,拼音中的一二声,归为平,三四声,归为仄。这种方法虽然简捷,但由于普通话中入声部基本消失,所以有时候用这种方法区分平仄,会不太准确。

在《康熙字典》里,有首歌谣是这样说的,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疏藏。

平仄的区分除了入声部外,大半可以通过拼音四声来判断,而对于入声,除了有些地区尚存在之外,其他的解决办法,只有查字典,靠记忆力了。当然也可以直接用《中华新韵》,那就没问题了。

这当中,还要注意另一种情况,在诗词中,很多字是平仄通用的,虽字通用,但字义又是不同的。



比如,衣,这个字,作动词时为平,而作名词时,则为仄。

思,作动词,为平,而作名词,则为仄。

这样的例子很多,需要注意。

只是个人观点。


画骨透情

任何好的文学形式及作品都为了表达作者的内心思想及灵魂深处一霎那的感动。并由此来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诗词就是这种文学形式,用精练的数句达到写景,抒情的目的。格律成为诗词的一个符号,为地是易读好背,便于流传,但并非检验诗词水平高下的唯一标准。举两个例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还一首写梅的,众花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蜂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两首韵律略失,却仍为佳作。多背古诗,就能谙熟格律。等能信手拈来时,格律会水到渠成,即使偶失格律,也会有名篇。诗词重在表达意境及心境,强凑格律不一定好,偶失格律不一定差。多体会吧!✌✌✌


159449904

诗要有意境,词应有人意,而不是泥在平仄仄平的泥坑中自虐,失去了意境和人意的诗和词,再怎么地平仄也是乏味难飨的……。例:暑月霜雪稀,腊月纸币贵。


回春堂八卦神算

|入门须从辨认入声字开始,因为唐韵中的入声字己从普通话中消失,而要懂格律,一定要分平仄,入声字是仄声字,但今天不少混到平声字里去了,如谷,白,屋等。然后,记一句典范的唐诗,白日依山尽,并标明各字的平仄,如白(仄)日(仄)依(平)山(平)尽(仄)。第二句为上句


ZDZ131682314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