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区境内(景区由市直辖),东经118°1',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078平方公里。

黄山经历了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结构。黄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全山有岭30处、岩22处、洞7处、关2处。黄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分布在前山的东南部。

从距今约8亿年的震旦纪开始,海水绕过晋宁运动中形成的江南古陆,从东南方向进入黄山地区,黄山一带被淹没在海水之下。

在距今5.7-4.4亿年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壳处于裂解的高潮时期,导致了海平面的最大上升,在长达1.3亿年的时期里,黄山地区基本稳定,但仍是一片汪洋。

到距今约4.1亿年的志留纪末期,地壳活动加剧,晚加里东运动使黄山地区上升而成为陆地,海水全部退去,这是黄山地区在地质历史上首次露出海面。在经历了5000万年的相对稳定后,到了石炭纪,柳江运动又引海水,黄山地区又重新沉入海平面以下。地质专家曾在黄山脚下谭家桥等地发现三叶虫化石,证明黄山地区4亿年前确为海洋(古扬子海)。

在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划时代的印支运动使地壳隆起而成为陆地,海水退出安徽境内,最终结束了黄山地区海侵历史和海相沉积,进入了陆相地史发展的新阶段。

进入侏罗纪以后,燕山运动以强烈频繁的活动,改造黄山地壳的地貌。

到早白垩纪时,晚燕山运动又一次活动,地壳下部的岩浆,沿着印支运动时形成的褶皱带,从黄山这块地壳内侵入到距地表约数千米的古老地层中。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岩浆由边部向中央冷却凝结而成黄山花岗岩体的胚胎,这便是距今约1.25亿年时期形成的“地下黄山”。在黄山花岗岩体侵入地壳形成时,经历了一次次的脉动上侵定位和结晶固结之后,黄山岩体的雏形形成。黄山岩体,是同源岩浆在地球涨缩中,多次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式花岗岩。早期和主体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边缘和外围,颗粒较粗;补充期和末期侵入的岩体,分布在内圈和中央,颗粒较细。黄山岩体呈中高外低明显的套叠式分布特征。在深部地壳被熔成岩浆,并被挤压而向中央上侵的过程中,黄山山体也被自行拔高。

到了距今五六千万年前的第三纪喜玛拉雅运动早期,覆盖在岩体上的盖层随着山体的抬升而逐渐被剥蚀殆尽,形成了莲花峰、光明顶和天都峰等花岗岩山峰。

在第三纪和第四纪期间,喜玛拉雅山运动使地壳抬升,黄山也相应升起,同时经受剥蚀,形成了花岗岩峰林。在第四纪时期,黄山曾先后经历了三次冰期,冰川的搬运、刨蚀和侵蚀过程,形成了黄山的冰川地貌景观。

气候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年均气温7.8℃,夏季平均温度为25℃,冬季平均温度为0℃以上。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mm。西南风、西北风频率较大,年平均降雪日数49天。

2016年5月,安徽省政府通报了各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结果,黄山排名第二。

黄山动物种类30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珍贵鸟兽有20多种,溪河塘坝中的鱼类有120多个品种。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云豹

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云豹、金钱豹、黑麂、梅花鹿、白颈长尾雉、白鹳。

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短尾猴

兽类:黄山短尾猴、黄山猕猴、穿山甲、豺、黑熊、大灵猫、小灵猫、獐、苏门羚。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鸳鸯戏水

鸟类:鸳鸯、白鹇、勺鸡、鸢、赤腹鹰、雀鹰、普通狂、毛脚狂、鸟雕、红隼。

两栖类:娃娃鱼。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红嘴相思鸟

珍禽类:棕噪鹛、红嘴相思鸟、夜鹰、三宝鸟、白胸翡翠、燕子、画眉、黄腰柳莺、暗绿乡眼鸟。

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三大名瀑是“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

奇松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是由黄山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黄山松的形态和黄山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

黄山的十大名松是: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每棵都独具风格。

怪石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 

云海

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

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黄山甲天下

松与石最奇

天阴知有雨

白云拂青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