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孔雀鱼苗针尾?

一起去捡石头吧

孔雀鱼针尾病的成因并不复杂,一个是水质,一个是水温,而且发病很快,我是有亲身体会的,这种体会一般的鱼友还真碰不到。

早些年,我曾经在市场上卖过自己繁殖的孔雀鱼,好品种,破品种都有。是用一兰色或者黑色背景的小袋子装上三五条孔雀鱼,然后打上氧气,一袋卖个三五块钱。现在家中还有这种小袋子,刚才量了一下,长35,宽15厘米左右吧。


自己繁殖的鱼质量很有保证,卖不完的也不用管,两三天之后,再换水打氧就可以了。但是,我就会发现有部分孔雀鱼在换水之后,就会有缩鳍现象出现了。如果还卖不出去,停两天再换一次水,基本上五六天就过去了,在第三次还没换水之前,孔雀鱼就有可能出现大范围的针尾,甚至死亡。不管你是大鱼还是小鱼,也不管你是什么好品种,结果都一样。因为水质和水温根本就得不到保证,为了不缺氧,都是整袋换水。既不可能有那么多困的水使用,也不可能挨个去测测水温,旺季的时候,一天卖个一二百袋很正常,光装袋就得很长时间,水质水温都没有保证。


怎么办?要么,在状态好的时候赶紧卖掉,鱼也不遭罪。要么,没卖掉的撤回家养伤,再换另一批鱼卖。怎么养伤?也就得用好的绿水,加上土霉素浸泡了。一般的是二百斤水吧下十片左右。发现及时的,缩鳍现象都会得到缓解,甚至全愈。针尾严重了就得直接扔掉了。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孔雀鱼针尾的两个原因,一是水质不稳定,换水频率高,水质败坏!二是温度不稳定,温差过大,鱼感冒了!

什么孔雀鱼针尾找不出原因,纯属胡说八道,就是水质水温上没注意,刚开始的时候绝对会有一个缩鳍的过程,然后慢慢才会大面积针尾。

后来,自己开鱼店了,水质上去了,温度也均衡了,针尾的现象就极少出现了。大家明白了吗?还是自己不注意粗心造成的鱼病而已!


淘淘2008

我刚养孔雀的时候也被针尾困扰过,最后发现土霉素效果还行。

下仔前一周先开始养水。养水前把鱼缸用高猛酸假刷刷,缸消毒要彻底。

仔缸因为不适合上过滤,水换得不勤,所以水质容易坏。因此,密度要特别注意,密度越大,水坏得越快;一染病,传病速度也快。只要保证好水质,注意密度。过滤后每天仔缸要清理底渣,也是防止水质恶化。


YEE水族世界

针尾病是孔雀鱼的常见病种,由于水缸的不够干净等原因造成的,那如何避免孔雀鱼针尾呢?我介绍几个平时我们应当注意的:

1、在给鱼苗的换水过程中,新换入的水要与原鱼缸水的水温基本一致,冬季高1度,夏季低1度较适宜,平时应把水温控制在29~30度。

2丶稳定水质,幼鱼的密度应控制好,还有幼鱼比较喜欢新鲜水,1-2天换一次水会增加幼鱼的新陈代谢,加快幼鱼的生长速度。

3、在换水过程中应注意兑水,在兑水过程中,入缸水要沿鱼缸壁慢慢入缸,如果水流太大或新水直接冲击到幼鱼,也会造成针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