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蛏子“喝水”可增重30% 鲜度降低吃口变差花冤枉钱-降低浸泡水盐分普遍存在于海鲜产品售卖中,几乎成行规

一斤蛏子挤干水仅剩8两

有增重可能都会换水浸泡

“其实,做这行的都有经验了,不用秤随手抓把盐投在水里,就知道水中盐的含量大概在什么范围,八九不离十。而蛏子一旦进入批发市场,老板们会察言观色,判别入场后蛏子的情况,比如浸泡在水中鲜活度、‘肥壮’程度、运送过来浸泡水的盐含量等,之后考虑是否要重新换水浸泡。”

“如果外观看上去还不够肥壮,或者说还有增重的可能,老板们还会换水浸泡,一般从产地到零售要清洗浸泡三次。”张老板进一步解释,一般每次浸泡,都会降低水里的盐分。用低于原先盐分含量的水浸泡,可以让蛏子增重,一般增重10-20%没有问题,最多增重超过30%。

菜场已难觅真“泥蛏”

“海鲜售卖中的此类‘猫腻’已经成为‘行规’,用低于原来盐分的水浸泡,贝类等海鲜为维持体内盐分和水分的平衡,就会从环境中吸入水分,海鲜就会增重。若水中盐分低于贝类等海鲜耐受下限,海鲜就会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从生意的角度出发,无论是批发商还是零售商都会将浸泡水的盐分控制在一个较低又不至于让海鲜死亡的范围里。”

对于菜场里出售的诸如像从滩涂泥地里挖出的“泥蛏”,该专家认为,以前菜场里有产地运来的“泥蛏”,现在就很少了。而现在菜场出售的“泥蛏”,很可能是产地运出经过浸泡后,再重新包裹泥巴的假“泥蛏”,而不是以前的真“泥蛏”,不懂行的市民很容易受骗上当。

[专家建议]

蛏子过分饱满需慎重考虑 海鲜浸泡应建立行业标准

买回增重蛏子,除了会花冤枉钱,该水产专家还认为,蛏子等海鲜长时间浸泡在非理想生活环境的水体中,鲜美程度会降低,营养成分也会改变,口感肯定会变差。不少生意人往往利用市民不懂行,只注重外表、卖相的心理,用“增肥”办法来欺骗消费者。

因此他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海鲜时,尽可能选择大型专业的水产市场或商超,同时消费者自己也要注意观察,若购买的是过分饱满的蛏子等海鲜,需慎重考虑之,这样,可以减少花冤枉钱的可能。

造成贝壳类等海鲜“增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海鲜浸泡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如没有海鲜浸泡的水质要求、浸泡的时间规定、盐分含量标准等。没有标准致使很多经销商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消费者权益,而相关部门又难以监管。为此他建议,有必要制定此类水产的行业标准,让政府部门执法有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有说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