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祕“飛燕行動”

1939年,希特勒在閃擊歐洲之初,四處散佈德國擁有威力巨大的秘密武器的消息,企圖威懾一些小國放棄抵抗。

他說:“我們將使用一種別人不知道的而又能保護自己免受攻擊的武器。”

1939年10月,英國諜報機構獲得一份德國“武器發展規劃目錄”,其中包括滑翔魚雷、彈道火箭等一長串武器項目,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排在第一的原子彈。

1940年,德國不宣而戰,吞併挪威,佔領了維莫克化工廠,並將世界著名原子科學家玻爾的研究機構嚴密控制起來。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圖:科學家玻爾

維莫克化工廠是當時世界上唯一的重水生產中心,重水是製造原子彈的重要材料。玻爾是世界上最權威的原子科學家之一。

這就意味著,本來就在核武器研發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德國,優勢更加明顯,很可能先於盟國製造出原子彈。如此一來,英國極可能成為第一個受害者。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圖:漂亮的雲朵背後是危險

丘吉爾為此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深思熟慮後,英國決定摧毀挪威的維莫克化工廠,炸掉重水,釜底抽薪拖住德國的核發展計劃。

維莫克化工廠隱蔽在崇山峻嶺間,防護嚴密,鋼筋混凝土廠房異常牢同,用飛機直瞄轟炸很難破壞工廠。英國經反覆權衡,決定將任務交給安全協調局的斯蒂文森,由他派遣特種部隊完成破襲。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圖:維莫克化工廠

斯蒂文森根據情報,制定了代號“飛燕”的破襲計劃。

按照該計劃,他們精心挑選了4名挪威籍突擊隊員“打前站”,空投到維莫克化工廠附近,與當地情報人員利夫博士和艾因納爾接頭,爾後,32名後續突擊隊員乘坐由轟炸機牽引的2架滑翔機著陸,兩批人員會合後尋機執行破襲任務。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1942年10月24日傍晚,“飛燕”行動拉開序幕。代號“燕子”的4名突擊隊員抵達挪威上空,順利跳傘。著陸集合後,與情報員取得聯繫,做好了接應準備。

11月19日,2架轟炸機各牽引1架載有16名突擊隊員的滑翔機,飛臨挪威。

第2架滑翔機因牽引的轟炸機撞山被迫著陸,14名倖存者全被德軍俘虜槍決。

更壞的消息接踵而至。德軍檢查飛機殘骸時找到一張地圖,圖上維莫克這個地名被劃了紅線,引起德軍高度警惕。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圖:影視中的黨衛軍

德軍駐挪威司令立即視察了維莫克化工廠,加強了守備兵力。黨衛軍也在附近大肆搜捕。情報員不得不出去暫避風頭。

所幸,“燕子”組突擊隊員平安無事,但他們的食物所剩無幾,無線電的電池也快用完了,4名隊員在海拔1300米的山區苦苦支撐。

用滑翔機投送特種部隊的計劃失敗了,斯蒂文森決定另派一個襲擊小組。這次他僅挑選了6名特工。

1943年2月16日夜,這6人組成的“槍手”突擊隊傘降到了距維莫克西北,與2名情報員及“燕子”組成員取得了聯繫,12人決定共同參加破襲。

2月27日羅尼隊長宣佈了行動命令:“全體隊員一律穿英軍制服,每人帶兩片氰化鉀,可能被俘時必須服毒,不能被德國人活捉。”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圖:夜間燈火通明的德軍重水工廠

當晚8點,突擊隊悄然踏上征程。他們揹著敏感的爆破炸藥,穿過積雪覆蓋的森林,滑過驚險的雪地,摸過橫在冰塊翻滾急流之上的“冰橋”,攀上300米高的冰封峭壁,沿著一條鐵路爬到距工廠460米遠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屋裡,稍事休息,等待德軍換崗。

到了換崗時間,羅尼悄聲向大家明確各自職責,果斷下令:“行動!”

一名隊員貓著腰徑直奔向工廠大門,用鋼剪迅速切斷緊鎖大門的鐵鏈,隊員們魚貫而入。

掩護組佔據了有利地形,爆破組衝向重水生產車間。由於對工廠結構非常熟悉,不到3分鐘他們就找到了通向車間的通道,途中他們制服了一名警衛,進入車間時,他們發現1名正在監督生產的專家,羅尼命2名隊員看守他,其他隊員迅速在能造成最大破壞處——重水電解池周圍安裝炸藥。

一切都如受訓時那樣有條不紊。安裝完畢,利夫博士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引爆線路,示意羅尼帶領隊員及那名專家、挪威籍衛兵先行離開,而後他親手點燃了導火索。

一聲沉悶的爆炸聲從車間傳出,刺耳的警報也響成一片。驚醒的德軍衛兵亂作一團。不待他們從房子裡衝出,掩護組就破門而入,一陣猛烈掃射,10多名德軍被擊斃。

另一處營房裡的衛兵慌慌張張套上衣服,端著槍一窩蜂衝進通道。警報聲、射擊聲和叫罵聲不絕於耳,整個工廠像炸開鍋一樣。

德國科學家那麼多,希特勒為何沒能造出原子彈?揭秘“飛燕行動”

圖:1945年8月6日8點15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在廣島600米上空爆炸。很難想象,德國如果製造出了原子彈,會帶來什麼後果

突擊隊友們趁亂緊貼通道的牆壁向外衝去,衝進來的德國衛兵竟毫無察覺和他們“失之交臂”。

德國苦心經營數年的重水工廠頃刻間陷入癱瘓,450千克極其珍貴的重水也化為烏有。正是由於“飛燕行動”及其後的一系列破壞活動,讓德國直至戰敗,也沒能造出他們試圖挽回敗局的核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