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超联赛没有中国足协这么多的限制令,今天中超会是什么样的场面了?

一念之间5006

去年中国足协连续颁布U23新政和外援新政,对中国联赛在上场球员的U23球员人数及外援上场人数和注册人数加以限制,随后去年底中国足协颁布青训体系规划,要求各俱乐部必须拥有五级梯队。

最近中国足协拟在2021年颁布限薪令,再一次深化改革。中超、中甲俱乐部财务工作会议,联赛限薪的议题再次被拿出来讨论,据悉,中国足协此次提出“限薪”,要求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支付一线球员(不含预备队)的薪酬类支出,不超过俱乐部收入的75%,违者将认为是不符合财务监管要求。据悉,这部分支出包括球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签字费等所有与人工成本相关的支出。目前该规定仍在讨论阶段,“75%”的比例也尚未拍板,足协还将征求各俱乐部的意见,职业联赛限薪令已提上日程。

限薪令的出台,被认为是进一步限制各俱乐部引援的规范,未来各俱乐部可能会尝试引进更具性价比的外援,而像伊涅斯塔等老将来中超淘金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今体育

中超联赛现在主要的限制令在外援和U23球员的注册人数和上场人数上,另外足协也正在考虑在中超实施限薪令。足协为什么会出台限制令,限制令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以恒大崛起为代表的中超联赛繁荣期已经将近10年,这些年的中超联赛的代名词就是金元足球。各支俱乐部在此期间花费了巨额资金用于引进外援和支付球员工资。在超高薪资的诱惑下,不少世界知名球星都纷纷来到中超淘金,德罗巴、胡尔克、马斯切拉诺等众多球星的加盟,的确提高了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也使中超联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但在这些繁荣背后,我们的国足水平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我们的俱乐部除了增加了知名度,有些广告效应之外,几乎都在赔钱。



众多外援的引入,确实对中国足球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锋线球员的水平提高,有不利因素。现在中超各队的前锋线,基本上都是外援担纲,中国的前锋球员大多不能占据球队主力,长此以往,国足锋无力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



另外,现在中超各俱乐部差不多都是连年亏损,一直处于一种赔本赚吆喝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买入外援和支付球员薪酬方面花费过多。过高的工资水准不但让国内资本流失海外,还使国内球员身价虚高,造成国内球员高薪低能的状况。同时,也使一部分国足球员,为了不影响在俱乐部赚钱,到了国家队后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针对中超联赛出现的这些问题,足协制定了各种限制令,足协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会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和提高有促进作用。只是,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广泛征求意见,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政策。



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令,中超各队可能会疯狂引援,进行军备竞赛,短期内球迷会看到一些精彩赛事,但俱乐部很快就会被拖垮,中超联赛也会立即出现各种问题,走向崩溃。


体坛一言堂

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足协基本就成了本泽马。不管啥评论,最后一巴掌拍在中国足协脸上,随便说他不作为、瞎指挥……说啥都行。中国足协这口锅是背到海枯石烂。但仔细想想,作为一个行政级别不高的专业协会,资本大佬可以发点声音,上头领导可以随便指挥,能做得事不多,要背得锅很多。

这里就说两个:一个是当年的外籍门将禁令,一个是现在的U23政策

中超联赛以前是可以上老外门将的,比如当年鲁能泰山的萨沙,来自前南斯拉夫。

别看发际线很靠后,但场上站位很靠前,控制力相当好。一赛季下来,要想进他的球门真是非常难。那会儿外援一共只能上3个,安排给门将的球队不多。但当看到1999年鲁能双冠王的赛季,萨沙这么惊艳的表现,很多球队也都动起了门将的脑筋。不过,随后中国足协改变了外援规定,2001赛季开始,球队可以拥有的外援变成了4名,外籍门将不允许登场。可以想象,如果当年没有这条规矩,以现在中超联赛的烧金程度,门将位置上有个把国外名门,一定不少见。那么,留给本土门将的成长空间又有多少呢?一条中轴线全部是外援,就好比脊椎骨都是别人的,那还有多少精气神是自己的呢?

U23政策也是如此,说拔苗助长也好,说矮子里选将军也好。个人还是认为,这是被逼到了一定份儿上,不得已而为之——再不重视青训,中国足球就会陷入一个怪圈:联赛越来越热闹,国家对成绩越来越差。

看了不少球队的训练,有个故事还可以说。沈祥福指导带国少,长传球手把手教。沈指导演示了几种不同脚法,要求球直接到对方胸口、脚下、身前行进路线,或是落地弹跳后等。小队员门能做好的寥寥无几,而他个个精准。

现在U18—U23这个年龄段的球员,在打基础的岁月基本都碰上零几年那段中国足球最低谷的岁月。基本功与前辈相比,某些地方是存在差距的。说句实在话,如果自己实力到位,那不管有没有U23政策,都能早早踢出来——谁都想赢球。贾秀全指导骂人的时候话糙理不糙: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都亚洲最佳后卫了。不说他和沈指导,就是当年辉煌的85年龄段国青,几乎每一个都是早早在各自俱乐部里铁打主力。再往前的超白金一代,杜威22岁的年级已经是俱乐部的队长了……这些情况放到现在,实在难以想象。

但如果连政策都不倒逼一把,那更是雪上加霜。不少年轻球员实力不济,只能凑着时间上。更要紧的,是俱乐部可以把不少工作都放在青训上,好好培养人。

不过,中国足协还是有很多真该出台的规定还没有出,或是出得不完全。比如,孩子们、青训球员的转会乱象。打青超联赛,或是在冬训的时候打比赛,某些球队的教练员就在场边看,看到心仪的孩子,直接就找到家长,许以厚利。家长回去做孩子工作,孩子拗不过大人,最后莫名其妙就以“要去上学”为理由,“不踢球”了。俱乐部无奈放人,但一转身就看到孩子成了人家青训的成果。欧足联对类似的行为深恶痛绝,比如曼城曾经就在这上头吃过巨额罚款和青训引援限制。倘若这上头的规则不出,谁还做百年树人的事情?到最后不还是“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曾侃侃球

看到回答的人,就想笑一笑。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今日头条app,同样也不只有足球这项比赛,整个社会也更不只有体育这项事业。

足球只是一部分。中国足球的流浪和改嫁的习俗,注定短时间内留不住球迷的心。同时老板投资搞足球,也要把钱用在刀刃上。球场是租的,你租房子住的时候,有把房子搞得比你住之前更好吗?

体育自从次贷危机之后,已经全面转向金元时代了。欧洲五大联赛那些,是有文化底蕴在那。中国的足球就什么底蕴都没有了。裁判貌似视力有问题,但是所谓的球迷呢?视网膜已经脱落了。直播吧app里,天天在问:哪里有直播啊……互动直播的明明就是收费嘛,那几个不收费的网站傻子都能记住了,还天天在问。嘲笑央视的同时,已经先把自己搭进去了。

各种秀无知啊……哎,都要赛季未了,买球的人呢,还说假球如何如何的,真的是没救了。

中国球迷群体这样,又能让中国足球怎样改变呢?足球就是一种投资。对于老板是这样,对于踢球的更是如此,报考专业的时候,为什么要挑就业前景好的呢?

理性看球,别带着共享脑子看球,那些“看球费电”之类的BUG,请先更新一下,把它从脑子里去掉。

多去了解一下各行各业,就好比杀一头猪一样,每个部位的味道都不同的。有些行业就好比肥肠一样。你再喜欢吃,特么也是和屎最近的。


30年后撒泼老人领军者

中国足协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足协出台的各项政策,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引发轩然大波,有一些甚至让人怀疑,是不是领导拍着大腿做出的决定?

我们先来看看近几年足协出台的政策吧,对外援征收奢侈税,规定U23球员必须首发,出场人数,限薪令,外援出场人数……当然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U23政策。

足协出台这个政策本意是好的,是想让中超联赛长期稳定的繁荣发展,而不是短期投资行为。以恒大崛起为代表的中超联赛繁荣期已经将近10年,这些年的中超联赛的代名词就是金元足球。在很多外国媒体看来,中超就是人傻钱多速来的地方啊!诸多大牌外援的加盟的确提高了中超联赛的观赏性,也使中超联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在这些繁荣背后,我们的国足水平却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且几乎各个俱乐部都在赔钱。

现在中超各队的前锋线基本上都是外援担纲,中国的前锋球员大多不能占据球队主力,那么长久下来,国足锋无力的情况该如何解决?

足协的出发点一定是好的,只是,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广泛征求意见,避免出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政策。如果没有这些限制令,中超各队可能会疯狂引援,进行军备竞赛,那么越来越多的大牌球员会来到中超赚钱,联赛会变得很有看点,但是本土球员的出场时间就还会被极具压缩,踢不上球,如何进步?当国家队战绩不好的时候,是不是无所作为的足协就要背锅呢?

我们是想要看到高水平的联赛,但是我们更希望本土球员,得到机会和成长。


足球部落

其实中国足球发展到今天,我们一直没有解决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为什么发展足球?也就是发展中国足球的目的是什么?中国足协和球迷长期停留在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举国体制的思维下发展足球,在这种思维下才会出现,取消升降级,u23新政,之类的决策层出不穷,但效果呢?发展足球运动并不是为了拍领导马屁,也不是为了世界杯就豪赌一切,其实职业联赛是一种经济行为,发展足球运动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其实职业联赛和电影产业是一样,所以观众到现场看得是球星的表演,不是一群糙哥练脚,而且,应该尊重俱乐部的主体地位,不是动不动就是行政命令。而且,足协应该把眼睛盯在青训上,而不是总在顶级联赛上下功夫。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尊重才能让联赛越来越好。


njm200583

作为一个足球经理的发烧友,我明确的告诉你,保护本土青训,加大限制才是真正的与国际接轨。就算是开放程度最高的英超对球员也有大量的限制令,同时为保留本土青训的造血机能,次级联赛的英冠对球员的限制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欧冠名单也对青训有严苛的限制。

恒大为何退出女排,因为各俱乐部团结起来明确对寅吃卯粮的金元政策说不。2014年恒大退出,中国女排倒了么?2015、2016、2017连续3年夺得世界冠军!


g1y2m3

限制令,另一种说法是规则变多。但每个联赛都有各自的规则,如引用外援的规则、转会的规则、青训系统的规则等等。有规则才能够更好的运行。现中国足协出台的限制令,估计是指U23政策、外援新政、青训建设、甚至未来可能的限薪令。



U23和外援的限制,很大程度阻碍了中超的良好发展以及减弱了热度。没有U23政策,教练的战术安排、球员使用等都会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外教也好、国产教练也好,都能体现教练们的能力;外援若能实行注册5人,甚至注册人数不限,但上场人数限定4人。让高水平的外援在训练也好、比赛也好,都能提升国内球员。对于实力不行的就自然淘汰了,不能因为年龄或者其他原因而获得上场机会。竞技体育就必须看实力。



相对地,足协应该在减少对中超的限制或者尽量提升中超的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于青训系统、各级职业联赛、各地业余比赛的投入和管理。如各俱乐部梯队之间的比赛、建设中甲中乙中丙等职业联赛(增加职业联赛)、地区联赛、业余比赛等等,打造完整的足球体系。特别是最大限度提升中超联赛,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从事。特别对于中超俱乐部,投入多少在一线队,就得投入多少或者一定比例在各梯级队伍里。



一般吐槽的对象主要是U23政策和外援新政,将来可能还有限薪令。但对于建设5级青训系统,却很少人去吐槽。这一现象是因为大家都想中国足球能起来,希望它真的好。若不限制外援,不限制U23、不限制转会等,中超将会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联赛,有可能成为真正的超级联赛。当然,每个联赛都如此操作就得看财力和吸引力了。


柒號記


诚利他

限制令无论效果如何,原因都是国家队成绩实在拿不出手,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国家队成绩,纵观全球,凡是搞了职业化的球队国家队成绩都有提高,美国,日本,韩国,甚至越南,泰国,全球唯独我们职业化越来越热闹,国家队成绩越来越抽抽,中国足球已经到了一个拐点,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国家队成绩不行不是我们政策的问题,也不是职业化能改变的,就是球员自身的问题,不改变球员的不用说爱国主义了,哪怕就是提高一点球员的职业道德,我们国家队都不是现在这么个样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