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绪的心魔控制了你

当情绪的心魔控制了你

文/依云

01

情绪就像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会吞噬你。

生活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我们才会有太多期待,有时我们对于已经发生的,自己不喜欢的结果总是耿耿于怀,或心生怨怼,于是总想要找出点什么来安慰自己,可是总是徒劳。

朋友欣欣是个工作狂,那天好不容易约到一起,以往雷厉风行的她,这次却愁容满面。

问起缘由,她一通抱怨,说老公去洽谈一单生意,因为最初没有吃透对方的意图,加上后来报价时粗心,导致有价格和曾经口头上承诺的的价格不一致,被人落以口实,由主动变为被动状态。

其实她明知道对方挑剔的原因是合作方内部出了问题,两方部门争权,而其中一方想要换掉他们,但还是忍不住埋怨老公操作和判断上的失误,闹得双方都郁郁寡欢。

俩个人为此连续几天都争执不断。

人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排解,有时候是会逐渐递增的;当你觉得自己特别不顺的时候,往往还会有其他各种烦心事找上门来。

欣欣就是遇到了这样的时段,除了这档子事不太顺心,孩子最近又总被老师告状,她终日对孩子也没好气,处于怨怼与沮丧的情绪之中难以自拔。

生理学上说,

如果你不断重复的做某件事,我们的神经细胞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联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和整合,这就会变成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欣欣的情绪模式显然就这样在短期内形成了。

当情绪的心魔控制了你

02

由此我想起来近期诺宝的作业问题,每晚回家时,孩子都会先玩一会,吃点东西,有时候觉得孩子在学校辛苦了一天,确实也需要放松一下,就会有点放任,时间一久,竟成了她的习惯。

只是让人头痛的是,每次睡觉前都还完不成作业,可是到点又会犯困,没办法只能第二天早起来做。

孩子自己也很恼怒,觉得不能够按照自己设想的完成目标,于是,焦虑、抱怨、发怒、哭泣,

这样一来,我们俩的相处模式也由“母慈子孝”陷入“鸡飞狗跳”状态。

我曾经一度的沉浸在自责与埋怨中,觉得是自己的疏于管理,和其他家人的生活习惯影响到了她,才让她从一个自律省心的娃渐渐变得松懈和散漫。

压抑的情绪,如一股不可遏制的黑暗能量,充斥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03

当我们通过自省,不断的觉察出某些不对的地方后,我们很自然的想要去驱散这些负面的情绪。

而其实,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是驱散不走的,唯有带进光来,黑暗才能得以消融。

张德芬说,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某一件事情发生,我们往往会臆想出一连串的后果和连锁反应,即使它们还没有发生,但我们依然觉得,自己的分析和思维逻辑正确无比。

殊不知,其实我们的头脑有时也会欺骗我们,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信息,而不管外界的条件和事实是什么。

情绪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一种能量,对于我们来说,希冀落空的沮丧、所求不得的愤怒、自怨自艾的情结,都只是一种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

有些东西,你越去排斥它,它越不走,而且还会更强。

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当情绪的心魔控制了你

04

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的随之改变。

首先,我们要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并接受它。

臣服的好处,是让我们能活在当下,接纳当下的情绪,不徒然的耗费能量去对臆想中的事情,无端的滋生出诸多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也只有我们将能量充分关注到眼前的事物上,我们才有可能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来帮助我们脱离眼前的困境,或者是我们不喜欢的情境。

当我不断的觉察与自省,我逐渐明白,我曾经将自己的恐惧和不安投射到孩子或者家人身上,所以才会让所有人都不开心,而只有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才能增强自己的快乐指数。

而欣欣,也是将自己将自己的焦虑投射到家人身上,对某些事件的猜测,以及对将要出现的结果做出不公正的测评,让她身陷自己的情绪中无法脱身。

我们都不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臣服,更不肯对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臣服。

其实,每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它的包装有些粗糙,有些难看。

我们唯有接受,才能把能量充分关注到眼前的事物上,不徒然的浪费精力去抗争,事情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转机。

生活中,

有深山大泽,就会有平坡宜人;

有杏花春雨,就会有塞北秋风;

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

有迷途知返,就会有绝处逢生。

要相信,方法总比困难多,当我们陷入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情绪无法驱散,唯有觉知之光才能照亮无边的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