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发明少了一个?——司南是真是假?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贡献,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仔细追究下去,也会发现这里面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深思的东西。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著名的悬案,也是学术界争论极大的问题,关于指南针这一发明。

「司南是真是假?」

现在看到的司南诞生于1940年代

首先,现在我们看到的司南,是1940年代诞生的复制品。

王振铎(1911—1992)字天木,1934~1936年就读于私立燕北大学研究院历史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历史博物馆 研究员、顾问等职,并兼任国家文物局咨询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兼职研究员,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振铎在中国文博界属于泰斗级人物。

王振铎1937年 7月受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委托研制古代科技模型,他先后复制过指南车、候风地动仪、水运仪象台、司南等古代科技器物。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司南,出现在邮票、课本中的司南,是王振铎于1940年代复制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问题不在于复制,而是复制是否符合器物的历史原貌。

四大发明少了一个?——司南是真是假?

复制古代器物的标准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江晓原提出,对古代仪器真正意义上的复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复制品要达到古代文献中记载的功能,比如司南要能指南。

二、复制品不能使用古代记载中不存在的技术手段。

而司南的复制恰恰不能满足这第二个条件。

王振铎1947年发表了“复制”司南的论文,明确报告他用天然磁石制成了司南。但这具用天然磁石制成的司南,却没有人见过,后来在国家博物馆以及其他博物馆中也没有找到这具司南。

江晓原说,1952年,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访问苏联准备礼物时,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制作一具司南,谁知用天然磁石制作的司南却无论如何无法指南。主要原因是,即使将磁石加工得极为光滑,并且将地盘的材质从木质换成青铜,天然磁石的磁力仍远不足以克服磁勺和地盘之间的摩擦力。最后只好用电磁线圈给磁勺充磁,它才能够指南。虽然这具司南还是被作为礼物送给了苏联,但战国或汉代当然不可能有充磁的电磁线圈,所以它已经不是真正的“复制”了。

司南是什么?

既然王振铎复制的司南不符合历史事实,那么他根据什么来复制的?或许历史上出现过司南,但王振铎复制错了呢?

王振铎复制司南的史籍记载主要来自东汉《论衡》。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是古代一部不朽的 唯物主义的哲学文献。《论衡·是应》:“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按照王振铎的释读,杓即为勺,因此司南之杓,应为一柄磁勺子,“投之于地”,勺子的把(柢)指向南方。

这个释读是很有问题的。

首先,杓字,《说文解字》:枓柄也。从木从勺。甫搖切。也就是说,杓字读音为biāo,枓柄,指的是古代指北斗柄部的三颗星。虽然杓字也是勺的异体字,但是,勺字本身也是在汉以前就出现在典籍中。结合上下文,此处杓字读biāo,指的是北斗七星的三颗星。

其次,柢 dǐ,本义树根,也不应该指磁勺子的把,因此很多学者认为(结合上下文),这十二字应该说的是指南车,而非指南“勺”。

而指南车,这是另外一桩悬案,今天不展开说,很多学者认为指南车以一种机械装置指引方向,与利用磁石特性的指南针没什么关系。

同时,对“司南”这一词汇的释读,学者们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司南在古代指的是北斗,而不是指南针或是类似的器物。

因此,至少到目前为止,在没有新的史籍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得出结论,像勺子一样的司南在历史上存在过。

此外,《 韩非子·有度》一文是司南的最早记载,还有《鬼谷子》等典籍中也有司南的记载,学者们考证基本上认为或是指南车,或是指北斗七星。

四大发明少了一个?

但这会涉及一个大问题,就是指南针的发明者可能就不是中国人,四大发明这个提法就有大问题了。

其实,四大发明是李约瑟的《中国科技简史》中提出的,作为研究成果本来是可质疑可讨论的。

在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的是:

第一,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已经发现了“磁石”吸铁的特性;

第二,最迟到北宋,指南针已经非常成熟并且实际使用,沈括《梦溪笔谈》: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腊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予家指南、北者皆有之。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由于科学发现到实际器物的发明和使用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有学者认为,指南针的发明应该在公元800年左右的唐朝:

唐·戴叔伦《赠徐山人》中“针自指南天窅窅,星犹拱北夜漫漫。”

所以指南针的发明仍是中国人。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