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下了十几年棋,这些都还不是一定懂

可能你下了十几年棋,这些都还不是一定懂

中国象棋的象征意义

中国象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缩影,体现了封建时代社会机构、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它同时是地面战争的模拟,反映着军事斗争的情形。

象棋体现的等级观念和社会结构规则

从各子位置、功能价值和行棋规则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贵贱分明、尊卑有序和制度规则。

从胜负规则看,象棋胜负取决于将帅之存亡。只要将帅仍存,即使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即使未失一子亦算失败。为了保帅,舍车折马损炮丢兵,甚至被杀光吃净也在所不惜,将一人之存亡凌驾于群体安危之上,这种游戏规则是典型的中国专制思维的折射。另外一方面,表现了先人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群体理念和四视死如归、杀身成仁的牺牲精神。

象棋的棋盘、棋子的位置、功能设置的意义

棋盘。由九道直线和十道横线交叉组成。中间以“楚河汉界”相隔,淋漓再现了当时两军对垒的场景。“楚河汉界”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的广武山上,当时西边为汉王城,东边为楚王城,诸侯割据,各霸一方。界河体现了统治领域、列国分野。9是最大个数,在中国古代,象征着多与广的意思,“九州”泛指中国,寓意无穷大的意思,古代战争的目的就是争取更多的土地,为了占领更多的地盘,所以充当战场的棋盘都体现了古人的这种意识。

棋盘与棋子的象征意义

通过与国际象棋相比,可看出中西方对于战场对峙的观念不同。中国象棋的棋子占据在交叉点上,通过线路与对方交锋;国际象棋则是面与面对峙,一马平川,连界河都不用。体现了中国人的运筹帷幄和游刃有余的作战风格,以及西方古战场上满盘皆兵的作战风格。

九宫的象征意义

被尊为五经之首的《易经》,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起重要作用,易学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学说解释世界,有着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而“抑阴壮阳,中庸和谐”成为君子士大夫们倡导遵循的治世准则。易学以奇为阳,偶为阴,抑阴壮阳的观念使人们倾向认为阳吉阴凶,而“九”为阳数中最大的数,当然是最吉利的了。东汉以前有些易学家以乾、兑、离、震、坤等为八卦之宫,加上中央之宫,合为“九宫”。易中又有“乾卦九五,为人君之象”的说法,为了迎奉统治阶级的尊贵观念,阴阳巫师们把“九五之尊”阐释为“帝王之数”。基于深刻的文化影响,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特别偏爱于“九”,帝王的宫殿建造必须符合“九宫”的原理,后来,“九宫”就变成了封建统治者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据王明清《挥鏖后录》记载,北宋末年,徽、钦二帝北虏,显仁皇后曾用象棋子,外包黄罗,以康王赵构的名字贴于“将”子上,焚香祈祝曰:“今三十二子俱掷于局,若康王子入宫者,必得王位”。说明北宋末年棋盘已出现“九宫”,并且“九宫”所体现的权威地位与尊贵观念已深入人心。

可能你下了十几年棋,这些都还不是一定懂

将帅士象车马炮的象征意义

为维护统治,封建统治者的用人思想原则往往是重用亲信,排挤和压制人才,强化和完善官僚统治机构,反映到象棋中就出现了“将帅士象”统治集团。

“车马炮”代表武装力量,统治者利用其内压外征,又惧怕武装将领威胁京畿,所以平时就把武装力量放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并以“塞象眼”、“蹩马脚”进行控制,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狐疑、阴险、狡诈、怯懦和保守,表现了封建体制下的宫廷斗争、奸臣当道、勾心斗角、离间设障等社会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唐代,火药技术逐渐成熟,火器也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据唐代史书称,当时有种叫做将军炮的火器,是用机械将石头击发,用于攻城。由于当时的炮就是一种投掷石头的机器,所以,写作“砲”,而不是“炮”。

士象的内涵剖析

中国象棋中原本无士,唐朝文人看到帝王宫室中宾妃如云,才增加了两个士以示象征。从出土文物看,古代象棋棋子多是以铜制成的象形图样,其中的士,在唐代的制形中是宫女的图像,而到了宋代,则变成了身着戎装的士兵图案,或采用古代谋士惯用的纶巾为蓝本,说明士最初代表的是仕女或宫女,仕女指古代的贵族妇女,宫女则是王侯的妃妾,是直接供王侯将相娱乐的工具。而中国古代妇女受到歧视,所以代表女性的士寸步不离九宫,而且只能斜走仕路,不能直走将路。宋代封建夫权制进一步加强,广大妇女受到更严格的禁锢,并被排除在政治军事事务之外,所以代表女性形象的仕又为男性形象的卫士或谋士所代替。仕的行棋规则充分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妇女的歧视和对庸俗奴才的使用。

整个封建社会,统治者周围充斥着宫女妃妾,宦官奴才,食利之徒或御用文人,这种现象反映到象棋艺术中,九宫中除将或帅外,就是两个庸庸碌碌、足不出户,当强敌攻来,只会招架躲避的士。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水草丰茂,古象成群,野马奔驰,象和马因高大力壮又温驯善良,成为人类耕战中最早驯化的重要畜力工具,深受人民喜爱。后因生态失衡、人口剧增、滥捕滥杀,大象在中原绝迹。由于大象的消失,后人不再注重象棋与大象的关系,而把象改成“相”,用以代表封建帝国的左右丞相和谋士幕僚的形象。大都由迁弱文人担任。若内部出现宫廷斗争,奸臣当道,或被离间,则出现贤相遭殃的悲剧。如比干剜心、商鞅车裂、屈原投江、李斯腰斩、安石遭贬、于谦被诛、海瑞罢官等等。这种社会现实反映到象棋艺术中,就有了“塞象眼”。象棋中相的规则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文职幕僚的控制和利用,也是战争中文职幕僚谋有余而勇不足的体现。

马、兵的内涵剖析

中国古代,马象成群,马力大温驯,很早就被人驯养,驮物载人,拉车耕地,驿站送信,沙场征战,成为不可或缺的亲密朋友,深受群众喜爱,古彦所谓伯乐与千里马,关羽与赤兔马,五马分尸,马革裹尸,射人先射马,马踏飞燕,龙马精神,千军万马,一马当先,四马难追,八骏图,无不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马的力量、气势、速度、飘逸、奔腾的动态之美,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尤其在古代军事征战中,决定着双方力量消长,如辽宋金时期,关中、东北盛产良马,谁占有这些地区,谁就在征战中占有先机。因此,马就自然在中国象棋中占一席之地,活跃于楚河汉界,尽展八面威风,腾挪迂回,闪击突袭之妙。

马在象棋中亦可代表地面战争中的骑兵,引申为八面威风,盘曲绕行,进可攻,退可守,智勇双全,骁勇善战的悍将形象,然而,那种勾心斗角,离间设障而使无数英雄无用武之地,使无数仁人志士身败名裂,含冤屈死,如伍员喂鱼、文种吻剑、韩信被擒、关羽分身、杨业遇难,岳飞蒙冤等等,领军大将,也常遭猜忌,故有杯酒释兵权,明朝派监军的做法等,这种社会现象反映到象棋艺术中来,便有了“蹩马脚”。

兵在象棋中数量众多,“五人为伍”,代表着下层民众和士兵,坚守在国防一线,每次只走一步,不能后退,到底线后则几无用处,力量有限,往往成炮灰,作诱饵送吃等,为其他子力和棋势铺路,弃之不惜,反映着森严的封建等级特权统治体系,及古代文化中贱视苍生的心态。如《孙子.九地篇》就说: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兵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知,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在强权压迫和愚民统治下,广大中下层人民在怯懦恐惧的心态下苟且偷安,成为被驱动使用的工具。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愚民政策,孔子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常使民无知无欲”。

可能你下了十几年棋,这些都还不是一定懂

【结语】关注瓜瓜象棋,更多的经典棋局,残局,街头小把戏,不定时为您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