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思想為何一直得不到重視?

崑崙之南

如果是指得不到統治者的重視的話,那麼統治者為什麼要重視一個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反對統治階層特權的學說呢?

韓非子雖然稱儒墨為當世顯學,但實際上指的是這兩家學說被人們談論的比較多。而不是指這兩家學說是當時的主流學說。墨家學說的支持者,以社會中下階層民眾為主。不受到社會上流階層的認可。並且由於理念與世俗的差異太過巨大,因此很早就不得不秘密化,乃至宗教化。這實際上就說明了墨家思想過於理想化,沒有現實可操作性,最後不得不變成一個宗教崇拜對象。

反過來看一下儒家為什麼會成為中國數千年政治思想的主流。儒家強調君主的權威,等級制度的重要性。這當然會受到統治者的認可與歡迎。早期的時候,儒家強調仁政,對於君主的行為舉止也是有約束的。應當說這兩部分內容是一個整體,不可分割的。但隨著歷史的發展,統治者刻意強調前者,而弱化後者。也就使得儒家在發展過程中,也偏離了自己的本來立意。儒家雖然備受推崇,但在發展過程中卻被迫扭曲。

比較墨家和儒家兩者的發展,可見受到政府重視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儒家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如果是從學術領域來談,那麼中國古代的學者與官員本質上是一體的。絕大部分學者都是秉持儒家正統觀念的。他們是不可能認同墨家理念的。另外,墨子一書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隱秘在道教經典之中。很多人認為此書已經失傳。在明代編著道藏的過程中,才被重新發現。這個因素也導致墨家思想研究長期空白。

不過在近代,確實有一個墨家思想熱。這主要是因為墨家學說當中對於客觀事物的研究思路與近代科學有一定的相似性。有些學者甚至認為,可以利用墨家思想為基礎,構建中國近代科學的傳統基礎。墨家學說當中的政治理念與歐洲近代的政治觀念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這種由於西方外部因素催動的墨子熱,實際上是中國近代思想學者,企圖採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模式,推進近代化的一種嘗試。但是這個模式很快就被拋棄。之後中國推行的實際上是直接西化的模式。在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墨家學說承擔文化連接的作用。墨家思想熱自然就消退了。


zyb38537240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君無父,是禽獸也。”——《孟子·滕文公下》

簡單來說,中國傳統上信仰儒家,但是儒家與墨家勢不兩立!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在先秦時期,墨子的名聲和他的思想影響與孔子幾乎不相上下。孔子對古代文明的態度是加以理性化、合理化,墨子則對古代文明持批判態度;孔子是一位文雅有修養的君子,墨子則是一位充滿戰鬥精神的佈道家。他的說教的宗旨是反對傳統的典章制度及其實踐,反對孔子和儒家的各種理論。

墨子對儒家的批評

墨子認為,“儒之道足以喪天下者,四政焉”:第一,儒者不相信天或鬼,結果是:“天鬼不悅”;第二,儒家堅持厚葬,特別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喪,浪費了民眾的財富精力;第三,儒家“盛為聲樂以淫遇民”,結果只是少數貴族奢侈享受;第四,儒家主張宿命論,造成民眾怠惰順命。(見《墨子·公孟》)在《非儒》篇裡,墨子還說:“累壽不能盡其學,當年不能行其禮,積財不能贍其樂,繁飾邪術以營世君,盛為聲樂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學不可以導眾。”

國史通論


很高心回答這個問題。

總體來講墨家思想是異端學說。墨子本人是師從儒家的,學著以致後來就成了儒家的一種變異思想。儒家講要化性起偽,但是墨家講的偽過於嚴苛。按照墨家思想,人都變的一模一樣了,連自己都喪失了,親疏也不講了,這樣的社會就算不再動亂,但實際上也令人毛骨悚然。

百家爭鳴

首先,國家官學流入民間,道裂為百,所以才有了百家爭鳴。一分為多的過程。好比說一粒種子最後生長成許多果實出來,然後各個種子宣稱自己才是正統。

其次,百家之學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解決天下大亂的問題。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所提出的方案各有側重。

治亂之道各有側重

道家應天,認為天下大亂是因為人不再天真淳樸,只有讓人復歸於天道自然,復歸於天真才能結束大亂。按照天道而自然而治理天下,行不言之教,無為而治。

儒家應人,認為天下大亂是因為禮崩樂壞。只有重建禮樂教化,克己復禮。大家都是仁人君子,都具有善的教養,那麼天下就不會大亂了。

墨家認為,天下大亂是因為大家各自都有自己的想法,想不到一起去就會靠拳頭來解決。怎麼解決?墨家認為應該製造出來一個模子來塑造人,把人們都塑造的一模一樣。

這個模子就應該由墨子來定。

法家應事,認為天下大亂是因為人們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並且人們做了不該做的事不到懲罰,做了該做的事得不到獎賞。法家主張要循名責實。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都規定好,然後在根據做出來的效果,給予賞罰,這叫賞罰分明。


崇儒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等,墨家的思想主張只代表當時的勞動群眾的利益,不能被統治階級所認可,因為統治階級維護的是統治階級利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

如秦始皇就採用韓非子的法家思想,就是出於維護君主制,中央集權的意圖。韓非子的思想主張是: 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封建國家,嚴刑峻法,以法治國。韓非的法家思想實踐者是秦始皇實施,是鞏固中央集權的標誌之一。墨家思想依然沒被重視。

墨家思想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產生有些太過於理想化,所以不會被統治者重視和採納,因為墨家思想已經超出了社會發展的實情,不符合統治者需要。尤其是墨子的兼愛、非攻在戰國時期群雄割劇局面下是不切實際的。

墨子死後,墨家分裂三派,至戰國後期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數學、光學、力學等科技學研究(簡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

以致於後來漫長的時間裡,墨子的名字競然少有學者所提及,墨學沉睡了兩千年,這兩千年正是中國帝王集權專制的兩千裡,墨學的道義,註定其本質精神是無法苟合於集權的專制政體。而對墨家的重視也必然要等到君王的的崩潰。墨家學說在晚清時期重新被重視。

儒家和墨家兩種思想,但儒家思想適應任何時代,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墨家的思想主張,我國仍然提倡吸取墨家思想的精髓,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周明建16

先說答案

墨家的思想為了實現天下太平這個目標,代價是消滅所有人的天性和道德,這是違背自然大道的,也是行不通的,行不通的思想,自然得不到重視。

從玄同、大同、齊同、尚同說起

儒家大同、法家的齊同和墨家的繩墨之同,都根源自道家的玄同。

萬物同於道,交於德,此謂玄同。

有玄同,故能有至德。

有至德者,人為聖王,國可長治久安。

先有玄同,而後有正,正了才有安,安了才能定,定了才能久。

喪失了玄同,就起了異,有了異,天下就失正,便有了奇,有了奇,就會產生危亂,有危亂,就有了殺。

失玄同,儒家導向了大同,天下均,而交於禮。

孔子致力於恢復三代的禮教的目的,就是為了恢復三代時期大同社會。

儒家的大同,最終要達到社會均貧富,倉廩足而知禮節,家家倉廩都一樣富足,那麼人人都知道禮義廉恥,都會沐浴在禮樂的光輝中,不再會產生互相傷害的想法和衝動。

同樣脫胎於道家思想的法家的“齊同”,則是秦始皇韓非的書同文,車同轍,人同倫。通過文化上的,媒介上,法度上,從技術手段的,解決天下如何歸於一統的問題。

而墨家的尚同,則是以繩墨代禮儀,來化性起偽,把天下人都規矩成一模一樣,使之不相互傷害,而不願與之相同的,則消滅之。這樣,就不可避免的出現暴力組織來強制去矯正規矩天下之人。這是不能被接受的,也是行不通的。


平凡2850

春秋戰國時期,禮漸崩而樂漸壞,周天子統治力日益衰微,諸侯之間攻伐兼併,天下幾無寧日,社會逐漸走向分裂。然而,動盪的時代,統攝萬方的權力中心的缺位,卻給思想文化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自由空間。(這種吊軌的現象,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又短暫地出現過。)墨翟等人的思想,成為東周時期諸子百家中極為重要的一家。


韓非子在梳理各學派影響力大小的時候,點出了東周時期墨家曾顯赫一時,與儒家相埒,“非儒即墨”,堪與儒家抗衡。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儒家逐漸贏得統治者的親賴,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上升到官方意識形態的高位。南宋中後期以降,儒學的新階段“理學”逐漸成為官方統治思想。

反觀墨家,則命途多舛,司馬遷寫作《史記》時便感慨墨家傳世資料太少,以致對其進行梳理總結都較為困難。墨家思想,為何曾顯赫一時,被人看重,爾後由湮沒無聞呢?


首先,墨家思想盛行於亂世,接受其思想主張的主要是下層民眾。


墨家崇尚樸素的生活,在後世看來,墨家代表人物墨翟席不暇暖,“腓無胈,脛無毛”,親自參加體力勞動,甚至有點兒苦行僧的自虐傾向。墨翟祖上曾是宋國貴族,而他自己則是不折不扣的農民出身。墨翟具有超人的聰明才智,能夠很快掌握各種手藝,估計遠勝“多能鄙事”的孔丘先生。墨子動手能力強,又愛好思考,善於總結,他的主張多半從下層民眾出發,在很大程度上維護普通百姓的利益。因此,在渴望安定的亂世,他的思想,備受下層民眾的推崇。


墨子的思想影響極大,當時的宋昭公和楚惠王等國君一度想重用墨子,然而,跟他接觸一段時間後,他們都放棄了。主要原因不在墨翟本人個性剛強,具有強烈的控制慾望,而在於他本人堅守自己的思想主張,堅持維護中下層民眾的利益,而不願為個人私利,比如楚王爵祿、越王的封地,而改弦易轍,出賣自身及其弟子的才智,為統治者服務


更為重要的是,墨子的思想,與統治者的利益往往是相背的,無論諸侯國君,還是一般貴族,都難以全心接受墨家的主張。

墨家的“十大主張”中,“尚賢”、“尚同”、“尊天”和“事鬼”,在一定程度上,是王侯貴族能夠接受的。至於基於消除等級差別、親疏遠近的“兼愛”,幻想國家之間中止殺伐的“非攻”,希望貴族們像平民一樣,僅僅滿足於基本的生存需要,不再享受其特權的“非樂”、“節用”和“節葬”,偏於理性主義、希望中下階層人士不安於其命運的“非命”,恐怕都是統治者難以接受的。


第三,墨家群體具有宗教集團性質,他們具有相對獨立的品格,較為謹嚴的法度,領袖的個人品質常較為出眾,這對統治者而言,多是威脅,故而,重視墨家思想可能導致自身權力的減損,統治者自然不大可能重視之了。


墨家組織嚴密、紀律嚴明,領袖稱為“矩子”(鉅子),成員都稱為“墨者”,世代相傳,墨者都須服從鉅子,甚至“赴湯蹈火,死不旋踵”。墨翟自身著短衣穿草鞋,親自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如誰違背了這些原則,出發“墨子之法”,輕則開除,重則處死。墨者集團具備相當的社會能量,加上他們的“墨法”要嚴於世俗之法,統治者的法度時常難以規訓他們。因此,墨家很難得到統治者的青眼了。


第四,對士人群體而言,墨家人物儉樸的生活方式,重視體力勞動的主張,忠於領袖人物的團體運作方式,都是難以接受的。


因此,墨家在失去了上層統治者的親賴之後,也失去了中層的士人群體的支持,僅剩下缺乏能力的下層民眾擁護的墨家,很難興旺發達。


最後,墨家集團在創始人去世後,發生分化,內部分裂,集團的影響力降低,在思想上沒有明顯的發展進步,對世人的吸引力減弱。


由於墨傢俱有一定的宗教集團性質,隨著創始人墨翟的去世,墨子弟子因對其思想理解的偏差和現實權力的誘惑,墨家在內部發生分化,都以墨子傳人自居,稱其他墨者為“別墨”。

墨子弟子再傳弟子的分化,進一步瓦解了其作為一大學派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墨家的衰落,就難以避免了。隨著人才的斷層,集團力量的減弱,墨家思想賴以寄存的人物不在了,其思想自然更難得到重視了。


風雅人文觀察

墨家的兼愛,大致意思就說,人人平等,事事平等,不分上下尊卑。

比如,兄弟尚可平等,可是父與子,怎麼平等。君與臣怎麼平等,沒有尊卑。你跟天子皇帝平等,皇帝怎麼能認可呢。

這種學說,理想是非常好的,他的理想就是創出一個平等的世界。一個沒有等級。沒有尊卑,沒有利益和衝突的世界。


就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你對他好,他對你好,就是所有的人都相互平等,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他的,他的就是你的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他的。

這樣的理想環境,雖然美好,卻很遙遠,遙不可及,不現實。

而儒家學說。講的就是重禮儀,講尊卑。講的,父親就是父親,兒子就是兒子。當臣的就是做臣要忠於國家,忠君愛國,這樣皇帝才能支持。


中孚鑑

如果你理解了墨家思想產生的根源及基礎,那你也就能理解墨家思想消亡的根源。

墨家思想是產生於戰伐不斷,國家分崩離析的戰國時代,其信眾主要是失國失地最底層的勞苦大眾,在弱肉強食、朝不保夕的時代,他們的生存空間是希望建立一個體制外的互助組織,能夠平等和平地包容他們的社會,墨家的思想理想很豐滿,但執行很困難,尤其是墨家思想中有一些與人性相違背的行為,如非常辛苦的勞作,令人難以忍受的節儉,因比他們制約的方法是靠嚴格的組織制度(包括領導人的選舉制度—尚賢,組織成員的精神枷鎖—鬼神)來約束,這些都很難持久有效地執行,這是墨家思想消亡的內在原因。

墨家消亡的外部原因是其與統治階層、精英階層、富裕階層的利益格格不入,能設想有權有勢有錢的階層同一無所有的勞苦大眾兼愛嗎,能設想一個軍事強國與一個弱不經風的小國非攻嗎,能想能夠想象一個世襲的封建體制能夠容忍尚賢的選拔君王的制嗎?因此在戰爭不斷,不停地城頭變換大王旗的時代,在廣大底層勞苦大眾任人宰割的時候,墨家思想有非常強大的生命力。

但是一旦大環境改變了,國家統一了,戰爭結束了,生產恢復了,生活改善了,墨家的思想就失去了生存的理由,也就逐漸消亡了。

總之,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人的生存權是最底層的需求,它可以取代國家、民族、種族、階級的利益而獨立存在。但是一旦生存權得到保障,那麼人們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BBxx2

最大的原因是墨家的思想內核是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用現在的話講就是我愛人人,人人愛我,天底下的人都一樣,人人平等,國家應該交給賢者來管理,大家一起推選國君。



好傢伙,這個思想可不得了,有點類似於現代的民主思想了,人人平等,領導人要搞全民選舉,這在現代社會自然無可厚非,但放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顯然是大逆不道的,為什麼說這個大逆不道呢?



墨家思想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期,但不管是奴隸制社會還是封建制的國家,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就是等級制度,等級制度是所有制度的根本和社會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如果按照墨子的觀點,那各國的諸侯王豈不是先要退個位,然後搞一次全國大選,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諸侯大夫大家都站在一起競選,再按照墨子兼愛的觀點,各國之間也不要打仗了,也不要兼併了,大家擺明觀點,說明立場,誰有道理對方直接投降就好了,免得伏屍百萬,流血千里,我們諸侯王這麼拼命也沒有道理了,反正贏了還是要參加競選嘛,得到的東西也不是我的。



墨子還有一個特長就是古代所謂的奇技淫巧,但是農耕文明天生對這些東西是排斥的,只要不種地不當官的天生就低人一等,這也是墨家不能得到發展的原因。

再一個是墨家宣揚任俠仗義,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我想沒有一個統治者喜歡這些整天打打殺殺的所謂的俠客,這是說的好聽不好聽叫以武犯禁,到漢武帝時期這些人基本被消滅乾淨了。

我是王大業蹲在你家門口,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關注我😀


心學傳習社

對於這個問題,我有話要說:墨家思想一直被重視!

首先,瞭解一下墨家的基礎。在古代,道家、墨家、儒家共同構成了中國三大哲學體系,可見墨家的地位有多高了!

但是,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愛、非攻、節用、自然規律,這與道家思想有很大的相似。而儒家的主要思想是帝王獨尊,人民的思想、行為、言論都要受到等級強權的制約。所以道家與儒家對立,墨家也與儒家對立。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墨家與儒家長達兩千多年的對立從未停止。

接著,瞭解一下墨家的三大標籤:思想、軍事、科學。

墨家是思想家,墨家的思想能與道家、儒家並列,能與儒家對抗,並且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

墨家是軍事家,在戰國時期,墨家的幾位代表人物在軍事的佈局、機關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墨家是科學家,在墨家的發展後期,墨家主要著手科學領域。在古代諸子百家中,墨家的科學成就是最高的,涉及到了軍事機械、民用機械、生產機械等方面。

可以大膽地說,墨家是當代發達的機械科學的鼻祖!當代的農用機械、工業機械、交通機械、甚至是宇航機械,都有古代墨家科學的影子!

所以說,墨家並不是不受重視,而是改了稱呼叫做“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