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从麦李西沟南望可以远眺太白山,近看五丈原。

历史的演进充满了各种的确定与不确定,规律之外总有着惊人的曲折。有谁会想到蜀汉和曹魏征伐的战场时隔1700的岁月浸染之后呈现出一片繁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重卡制造企业——陕汽控股集团的发源地。

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三日夜,第六次兵出岐山的诸葛亮,在五丈原驻军的帐外仰观北斗,哀叹伐魏无功之余,他或许也曾瞥见不远处的麦李西沟,那里一定是黑寂一片。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星移斗转,瞬乎千年。从1969年3月,在“边施工、边建设、边安装、边生产”的方针指导下,随着陕西汽车制造厂的第一批生产建设者进驻办公,沉睡的麦李西沟被来自山南海北的青年建设者的激情唤醒,开始孕育工业时代的繁华。

追本溯源,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是为了改变我军“有炮无车”的窘迫,而“陕西汽车制造厂筹备处”印制正式启用则始自1968年2月28日。同年6月,一机部汽车局发文:北京汽车制造厂包建陕汽厂主生产线;南京汽车厂发动机分厂(为主)和杭州汽车发动机厂包建陕汽发动厂;由北汽、南汽、济汽、杭发、长春汽车研究所和国防科工委12院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设计组,负责车型设计开发工作。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第一任厂长陈子良多年以后回忆陕汽的开创时说,“建设陕汽是为了生产部队打仗拉大炮的车。项目由李先念亲自抓。以前拉大炮用的是苏联乌拉尔载重车,后来双方关系恶化后,他们不卖了,我们只好去买法国的GBC,但法国车很贵,换零件更贵。苏联不卖,法国车又抬价,怎么办?李先念就讲‘有炮无车也白搭’。为此,国家给陕汽厂投资约5000万元,年产量为1000辆,生产出来的车每辆5万元。”

上个世纪60年代,迫于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为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集中于沿海和东北部的布局,中央启动了涉及中西部地区13个省、自治区的“三线建设,开始了中国史无前例的工业大迁移。陕西汽车制造厂能够在几经波折后定址开工,自然也得益于“三线建设”的推进。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总是说“创业艰难百战多”,而真正感知创业何其艰难的也只有那些投身创业的开拓者们。于激情燃烧的年代,陕汽第一代创业者在“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三无工具,四无材料”的困难条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产。

1968年12月,北汽试制完成SX250重型越野车,虽然主要性能基本满足部队战术要求,但还存在整车过重、噪音大、加速性不好等问题。在第二轮试制没能达到理想优化效果的情况下,北汽军管组进行综合考虑后于1970年作出决定,SX250的第三轮样车试制工作由北汽转到陕汽进行。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对于一个当时连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肥皂、白糖、洗衣粉、酱油膏、粉丝等,都需要靠同事从北京带去的初建工厂,要进行样车试制的优化和改进,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正处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刻,1971年5月,机械部汽车局总师室负责人孟少农放弃由“五七干校”返京的机会,担任陕汽“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兼总工程师,从而给予了SX250改进工作的全面指导。

当时,陕汽接受进一步改进优化新车任务后,便在麦李西沟的工厂里试制第三轮五辆样车。条件差,非同一般,连居住条件都简陋至极,进行卡车研发制造的条件等同空白;困难多,自不必提,零部件合格率都保证不了,技术攻关更是障碍重重。试制的前期只装出了三辆样车,改进后才又装出剩下的两辆。如果没有孟少农的介入,陕汽造车的历史或将有更为曲折的情节。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孟少农是我国杰出的汽车工程专家,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系获得硕士学位后,于1943年至1946年先后在美国多家汽车厂实习考察,深入掌握了汽车设计和制造的理念和技术。学成后归国,他重回母校清华大学任教,于1948年9月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孟少农担任汽车工业筹备组副组长,后任第一汽车制造厂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是我国汽车工业的创业人之一,也是汽车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常言道,谋大事者首重格局。远见决定高度,而格局决定命运。格局的广阔与否,关系着事业的未来。“三线建设”的持续推进,实现了生产力布局的调整,更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基础。而在完成第一次创业历史任务后,陕西汽车制造厂也亟待更大发展。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1982年,适逢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时任陕汽总工程师的张振华向有关方面要了32名毕业生,没想到报到的只有17人。据张振华回忆,“不少人到西安后听说陕汽在离西安138公里的山沟里,就掉头返回学校去要求改派到其他单位了。这给了陕汽厂领导一个教训,下决心要把陕汽迁到西安去。”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1985年引进斯太尔(Steyr)7吨车项目让陕汽获得了走出麦李西沟的机遇。时任厂长潜学尧多次到西安寻求政府部门支持,最终获准在西安东部建立新基地,同时还获得3000个西安户口的优惠额度,不仅解决了为陕汽创业做出贡献的员工们的后顾之忧,也为日后招聘名校毕业生创造了条件,为陕汽的持续发展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麦李西沟,中国第一辆重型越野车的诞生地,承载着陕汽曾经的奋斗,也守望着陕汽更加美好的明天,从这里开始,在八百里秦川,以陕汽为核心的汽车产业带必定迎来进一步的繁荣。

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陕汽50年:麦李西沟往事|卡车之友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