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川的川劇有五種聲腔?

用戶5997223575739

川劇其實還是挺複雜的,擁有五個聲腔、四個流派、還有“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等經典劇目,而且雜技眾多,比如變臉、藏刀、扇子功、鑽火圈等,是我國南方乃至全國的一個大劇種,受到很多人的喜歡,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就曾經用幾個月“閉關”去學習川劇的變臉藝術。

那麼,川劇為什麼要擁有五個聲腔呢?要知道我們的國粹京劇,雖然也有不少腔調,但也是以皮黃腔為主,流傳度很廣的豫劇,也不過是以梆子腔為主。


其實,這還是要以川劇形成的歷史來說。

川劇是由高腔、崑腔、胡琴腔、彈腔和四川燈戲五種聲腔組成。

除了燈戲,川劇的其他組成部分都是明代末年到清朝中葉這段時間,從各個地方傳入四川。

高腔是從江西弋陽腔發展而來的,崑腔是崑曲傳過來的,胡琴腔又叫“絲絃子”,是從徽調、漢調中傳過來的,彈腔則是秦腔流傳到四川形成的。

而燈戲則是四川本地的一種民間小戲。


其實除了燈戲,這四個聲腔,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流傳,也被很多劇種融合過,但是大部分劇種,都是以原唱腔調為主,其他腔調為輔。

而川劇全盤吸收了這四大腔調,其實是跟四川獨特的地域文化有關的,四川的文化一向是善於融合其他優秀文化,並且不會因為發展自己的文化,就將外來文化排斥出去或者同化。

正是因為四川這種獨特的文化,才能使得這五種腔調,在川劇中,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


川劇的經典劇目很多,素來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國”之說,現在已經蒐集到的劇目有2000多個。因為各個聲腔,都為川劇帶來了很多劇種。

最後,不得不說的是川劇的絕技——變臉藝術。

川劇的臉譜能夠不停地變化十幾種,而其他的劇種,一般來說一次只能變一兩種,川劇的臉譜藝術是所有變臉藝術中最為高超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