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与环保并重 加速开放废弃物多元化利用

养殖与环保并重 加速开放废弃物多元化利用

根据业内调查研究发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置模式分种类、分规模、分地域、分生产方式,呈现出一定差异。总的来看,我国推行清洁养殖还需要解决规划不合理、资源化利用模式选择不当、养殖者环保意识不足等问题。

从散户到专业户,再到规模养殖场,部分地方生产规模的扩大超出了自然消纳的能力,由此引发了农业面源污染。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显示,畜禽粪便污染已居农业源污染之首。作为养殖业大国,畜禽粪污亟待寻求合理转化路径。

例如,畜禽养殖粪污多可制成有机肥,改善土壤;或者用来发酵,生产沼气。而采取什么样的工艺,专家认为,需要因地制宜,就事论事。

拿地域分别来看,地处东北平原的黑龙江、辽宁等地,适合生物发酵床养殖;地处中部平原的河北、山西等地,配套沼气池使用率高;地处南方水网区的浙江、福建等地,畜禽养殖污水深度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比例较大;地处西南山区的广西、贵州等地,粪污主要储存农用。

由于养殖废弃物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其资源化价值能够凸显经济和环境双效益,所以国家和地方一直鼓励养殖业向清洁生产靠拢。中央环保督查也在全国各地清理“散乱污”企业,督促养殖场配置环保设施,加强污染排放控制。

不久前,农业部才刚刚下发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文件的出台表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进一步强化监管和评估工作。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确定了考核程序,包括自查评分、实地检查、第三方评估和综合评价等。

更早之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关注乡村振兴之际,也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畜禽粪污处理。这是农业绿色改革的重要命题,推动以畜禽粪污为主的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处置,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网络,势在必行。

《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通过制度,为畜禽养殖业指明了方向。业界解析,意见带来了“一条路径”、“一个机制”、“两个重点”和“三大目标”。为了实现,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的目标,坚持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管控,健全制度体系,构建多元化循环利用闭环,正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