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與環保並重 加速開放廢棄物多元化利用

養殖與環保並重 加速開放廢棄物多元化利用

根據業內調查研究發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置模式分種類、分規模、分地域、分生產方式,呈現出一定差異。總的來看,我國推行清潔養殖還需要解決規劃不合理、資源化利用模式選擇不當、養殖者環保意識不足等問題。

從散戶到專業戶,再到規模養殖場,部分地方生產規模的擴大超出了自然消納的能力,由此引發了農業面源汙染。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顯示,畜禽糞便汙染已居農業源汙染之首。作為養殖業大國,畜禽糞汙亟待尋求合理轉化路徑。

例如,畜禽養殖糞汙多可製成有機肥,改善土壤;或者用來發酵,生產沼氣。而採取什麼樣的工藝,專家認為,需要因地制宜,就事論事。

拿地域分別來看,地處東北平原的黑龍江、遼寧等地,適合生物發酵床養殖;地處中部平原的河北、山西等地,配套沼氣池使用率高;地處南方水網區的浙江、福建等地,畜禽養殖汙水深度處理和循環利用的比例較大;地處西南山區的廣西、貴州等地,糞汙主要儲存農用。

由於養殖廢棄物帶來的汙染不容忽視,其資源化價值能夠凸顯經濟和環境雙效益,所以國家和地方一直鼓勵養殖業向清潔生產靠攏。中央環保督查也在全國各地清理“散亂汙”企業,督促養殖場配置環保設施,加強汙染排放控制。

不久前,農業部才剛剛下發了《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考核辦法(試行)》。文件的出臺表明,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將進一步強化監管和評估工作。考核辦法明確了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確定了考核程序,包括自查評分、實地檢查、第三方評估和綜合評價等。

更早之前,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在關注鄉村振興之際,也提出,要加強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推進畜禽糞汙處理。這是農業綠色改革的重要命題,推動以畜禽糞汙為主的廢棄物能源化、肥料化處置,形成專業化和規模化網絡,勢在必行。

《關於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見》通過制度,為畜禽養殖業指明瞭方向。業界解析,意見帶來了“一條路徑”、“一個機制”、“兩個重點”和“三大目標”。為了實現,全國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75%以上的目標,堅持源頭到末端的全過程管控,健全制度體系,構建多元化循環利用閉環,正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