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陳子昂三人寫白帝城的詩,看其心境與悲歡

李白、杜甫、陳子昂三人寫白帝城的詩,看其心境與悲歡


提到白帝城,在歷史事件中大家熟悉的當莫過於劉備白帝城託孤了。而要說描寫白帝城的詩詞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的《下江陵》了。

白帝,是中國古神話中五方天帝中的少昊氏。而白帝城是在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時,雄踞巴蜀的公孫述所建立,他自稱“白帝”,故有白帝城。

歷朝歷代,許多詩人在白帝城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故而白帝城有著“詩城”的美譽。

下面,為大家推薦唐代詩人陳子昂,李白與杜甫三人各自書寫白帝城的詩作,以及心境感悟及悲歡。


李白、杜甫、陳子昂三人寫白帝城的詩,看其心境與悲歡


《白帝城懷古》

日落滄江晚,停橈問土風。

城臨巴子國,臺沒漢王宮。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巖懸青壁斷,地險碧流通。

古木生雲際,歸帆出霧中。

川途去無限,客思坐何窮。


陳子昂的這首《白帝城懷古》是他第一次出巴蜀時所作,用驢友的話說,這是一首旅行詩。而觀他的這首詩,既不復雜,用詞也不優美,讀之還讓人有不太流暢之感。而觀此詩,就是一幅遊覽名勝古蹟,引發的懷古及思愁感嘆。


由“日落滄江晚”點明時間,詢問下得知此處是白帝城。於是,便遊覽了一番遠古巴國遺地,永安宮,看這瞿塘三峽之地地勢險峻,江水激流。高大的古樹聳立在白雲邊上,歸來停泊的帆船在濃霧中隱現。這是景。

詩中,陳子昂反覆的提起一些古地名及事蹟,來隱喻他心中的抱負。

巴子國,指遠古巴國,又指巴蜀。而巴子國結合漢王宮,是有意為之。意指蜀漢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託孤於諸葛亮之事,而諸葛亮是蜀漢頂梁,陳子昂藉此來寓意自己有做大唐頂梁的抱負。

周甸,是形容這裡是周朝的領域,意指此處是大唐的國土。有趣的是,在不久後,武則天改唐為武周。而禹功,則是指大禹治水這樣的功績,既是懷古,又是陳子昂心中欲成就豐功偉績的願望。

於是,便有了“川途去無限,客思坐無窮”的這般一去旅途無期限。以懷古而詠心志,

不功成名就而不歸的無限感懷與憂愁感嘆。


李白、杜甫、陳子昂三人寫白帝城的詩,看其心境與悲歡

《早發白帝城》(又名《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這首《下江陵》,當屬歷代詩人寫白帝城的詩篇中流傳最廣,最為朗朗上口的了,簡單直接,景象深遠,宏偉壯麗。

因唐肅宗時期永王李璘謀反案,李白被流放夜郎,欲取道巴蜀趕赴被貶謫之地,在行至白帝城的時候,忽然收到赦免他的消息,驚喜交加之下,隨即乘舟東下江陵。

由“朝辭”就可見到李白的喜悅之情。由“彩雲間”,形象的將白帝城地勢之高,以及走水流船的速度之快給描述出來。又由“間”字,描繪了李白那種恍然隔世的心情。被流放夜郎,又喜聞被赦免,恍然若夢。

以“千里”與“一日”,這空間之長與時間之短來形容這懸殊落差的對比。以一個“還”字,傳神的將李白那種迫切歸鄉的心情給體現出來。一日千里而還鄉的暢快!

“兩岸猿聲啼不住”,這不僅是古三峽常有猿聲長嘯,更是李白與自然相結合為一體,自我發自內心的興奮長嘯,使得整首詩顯得激揚飛越。兩岸猿在嘯,李白亦在長嘯的心靈共鳴。

“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李白暢快心境的又一昇華,喜從心來,不僅覺得輕舟不重,剎那間已過萬重山。不僅是歸去的喜悅,又是歷經人生艱險,即將進入康莊坦途的快樂。

這便是李白,狂放豪邁不羈,雖人生不如意,但頃刻之間便能歡快暢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儘管,事實是李白一生不如意。


李白、杜甫、陳子昂三人寫白帝城的詩,看其心境與悲歡


《白帝》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

慟哭〖tòng〗:失聲痛哭。


寫白帝城的詩詞中,屬詩聖杜甫的詩作最多。杜甫的這一首《白帝》,一目瞭然的傷懷悲民。

白帝城中雲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兩個白帝城聯袂而出,一幅山雨欲來,烏雲滿天的急迫,傾盆大雨說下就下。絲毫不顧及這飄搖瘡痍的白帝城。是對安史之亂後,藩鎮混戰的怒罵,對時事的悲憤。

高江急峽雷霆鬥,古木蒼藤日月昏。三峽的江流急急的吼聲似雷霆怒吼,又似雷霆的轟鳴如三峽江流的急嘯怒吼。古樹蒼藤籠罩的瀰漫水霧使得天地日月為之昏暗,還是遍天烏雲使得古木蒼藤縈繞在昏暗裡。

高江與急峽,古木與蒼藤,雷霆與日月。一幅龐大的風雨急驟,雷鳴電閃,江河暴漲,天公不古的畫面。

既是寫景,又是形容大唐天地變色的興嘆,對藩鎮不顧黎民百姓之死活的怒吼,是憂民的愁苦悲嘯。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戎馬與歸馬是指戰馬與耕馬,而戎馬更是戰爭的代名詞。藩鎮之間的亂戰,使得千戶人家如今百家不存,可見戰亂帶來的破壞,百姓十不存一。

其中“歸馬逸”更是形象的將這個戰後,雨後蕭條的景象給深刻勾勒。這馬在這山野草原間“安逸”的吃著草,然而確實十室九空,馬已無主的怵目驚心的悲涼。

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景象慘談,滿目蒼夷,因戰亂而失去親人的婦人們,不僅沒有得到官府的體恤,還被沉重的賦稅盤剝精光。生不如死,乾脆求死,這荒原上痛哭的究竟是哪一座村落,還是處處皆是,無盡哀涼。

杜甫的詩,之所以給人以沉重。是由於他的詩就是一部詩史,是大唐戰亂社會的一部縮影。一首《白帝》詩,簡短而給人以沉痛感,無盡的哀愁與憂思。


三首寫白帝城的唐詩,陳子昂訴說了他的理想與報國志向,李白是人生反轉後激揚狂放的喜悅,杜甫是憂國憂民的悲轉淒涼。三種心境,三人三種幾乎相同的人生。同為大唐詩人,這普通的一座白帝城,見證了詩人,見證了歲月,更見證了一段段歷史。


李白、杜甫、陳子昂三人寫白帝城的詩,看其心境與悲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