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生內褲上的血,到底是誰的?!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外科醫生很牛逼!事實上很多外科醫生自己也這樣認為。

細想確實也有點道理:他們每天都在手術檯前刀光劍影地大顯神通,摧腐朽、化神奇、一劍定乾坤的事情時常就會發生。受用慣了患者們崇敬的笑容和感激的淚水,是個人都會飄飄然起來。

不過,你知道真實世界裡的他們是個什麼樣子嗎?今天百曉生就給大家揭一揭那些真正的外科梗,從前說的那些“葷段子”、“急性子”什麼的真的都弱爆了。

先說講衛生。

你們覺得外科醫生講衛生嗎?估計多數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告訴你,他們在手術間裡絕對是講衛生的,但是在其他地方可就難說了。就平均水平而言,他們的衛生習慣不及內科醫生,比起護士們來就差的更遠。

當然,糟糕的習慣也是由糟糕的環境養成的。

就以內褲問題為例。你大概想象不到,許多外科醫生在手術的時候是不穿內褲的!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他們不穿內褲的原因不是因為圖涼快,而是因為嫌髒。

在開放手術的年代,手術切口普遍比較長,手術野內滲出液、血液、沖洗液等等很容易沿著切口外溢,浸透衣物。那感覺就是:做著做著手術,只覺得下身一陣溼熱……

外科医生内裤上的血,到底是谁的?!

這時如果是沒穿內褲,手術後好好衝個澡就行了;如果是穿了內褲,那你不僅要好好地衝個澡(因為一層內褲的阻隔作用非常有限),你還得考慮一下該如何處置這倒黴的內褲。

一條被血汙沾染過的內褲,你說扔還是不扔?

當外科手術全面進入微創化時代之後,前面說的滲漏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外科醫生們終於體面地穿上了內褲。不過穿與不穿都是悄悄進行的,他們不會張揚,也沒法張揚。

還有一個難言之隱比內褲更難解決,那就是摳腳丫子。

客觀的說,外科醫生們的腳多半並不臭,但是足癬的發生率非常高---不用說,這都是公用拖鞋惹的禍。足蘚的特點是癢,而癢,就會引得你去摳。

無論是在更衣室、休息室,還是在病區裡的醫生辦公室,只要沒外人,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撫弄腳丫子的形象,老的小的,一脈相承。有的時候另一隻手上還夾會著一支菸,一邊抽菸,一邊摳腳,一邊還能跟你討論手術方案或者是學術前沿。聊到興起時字字珠璣,出口成章,真是大有晉時王蒙捫蝨而談天下的風雅。

外科医生内裤上的血,到底是谁的?!

有人因此戲虐的稱他們為“摳腳大漢”,我看這還不夠準確,似乎用“摳腳大仙”四個字更傳神一些。

前面說的兩個問題雖然不體面,但畢竟不傷大雅,而有些習慣則可以對醫生的健康造成威脅,比如抽菸喝酒和吃飯速度過快。

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公佈的數據,外科醫生抽菸的比率達到了44.65%,遠遠高於其他科室的醫生。喝酒也是外科醫生們比較青睞的放鬆方式之一,其實他們的酒量未必很大,但是很敢喝,以至於讓很多人都產生了“外科醫生酒量大”的錯覺。

其實,大凡高危或者是壓力過大的職業,常常都會受到某種麻醉物的侵擾,菸酒是最常見的東西。雖然醫生們時常建議患者戒除惡習,豈不料自己在重壓之下也常常難以免俗。當然有一點需要明確:抽菸喝酒都屬於個人習慣,與業務水平的高低沒有必然聯繫。

外科医生内裤上的血,到底是谁的?!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一個通病:吃飯快。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除了工作節奏較快之外,長期手術思維的培養也容易助長這種簡單粗暴的吃飯方式。

由於這位教授人緣特別好,水平又高,所以他當時的這個習慣還一度被傳為美談。但是很可惜,雖然在多數時候人做事利索一點是優點,但吃飯快的結果就沒有那麼樂觀了---不是引起肥胖,就是引起胃病。後來這個老教授就是因為胃癌去世了,想來跟這種吃飯習慣也不無關係。

外科医生内裤上的血,到底是谁的?!

以上說的主要是外科醫生的生活小節,在手術時他們就會講究得多,不過那也只限於對手術本身,對他們自己就沒那麼講究了。

威脅最大的,是來自於對術中防護的粗疏。

咱們全國現在有乙肝病毒攜帶者1億多人,艾滋病毒攜帶者千萬以上,還有多到數不清的梅毒丙肝結核病等各類傳染病患者。這些人病了,也要找醫生看,碰上需要手術的,外科醫生們就徑直與病毒面對面了。

幾乎每個外科醫生都經歷過針刺傷或噴濺傷等職業暴露的情況,但如果面對的病毒現在還沒有很好的控制辦法(比如艾滋病毒),情況就更加嚴重。如果真的感染了,不僅職業生涯可能停擺,個人家庭也面臨崩解的危險。

但即便如此,醫生們還是很“懶”。按理說他們在手術時都應該帶護目鏡,但是很多人嫌影響視力,於是就不帶;按理說他們應該穿標準的防護服,但是很多人嫌貴,怕病人負擔太重,於是就穿簡裝版的。這一來,很多危險就這麼背在自己身上了,一旦真的出現了感染,倒黴的還是他們自己。

外科医生内裤上的血,到底是谁的?!

在網絡上有很多關於手術的笑話,比如說做痔瘡手術時病人放了好大一個屁,於是汁水四濺,滿室皆驚;再比如接生娃娃人工破羊水時被噴了一臉,爆笑全場,等等……。

圈外人不明就裡,這些事自然都當笑話看。只有醫生才懂得,被噴了之後最先想到的不是好笑,而是會立刻轉過一個念頭:這人有傳染病嗎?

外科医生内裤上的血,到底是谁的?!

柳宗元先生曾經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諷刺小品文叫《蝜蝂傳》,文中描述的蝜蝂是一種非常貪得無厭的小蟲子,喜歡往自己的後背上放東西,一直會把自己壓得爬不動,而生性又喜歡爬高,時常會被摔死。

這篇文章本是用來諷刺貪官的,但現在看來,竟然跟當下中國的醫生頗有幾分神似:為了更好地生存,他們必須要多負重;為了贏得尊重,他們必須要爬得更高。

相信管理者們不會眼看著醫生們摔死,但細品現在醫生們被壓得東倒西歪的處境,倒也真算是世間一景。富有正義感的柳先生若是在天有靈,知道自己的文章在今天竟然還會有這樣的妙用,也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