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這兩家誰的實力更強呢?

捲毛八一八

武大、中山為何能進大學十強?

對於武漢大學與中山大學這兩所知名院校,民間大學排行榜裡有些將武大排到了第三,將中山排到了前十,但也有些將他們排到了十幾甚至二十幾。客觀地說,他們究竟排第幾?能進前十強嗎?

我的看法,武大排第九,中山排第十,武大要稍強一點,兩校都在前十強之列,但是再往前排也不可能。(北大第一、清華第二、復旦第三、上交第四、浙大第五、南大第六、中科大第七、人大第八,即北清華五人肯定是前八。)


武大、中山都是雙一流A類、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屬、副部級、985工程、211工程的全國頂尖重點綜合性研究型“巨無霸”大學。武大是華中(河南、湖北、湖南、江西乃至重慶、四川、貴州)第一學府,中山是華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乃至雲南)第一學府。

武大、中山原本都是民國的幾所最強國立大學之一,也都是文理綜合性院校,近年武大合併了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加強了工科、醫科,雖然醫科方面略微不足,但前兩所的專業在全國是一流的;中山合併了中山醫科大學,加強了醫科、管理學,醫科是一流的,只是綜合性方面跟武大比略有不如。


最近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武漢大學A+學科4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地球物理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A學科4個:法學、生物學、軟件工程、公共管理;A-學科11個:哲學、理論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工商管理。中山大學A+學科2個:工商管理、生態學;A學科2個: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A-學科10個: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藥學。看來中山與武大還是有些差距。


李子遲到了

結論是中山大學綜合實力更強!

這是一次巔峰對決!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都被視為“華東五校”的最強追趕者和未來替代者!他們之間的對決堪稱火星撞地球!

武大、中大都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學校!

武大崛起在於:並校整合成功實力上升、武漢城市實力上升、武大全方位的學校宣傳!中大崛起在於:並校整合成功實力上升、廣州及珠三角持續發展。

對於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這樣的名校,我一般會從學校的國家定位、當前實力、地域優勢來考慮他們的綜合實力,下面我會從這三個方面對兩校進行綜合實力對比。

1. 國家定位

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985工程”正式啟動建設。

2001年2月,武漢大學在諸多名校中,以第14位的位次入選985工程。

2001年10月,中山大學以第27位的位次入選985工程。

以兩校的入選時間和位次可以看出,在十多年前,國家對武漢大學的定位要明顯高於中山大學。

一轉眼十多年過去了,2017年國家啟動了“雙一流”高校建設,在雙一流建設中,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同時入選了“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但武漢大學入選一流學科數稍微少於中山大學。

高校入選“一流學科”數目體現了國家對學校現有實力的認可,以及對學校的期望。比如復旦大學,師資生源俱佳,國家對其期望很高,儘管復旦並無航空航天學科,但國家還是把建設“航空航天世界一流學科”的重任交給了他!同樣,南京大學近年來一直在衰退,學科評估A+學科僅有三個,但南大入選“一流學科”數高達15個,這也體現了國家對南京大學的定位很高,頗為重視!下圖為國內部分高校入選一流學科的數目。

在上圖中,中山大學入選“一流學科”數為11個,位居“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第8位,與中科大、北師大、東南大學並列。武漢大學入選“一流學科”數為10個,位居“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第12位。

從一流學科數目看,目前中山大學的國家定位稍高於武漢大學。

2. 當前實力

考慮到武大、中大兩校實力都頗為強大,為此我將通過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分別是第四次學科評估A級以上學科數、世界ESI1%學科數、歷年國家三大獎數目,下面分項進行比較。

首先是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在下表中,中山大學A+學科有2個,武漢大學A+學科有4個;中大A類學科有2個,武大A類學科有4個;中大A-學科有10個,武大A-學科有11個。以此可知,中大在A+頂尖學科(學科排名前2%)上比武大少了2個,在A類傑出學科(學科排名2%~5%)上中大比武大少了2個,在A-優秀學科(學科排名5%~10%)上中大也比武大少了1個。在學科評估上武漢大學勝中山大學!

其次我們看看兩校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數,中山大學有18個學科以進入ESI世界前1%,與浙江大學並列國內高校第2,僅次於北京大學。大學進入ESI世界前1%的學科數為16個,與清華、南大、山大一起並列國內高校第6。

以ESI世界前1%學科數衡量,中山大學勝武漢大學!

最後,我們看看中大、武大曆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專利獎、國家科學進步獎的情況。在上表中,武大以三大獎總數33個,超過中大的29個,其中武大還獲得過一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國家三大獎數據,武漢大學勝中山大學!

根據三項統計數據,第四次學科評估武大勝,ESI世界前1%學科數目中大勝,國家三大獎武大勝,學校當前實力評比結果:學校當前實力,武漢大學勝中山大學!

3. 學校地域

學校地域的重要性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了,地域在學校發展與生源兩個方面對學校直接造成影響!就學校發展而言,學校所在地經濟發展不好,地方財力有限,便對學校的支持便有心無力,這種例子很多,如蘭大、西交、廈大、哈工大。就生源而言,學校地域不好,優質生源寧願選同級稍差學校,而不願意報考,這種例子也不少,最明顯的就是西交、哈工大。而對武大、中大而言,兩校都是各自地域的受益者,兩校的地域在學校發展和生源上對他們都有很大幫助,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兩校地域哪家更好。

中山大學在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的廣州,2016年GDP為20004億元,財政收入為1349億元。廣州離另外一個一線城市深圳僅有100多公里,以廣州、深圳與香港為為核心的區域即“粵港澳灣區”,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是國家參與全球經濟競爭的重要行政區域載體。以下為世界四大灣區實力對比以供大家參考!

武漢大學所在的武漢市,為湖北省省會,已經被中央政府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2016年GDP為10956億,財政收入達1246億。

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

武漢港是我國長江流域重要的樞紐港和對外開放港口。武漢天河機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可辦理落地簽證的出入境口岸,為全國八大樞紐機場。陸路有京廣、武九、漢丹、橫麻、長荊等普鐵,京廣(運營中)、合武(運營中)、武九段(運營中)、漢宜(運營中)、西武(在建)等高鐵。總之,武漢的交通區位優勢非常發達。

地域方面,武漢交通樞紐優勢明顯,城市快速發展,經濟良好,但還是無法與廣州及粵港澳灣區相比,因此,地域上武漢大學遜色於中山大學。

經過以上分析,大家可以知道:

學校國家定位,中山大學稍勝於武漢大學。

學校當前實力,武漢大學勝於中山大學。

學校地域方面,中山大學勝過武漢大學。

綜合考慮以上三項,中山大學綜合實力更強!

大家對我以上對比分析有什麼意見或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Start2015

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都是中堅九校,是同一層次的大學,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誰佔絕對的優勢,難以評說!廣廣們肯定喜歡中山,九頭鳥們肯定喜歡武大。大概誰也服不了誰,也沒有必要誰把誰說服。兩校那不大的差別體現在大學招生上,這叫做旁觀者清,這旁觀者就是全國高中的師生,就是學生家長,體現在分數線上,多少能說明些問題。

2017全國平均分數線,文科武大排名第9位,中山為第13位。理科武大排第15位,中山為第18位,相差不大。不可否認,某些省市中山會超武大,但武大超中山的省市數多於中山,不能否認事實。但一方面也說明,分數線並非一邊倒,武大佔不了絕對的優勢。

另一方面,第四次學科評估,武大也領先於中山。但是好象華五之中的浙大和復旦一樣,第4次學科評估,浙大明顯優於復旦,但復旦的粉們並不買賬。

自個兒管好自己的事,何必爭論不休?


亭亭玉立104648451

其實,討論這個問題沒有多大意義。武漢大學,中山大學都是我國的一流大學,頂尖級大學,985工程大學,教育部直屬大學,"雙一流"建設大學。在全國721所大學中,武漢大學在全國排第7名,中山大學排第9名。所以兩所大學,不分伯仲,相差不大。


學校的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全國第一名,

測繪工程全國第一名,

地理國情監測全國第一名,

水質科學與技術全國第一名,

全球健康學全國第一名。

中山大學是研究1型大學,在全國721所大學中排名第9位。

中山大學位於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西路135號。現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2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2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在11個學科門的47個一級學科,226個二級學科,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在12個學科門的64個一級學科,313個二級學科,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師資總數3 6 3 2人。

學校的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全國第一名

麻醉學全國第一名

公共關係學全國第一名

酒店管理全國第一名

會展經濟與管理全國第二名

臨床醫學全國第三名

醫學影像技術全國第二名

衛生檢疫與檢驗全國第二名。

所以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都是中國的著名大學,中國頂尖級大學,各有風采,風流競秀。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如果更希望在學術上有所發展,建議選取武漢大學;如果想在廣州深圳有更好的融合就業,建議選取中山大學;另外,兩個學校都很漂亮,個人中山大學畢業更喜歡中大一點,武漢大學校園很漂亮但有點雜亂失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