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淳化閣帖》之後刻帖多不勝數,其中最有名的是《大觀帖》十卷。這是在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徽宗趙估以《淳化閣帖》板已皴裂,且王著標題多誤,詔出內府所藏墨跡,命龍大淵等更定編次,由蔡京主其事,刻石於太清樓,因此亦稱此帖為《太清樓帖》。此帖標題皆蔡京所書。《大觀帖》和《淳化閣帖》相比,有兩點為優,一是蔡京為一代名書家,雖屬奸佞,但精於審鑑,書藝水平遠勝王著,故《大觀帖》中偽跡較少;二是大觀初年為北宋盛世,百工技藝精妙,故《大觀帖》的刻工亦勝過《淳化閣帖》。此帖拓本流傳極少,明代時已難見全本,有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大觀帖卷六》、《大觀帖卷七》行世。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群玉堂帖》十卷是南宋韓韓侂冑以家藏名跡,命門客向若水摹勒。原名為《閱古堂帖》,因韓氏罪誅籍沒,此石歸於內府,在嘉定元年(1209年),改名為《群玉堂帖》。此帖為歷代匯帖,其中尤以米芾書最善,為宋刻帖中之佳者。現有《群玉堂米帖》影印本行世。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真賞齋帖》為明代著名匯帖,在嘉靖元年(1522年)為收藏鑑賞家無錫華夏編次,文徵明父子鉤摹,長洲章簡父刻石。共有三卷,上卷為魏鍾繇《薦季直表》,中卷為王羲之《袁生帖》,下卷為《王方慶萬歲通天進帖》。然刻成不久,原刻毀於火,旋再刻之。故有“火前本”與“火後本”之稱,但兩本俱精。因此帖的編次者華夏其品鑑推為江東巨眼,鉤勒者文徵明父子又是著名的書法家,刻者章簡父亦是名手,編、摹、刻三者俱精,所以《真賞齋帖》被人們推為明代刻帖第一。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停雲館帖》,是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由文徵明撰集,其子文彭、文嘉摹勒,溫恕、章簡甫刻石,為歷代匯帖,共十二 卷,花了二十三年的時間方完成。初為木板,遭倭亂、毀於火,後乃刻石。卷一為晉、唐小字,卷二為唐摹晉帖,卷三、四為唐人書,卷五、六、七為宋人書,卷八、九是元人書,卷十、十一為明人書,卷十二為文徵明書。此帖選擇精嚴,偽書獨少,其中卷一小字鉤摹過於圓潤,稍乏古意,而被人疵議,但全帖神采清勁、摹刻精妙,為世人所重,張廷濟稱其:“惟無錫華中甫《真賞齋刻》出其右,餘若《鬱岡》、《餘清》、《快雪》俱遜一籌”。可見《停雲館帖》確為明代刻帖中之善者。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戲鴻堂法書》是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董其昌審定,新都吳楨鐫刻。初刻為木板,後毀於火,更重摹上石,此帖為歷代匯帖,共有十六卷,規模宏大,取材自晉、唐、宋、元書家名跡,收集豐富,甚有價值。董其昌書法在明享有盛譽,然此帖急成近利,摹勒失真,不符盛名,歷來譭譽參半,王澍稱其“惜刻手粗惡,字字失真,為古今刻帖中第一惡札”。而王文治稱其“粗漫傳神”,沈子培稱其“用意在巧拙間,不專工緻,象外系表,宗伯別有神悟”。縱觀此帖,粗率失真確應是此刻帖的一大缺點。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三希堂法帖》是清高宗乾隆十二年(1707年)出內府所藏曆代法書,敕梁詩正等編次,乾隆十五年(1750年)勒成。自魏、晉迄明季共三十二卷,因乾隆收得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詢《伯遠帖》三種墨跡,故取所藏之室名為“三希堂”,這三種墨跡包括在此帖內,帖名亦稱《三希堂法帖》。此帖卷帙豐富,為自來官帖所僅見,《停雲館帖》、《鬱岡齋墨妙》、《戲鴻堂帖》、《快雪堂法帖》諸匯帖中的名跡,此刻多有之。惟其所收既富,而失於鑑裁,偽跡頗多,其因是皇帝以為真,梁詩正等則不敢有異議,但此帖摹刻精良,傳拓亦多,於學書者仍大有裨益。道光十九年(1839年),原石加刻萬字花邊,頓成俗狀,以此即可以辨別拓本的先後。石今在北京北海公園,現有《三希堂法帖》全集影印本出版發行。

學書法的人應該知道的“七帖”,你瞭解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