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黃埔一期”的學員們?


黃埔一期的厲害,首先是黃埔軍校本身的厲害,其次是校本部教職成員的厲害,最後是學員本身的厲害。我們可以分別簡略說一說。

黃埔軍校已經昇華成了近現代史的一個典故,表示培養了某個行業八成以上從業者、半數以上精英的哺乳搖籃。這便是這所學校的厲害之處,其影響之深遠,作用之巨大,名聲之顯赫都是第一等的,可以這麼說,黃埔師生主導了從土地革命戰爭至解放戰爭時期的所有輝煌戰役及事蹟,他們是真正的革命先烈和開國元勳,在吾國之所以為吾國的現在,我們尤其不應該忘記他們。

軍校初建之第一期校本部成員如下圖,計有元首級別的三位,元帥一位。故第一期學員,從資歷上來說,是不折不扣的“天子門生”

黃埔一期的厲害,最後是學員自身的厲害。

由於對各省都有配額,第一期的學員共來自全國二十一個省區,多由出席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介紹。報名學生共1200多人,經兩次考試遴選,最終入學人數為499人,加上後來的軍政部講武堂學生,入學總人數不知,但據《中央軍校十週年紀念冊》,第一期畢業人數為585人,這與陶短房統計人數不符,他說入學人數約有700人,成功畢業者645人。我尊敬陶先生的數據,並且申明自己並未對黃埔軍校有過研究,我的數據來自於“中國黃埔軍校網”。

這個網站上還有“第一期同學姓名籍貫表”,查閱可知,入學學員共編為五個隊,編號為第1隊、第2隊、第3隊、第4隊及第6隊,無第5隊,據說“第6隊原為第二期學員,因戰事需要,特將第6隊學員調如第一期學習,故無第5隊學員”。

其“永久通訊錄”上,很多地址都是需要某人、某旅館、某福音堂、某商號、某報社、某委員會等轉寄或轉交。

還有的並無具體地址,如吳興泗,地址為湖北京山鳳凰坡;如劉國勳,地址為雲南普洱縣;如石鳴珂、石真如,地址僅有四川。這樣的地址寄信過去,當然是不好找到本人的。

還有一人三四處通訊地址的,如嚴武,地址為“現寓廣州大東路皋大道內仁興街法國洋房八號,又上海英界聯合通訊社,又中央直轄第一軍連陽靖邊司令部現住廣大路辦事處”;

還有一人叫鄭漢生,20歲,籍貫為廣東中山縣三鄉,而通訊地址為新加坡,“No4,Bugis street,singapore”。

還有人無通訊地址,如饒崇詩……

再從入學年齡來看,最大者為徐敦榮與鄧瑞安二位,皆是32歲(這點又與陶先生的說法頗有不同),最小者為18歲,頗有幾位。

能過以上對比,便能大概知道其時人員構成。

最後是學員中在歷史上留下聲名者,如杜聿明、徐向前、陳賡等,太多太多,還是不一一細說了。


總的說來,這是一群攪動了近代風雲的真正的天之驕子,以前不會有,以後也不會有這麼一所軍校,在歷史上的地位如此之重!


王事情

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軍校創立目的是為國民革命訓練軍官,是國民政府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中堅軍力,也培養了許多在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中聞名的指揮官。


1921年12月,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1924年6月16日,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廣州黃埔長洲島正式成立,通稱黃埔軍校。軍校成立後,以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國共兩黨有多人在校擔任要職。


1924年5月,軍校從1200名考生中正式取錄首期學生350名,備取120名。第一期生中有許多人後來在國共兩黨的軍隊中擔當重任,成為獨當一面的將帥英才,一些在軍政機構參予戰略與策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軍隊建設乃至戰爭進程,在國家軍事歷史上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為下級軍官骨幹組建的教導團(第一團和第二團),是中國國民黨黨軍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的骨幹和基礎,被稱譽為“軍中驕子”。


在抗日戰爭爆發前,蔣介石已將部分第一期生推上師長主官位置,計有胡宗南、李延年、李默庵、李文、鄭洞國、梁華盛等34人。第一期生有13人擔任陸軍步兵軍軍長職務,佔當年國民革命軍在編87個陸軍步兵軍之15%。

抗日戰爭勝利後,第一期生已有41人任各總部、“綏靖”公署、“剿總”副職以上。到1948年間,國民黨軍設立了兵團一級軍事戰略編制,第一期生有鄭洞國、杜聿明、李文、李鐵軍、李延年、陳明仁、黃維、宋希濂、孫元良、侯鏡如、範漢傑、李良榮等12人兼任兵團司令官,佔該年度在編19個兵團之63%。另有十數名第一期生曾任兵團副司令官。

1949年及之後,黃埔第一期生遷移臺灣、港澳或海外的有130多名。新中國開國將帥黃埔軍校第一期生的有,元帥徐向前、大將陳賡,上將周士弟、陳明仁,中將彭明治、閻揆要等人。


南方鵬

黃埔一期入校生499人,加上後編入一期的湘軍講武堂保送生158人、四川保送生20多名,共約700人,成功畢業的645人。由於這些畢業生全部被編入黨軍教導團和後來的黨軍第一師,投入徵東和討伐劉、楊之戰。在這些殘酷的戰鬥中,許多一期生以普通士兵或低級軍官、士官身份戰死。直到北伐前夕國民革命軍擴編為8個軍,一期生才相繼走上部隊(團)長官崗位。

一期生係為軍校創辦所準備的生源,因此大多持有各地國民黨重要人物(其中有些是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人,如給黃維開介紹信的就是方誌敏)的介紹信,政治上過硬且許多人有上層背景,畢業後或”朝中有人“或”下家有路“,找到”快速上升接口“的概率要更高。但一期生也有一期生的問題,就是文化程度不太高,來源複雜,許多人後來被證明並不適合從事軍事,歲數相差也比較大(最老的曾擴情放棄地方軍上校團長身份入校,入校時已滿30,胡宗南年近29,而徐向前、陳賡等才20出頭)。

作為最早的黃埔生,一期生在北伐期間就普遍成為團、營、連主官,犧牲多,升遷幾率也大,在國軍中如果倖存且運氣不太壞,逃臺前很多能升到中將,其中的胡宗南更成為大陸時期國軍黃埔生唯一的上將(雖然只是個上將銜中將)。但國軍並不像日軍江華島海校那樣,有近乎刻板的所謂”吊床號次序“,三期的王耀武,四期的胡璉、李彌、劉玉章,六期的廖耀湘、戴笠,日後的發展都超過許多一期生,而一期生中固有胡宗南、賀衷寒、李默庵、宋希濂、桂永清、關麟徵、杜聿明這樣擔負重任且官運亨通的,也有任宏毅、成嘯松、朱耀武、孫天放、關鞏固這種活得很長命、卻要麼30年前後就當了少將到49年還是少將,要麼國軍都快逃臺了才勉強從上校晉升少將的倒黴蛋,且走運和倒黴者(指倖存下來的,不算很早死了的)比例相差不多。

究其原因,一期生後臺硬,政治可靠,上位早,這些是”加分因素“,但他們的遴選過程比較草率,入校後學校初創,教學不規律、不正常,又幾次中斷學習成建制出征,因此在戰術素養等方面反倒未必強過教學秩序趨於正常、學校處於極盛期的三、四、六期(五期情況比較特殊),這些是”減分因素“,兩相對沖,幾家歡樂幾家愁就不可避免。

耐人尋味的是,共軍中的一期生似乎運氣大多欠佳,”修成正果“的徐向前、陳賡、周士第、閻睽要命運多舛,而在其名單中有英年早逝的蔣先雲、曹淵,有被譁變者打死的王爾琢,有最早當少將卻稀裡糊塗走歪了的李之龍,有至死揹著託派帽子的左權,有窩囊死在懷玉山裡的彭幹臣和被黑成渣的劉疇西,有被反間計害死的許繼慎,有抗戰期間被國民黨偷偷活埋的宣俠父……犧牲也罷了,很多的”運氣欠佳“不僅僅犧牲而已。

必須指出的是,黃埔軍校是特定時期孫、蔣和共方為學習蘇聯、爭取早日建立起完全由黨(哪個黨再說)控制的軍隊和軍官團,而匆匆開辦的、具有速成性質的初級軍校,不論教學條件、內容或畢業生素質,在當時中國國內軍校中都遠不是最好的,不能望保定軍校項背,恐怕也遠不及雲南講武堂和東北講武堂,其畢業生後來成為中國現代軍事史上的風雲人物,在許多軍事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很大程度上和其恰處於國共兩黨衝突漩渦中心,更受倚重且有更多更充分表現機會有關。


陶短房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黃埔一期為什麼牛逼呢?

是客觀情況決定的。

在軍閥割據,甚至連廣州市都無法控制的情況下,孫中山創立黃埔軍校,自然花費了全部的心血。

黃埔一期學員素質很高

好漢不當兵是舊社會的俗語。在當年,兵匪不分家,兵和土匪的地位也差不多。軍閥混戰中,軍人無論殺人還是被殺,都是為了張大帥李大帥,都是殘害人民的傢伙,自然沒地位。

當年參軍的人中,文盲佔百分之八十五,略識幾個字的就算是知識分子。像吳佩孚作為秀才參軍,在當年就是絕無僅有的,整個團都供著他。

而黃埔一期則不同,這些青年都是懷抱救國熱情,為了祖國的統一和發展而獻身的知識分子。

黃埔一期最低學歷是初中和同等學歷,在當年,初中就等於今天的大專,高中就是現在的本科。至於大學本科,就相當於現在的博士。毛主席的湘江師範就是中專,畢業以後就可以做小學老師算是知識分子了。

黃埔一期706人入學,最終畢業645人。據不完全統計,這些學員入學時已有18人大學畢業,63人大學肄業,26人專科畢業,師範畢業生59人,考慮到當時中國的教育水平,這是一個相當高的知識水平了。

除此以外,黃埔軍校訓練嚴格,軍紀嚴明,受訓期間就參加過實戰(東征陳炯明)等等,讓這些僅僅學習了6個月的學員迅速成長。

自然黃埔一期生士氣高昂,為了國家民族捨生取義,好不怕死。在東征期間,經統計,軍校生的陣亡率達到10%,這是非常高的數字。

就是因為此,黃埔一期很快成為北伐軍和中央軍的骨幹力量。

中央軍系統最高軍銜是上將。除去原屬於軍閥部隊的那些注水軍銜,中央軍的上將是極少的。

以統帥淮海大戰無數兵馬的黃埔四期杜聿明為例,他不過是個中將。

而 根據現有資料,黃埔一期中總計有8人成為二級上將,其中的3人最後晉升至一級上將,2人追贈一級上將。另有1人死後追贈上將,2人追贈二級上將。


薩沙

1924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

軍校成立後,以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國民黨黨代表。隨後,任李濟深、鄧演達為教練部正、副主任,王柏齡、葉劍英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來為政治部正、副主任,何應欽為總教官。

當年孫中山親自批准將這樣一幅對聯貼在軍校大門上:“升官發財行往他處,貪生畏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

因此革命者蜂擁而至,報考人數多達1200餘人,超過計劃招生人數3倍多。黃埔軍校一期,1924年5月入學499人,11月底畢業,及格者456人。由湘軍講武學堂合併到軍校的158人及四川送來的20餘人編成的第6隊學生也歸入第一期,因此畢業生實際為645人。

一期畢業生有許多後來在國共兩軍中擔任重要職務,如中國共產黨旗幟下的徐向前、陳賡、周士第以及蔣先雲、胡煥文、曹淵、左權等;還有陳明仁、侯鏡如、鄭洞國等著名起義將領;國民黨軍方面的如胡宗南、杜聿明、王敬久、王叔銘、桂永清黃傑、李仙洲、劉戡、劉詠堯、羅奇、袁樸、袁守謙等一大批高級將領。其中徐向前後來成為了共和國元帥。

黃埔軍校畢業生,在中國軍事史上是一個堪稱典範的群體,而第一期畢業生更是這個群體“塔尖”中的精英,他們作為“黃埔系”中的“大哥大”,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黃埔資歷和軍階晉升資格,與其他期別的畢業生有著諸多不同的特點。

為什麼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名將雲集?總的來說應是以下原因:

(一)入學素質起點普遍較高。

(二)接受先進軍事教育。

黃埔軍校繼承和發展了中國歷史上優良的軍事傳統,吸收了國外先進的軍事思想。軍校建校之初,開設內容豐富的政治課,對學員積極進行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教育,同時也注意向學員灌輸馬列主義思想。

黃埔軍校學習蘇聯紅軍學校的教育經驗,在辦學方針上與舊軍閥辦校的一個根本不同點是“軍事與政治並重”,獨具特色的黃埔軍校政治教育,使受教育者懂得了槍口為什麼對準誰,為誰而扛槍打仗。由此,黃埔生在東征、北伐等戰火中所向披靡,顯現出了頑強的戰鬥力。

(三)最早受到國共兩黨領袖的青睞和倚重。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晚年苦心經營的一所新型革命軍事學校,他對軍校傾注了極大精力,寄託了莫大希望。

在軍校第一期生入學至畢業期間,絕大多數學生受到蔣介石的個別接見。蔣介石作為當時中國軍政領袖人物,運用第一期畢業生作為“軍事引領”或“精英集團”,在中國內地及日後在臺灣進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軍政統治。

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中,絕大多數也得到了器重。周恩來、葉劍英、聶榮臻、陳毅等黃埔教官,重用黃埔畢業生。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的軍事指揮員有20多人是黃埔一期生。

(四)最早接觸實戰,成為國共兩黨最初的軍事指揮員。

第一期學生處在民國初期軍閥混戰、群雄爭霸、革命與反革命交織一體的特殊歷史時期,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下,曾經成為引領歷史進步潮頭的“軍事精英群體”。在校時期,他們曾隨孫中山出師韶關準備北伐,繼又調回廣州參加平定商團之戰。

畢業生分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派往新成立的教導團擔任連黨代表、排長、班長或司務長、文書等職務,旋及開赴東征前線。

第二部分留校派到第2期學生隊當區隊長。

第三部分派往海軍、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等機關或軍隊出任政治工作和教練工作。

第四部分挑選長於英、德、法語的學生10人到大元帥府,在由德國顧問主辦的航空學校學習空軍。第一期學生畢業時,還選派了30多名畢業生組織了機關槍訓練班,由蘇聯顧問擔任教官,訓練班結束後,絕大多數都分到教導團任職。

因此,第一期畢業生中,有許多在國共兩黨軍隊中擔當重任,成為獨當一面的將帥英才,不少人在軍政機構參與戰略策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軍隊建設乃至戰爭進程,在國家軍事歷史上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成為國共兩黨早年革命武裝的核心和中堅。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黃埔軍校1924年成立,5月招生第一期入學,共計學員499人。11月畢業,合格者456人。後由湘軍講武學堂158學員及四川送來的20多人併入黃埔一期,總計畢業生645人。

這些學員的大多數人成為之後二十多年來國共爭霸中的重要角色,所出名將數不勝數。國民黨方面有宋希濂、陳明仁、黃傑、鄭作民、胡宗南、杜聿明、鄭洞國、範漢傑、李默庵、李仙洲、關麟徵、黃維、王敬久、孫元良、賀衷寒等等。共產黨方面有蔣先雲、金佛莊、、李之龍、王一飛、左權、徐向前、陳賡、周士弟、王爾涿、劉疇西、彭幹臣、許繼慎、侯鏡如、曹淵、閻揆要、蔡申熙、宣俠父等等。

歷史造就了黃埔一期的將星如雲,也是因為黃埔一期學員是在全國各地選拔和推薦中來的,招生用了近一年的時間,可以說集結了當時投身國共兩黨之青年翹楚。後來二期三期由於與北方軍閥關係破裂,致使召生工作無法正常舉行,二、三兩期的學員人數較少。第四期是個爆發,共招生2600多人,所以四期中國共也出了許多名將,有林彪、曾中生、劉志丹、張宗遜、胡璉、張靈甫、李彌、劉玉章等等。

另外尤其是國民黨陣營中,蔣校長還是刻意培養和提拔一期人員,本身他們畢業最早,正好在北伐戰爭中佔據了大多數中下級軍官的位置。

幾個原因造就了黃埔一期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濃重的一道痕跡,今後仍是史學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不管是哪個陣營的人物,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他們都是歷史的書寫者。

十年前我曾在鐵血論壇發表一篇《英雄無悔—黃埔軍校中的共產黨員(之第一期)》,列舉了有史可查的黃埔一期中的共產黨員,他們之中有的為共產主義信仰奉獻了一生,有的中間掉隊或轉換了信仰,其中的故事也很耐人尋味。

最後附錄一下上文中黃埔一期的共產黨員名單:

進校前入黨的(1924年5月前,按《第一期同學姓名籍貫表》):楊其綱(1924春),劉疇西(1922夏),遊步瀛(1923),王逸常(1923.11),蔣先雲(1921、10),張其雄(1922春),伍文生(1923冬),譚鹿鳴(1923),江鎮寰(1924),宣俠父(1923),唐際盛(1922),董仲明(1923),李漢藩(1922.4),洪劍雄(1924初),許繼慎(1923.12),彭幹臣(1923.12),趙枏(1922),趙子俊(1921春、中共武漢小組),白海風(1923),張隱韜(1922.7),李之龍(1921.12),楊溥泉(1923.12),陳賡(1922),趙自選(1924春),郭一予(1923),劉雲(1924),榮耀先(1923.4),文起代(1924年春)。共28人。

進校後入黨的(1924年6月後,按《第一期同學姓名籍貫表》):徐石麟,傅維鈺,陳選普,唐同德,徐向前,羅煥榮,王爾琢,顧濬,宋希濂,戴文,王泰吉,賀聲洋,鄭洞國,張際春,唐震,餘海濱,周士第,唐澍,郭德昭,文志文,梁錫祜,黃鰲,李奇中,孫樹成,陳子厚,曹淵,江世麟,廖運澤,閻揆要,梁乾喬,樊嵩華,韓濬,葉彧龍,梁文琰,譚其鏡,薛文藻,吳乃憲,孫天放,李其實,孫一中,侯鏡如,陳述,宋文彬,冷相佑,劉明夏,馬維周,馮達飛,俞墉,吳展,刁步雲,張伯黃,李光韶,何章傑,胡煥文,左權,李默庵,袁仲賢,劉楚傑,楊潤身,彭繼儒,黃雍,蔡升熙,陳烈,劉立道,陳啟科,李隆光,黃錦輝,黃第洪,李人幹,劉銘,史書元,共71人。以上進校前後入黨的一期生共99人。

味心齋

容在下先介紹以下黃埔一期的基本情況, 黃埔軍校一期,1924年5月入學499人,11月底畢業,及格者456人。由湘軍講武學堂合併到軍校的158人及四川送來的20餘人編成的第6隊學生也歸入第一期,因此畢業生實際為645人。組成學生總隊,鄧演達(後被蔣介石槍殺)為總隊長,後嚴重接任。全部分為4個隊,均為步兵科。除部分留軍校外,大多數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導團,其餘派往海軍、空軍、工人糾察隊、農民自衛軍等任軍事教官或從事政治工作。

那麼這一期到底出了多少個將軍呢?我跟你說沒多少幾個,大概也就幾十個左右吧 。人名我不能一一詳細列舉,比較有名的就是下面這幾位蔣先雲、徐向前、陳賡、左權、胡宗南、杜聿明、關麟徵、鄭洞國、陳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賀衷寒、許繼慎、黃維、桂永清、王爾琢、範漢傑、宣鐵吾、宣俠父、曾擴情、俞濟時、孫元良、周士第、餘程萬、劉戡、霍揆彰、侯鏡如…這些人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


這些人中,有入學試和畢業試都考第一名的蔣先雲,還有後來成為共和國元帥之一的徐向前,在北伐中終以捨生忘死取義實踐了“誓以我血澆灌革命之花”誓言的曹淵。目前黃埔軍校一期已經沒有任何人在世了。緬懷中國歷史上第一批真正的新式軍人。他們畢業時是五百同窗,如今只剩下歷史的背影。


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軍人,他們是中華民族在那個時代的擔當,他們是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護國基石。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銘記,不是僅僅記住這些將軍們,更應該記住那些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黃埔一期生,那些死在抗日一線的民族驕傲。

附一份放翁在網上差到的黃埔學子犧牲名單,不僅僅有一期。

1,黃梅興(黃埔一期) 廣東梅縣 第88師264旅少將旅長 1937 08 14 上海 追贈中將

2,睦宗熙(黃埔一期) 江蘇丹陽 第98師政訓處少將處長 1937 08 17 上海(日機攻擊)

3,蔡炳炎(黃埔一期) 安徽合肥 第67師201旅少將旅長 1937 08 26 上海 追贈中將

4,張本禹(黃埔三期) 安徽巢縣 第4師12旅上校副旅長 1937 08 23 河北昌平 (日機攻擊)

5,李維藩(黃埔三期) 山東萊陽 第67師第201旅上校副旅長兼402團團長 1937 08 25 上海

6,楊 傑(黃埔四期) 河北容城 第1師1旅少將副旅長 1937 10 11 上海

7,官惠民(黃埔四期) 廣東曲江 90師270旅少將旅長 1937 10 28 上海嘉定

8,丘之紀(黃埔三期) 廣東揭陽 稅警總團第2總隊副總隊長 1937 11 02 上海

9,吳繼光(黃埔二期) 安徽盱眙 第58師174旅少將旅長 1937 1111 上海青浦 追贈中將

10,路景榮(黃埔四期) 江蘇武進 第98師少將參謀長 1937 11 上海

11,曾慶敏(黃埔六期) 廣東東莞 第159師457旅副旅長 1937 11江蘇江陰

12,易安華(黃埔三期) 江西宜春 第87師259旅少將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3,朱 赤(黃埔三期) 江西興寧 第88師262旅少將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4,高致嵩(黃埔三期) 廣西岑溪 第88師264旅少將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5,羅策群(黃埔潮州軍校教官) 廣東興寧 第66軍159師副師長1937 12 12江蘇南京

16,姚中英(黃埔二期) 廣東平遠 第156師少將參謀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7,黃紀福(黃埔潮州分校二期) 廣東梅縣 159師477旅副旅長 1937 12 12 江蘇南京

18,劉國用(黃埔三期) 廣東梅縣 第58師147旅少將副旅長 1937 12 13 江蘇南京

19,雷 震(黃埔二期) 四川蒲江 教導總隊第3旅上校副旅長 1937 12 13 江蘇南京

20,謝瓊珠(黃埔四期) 湖南湘鄉 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少將司令 1937 12 19 上海

21,藍運東(黃埔一期) 湖南醴陵 預備第10師少將參謀長 1937 12江蘇南京

22,萬全策(黃埔一期) 廣西蒼梧 教導總隊第1旅少將參謀長 1937 12 江蘇南京

23,華品章(黃埔五期) 四川西昌 第88師262旅上校副旅長1937 12 江蘇南京

24,陳 節(黃埔七期) 廣東梅縣 第66軍159師參謀處長1937 12江蘇南京 追贈少將

25,謝升標(黃埔三期) 浙江臨海 蘇浙皖邊區少將遊擊司令1938 04 02安徽廣德

26,李必蕃(黃埔訓練處長) 湖南嘉禾 第23師中將師長 1938 05 14山東荷澤(自殺)


27,黃啟東(黃埔長沙分校) 湖南平江 第23師少將參謀長 1938 05 14山東荷澤(自殺)

28,馬威龍(黃埔四期) 廣西容縣 第46師136旅少將旅長 1938 05 24河南羅王寨

29,王楨祥(黃埔一期) 湖南醴陵 暫編20師少將副師長 1938 07 湖北武漢

30,範 藎(黃埔教官) 江西豐城 第198師少將副師長 1938 09 湖北黃陂

31,周卓然(黃埔六期) 湖北鍾祥 騎兵第7師中將師長 1938 秋 山西芮城

32,蔡 劭(黃埔二期) 湖北黃陂 預備第10師補充旅副旅長 1938 秋 湖北武漢

33,雷 忠(黃埔六期) 湖南嘉禾 皖北遊擊少將副總指揮兼軍事聯絡員1938 10 15安徽霍邱

34,李大中(黃埔三期) 山東滕縣 山東軍管區司令部少將副司令 1938 10 湖北武漢

35,張廷玉(黃埔三期) 江西興國 第3軍第7師上校政訓處長 1938 12 19 山西沁源


36,李少初(黃埔軍校戰術教官) 安徽蒙城 鄂贛皖第2遊擊挺進縱隊副司令 1938 棗宜戰役

37,龔選登(黃埔六期)海南樂會 第76師少將參謀長 1939 0321江西修水

38,鄭作民(黃埔一期)湖南新田 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 1940 02 03 廣西崑崙關 追贈中將

39,藍 挺(黃埔三期) 福建武平 第49師參謀處主任兼第四團上校團長 1940 06 08湖北南漳 追贈少將

40,燕鼎九(黃埔四期) 河南新蔡 第1戰區遊擊挺進軍第22縱隊副司令 1941 01 28 河南汝南

41,程嘯平(黃埔潮州分校二期)江西樂平 預8師少將參謀長、金華警備區副指揮 1941春 浙江紹興

42,蔣志英(黃埔潮州分校一期) 浙江諸暨 浙東沿海臺州守備指揮官 1941 04 19浙江海門 追贈中將

43,王 竣(黃埔三期) 陝西蒲城 新編第27師中將師長 1941 05 09山西臺寨


44,陳文杞(黃埔五期) 福建莆田 新編第27師少將參謀長 1941 05 09山西臺寨

45,梁希賢(黃埔五期) 陝西同官 新編第27師少將副師長 1941 05 10山西臺寨(投黃河自殺)

46,陳中柱(黃埔六期) 江蘇建湖 魯蘇皖邊區第4遊擊縱隊少將司令 1941 06 07 江蘇武家澤

47,楊 生(黃埔五期) 江西南昌 南潯挺進縱隊少將參謀長兼遊擊第2支隊司令1941 07 13江西南昌

48,賴傳湘(黃埔四期) 江西南康 第10軍第190師副師長 1941 09 24 湖南長沙 追贈中將

49,李 挺(黃埔六期) 江西德化 第十集團軍少將參議兼桐鄉縣長 1942 04 14 浙江桐鄉

50,戴安瀾(黃埔三期) 安徽無為 第200師少將師長 1942 05 26 緬甸 追贈中將

51,岑家焯(黃埔三期) 廣東文昌 軍統新加坡站少將站長 1942 06 12 新加坡

52,胡義賓(黃埔三期) 江西興國 第96師少將副師長 1942 06 27 緬甸理通

53,周 復(黃埔三期) 江西臨川 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3 02 21 山東張家騮 追贈中將

54,張少舫(黃埔五期) 江西瑞金 第113師少將參謀長 1943 02 21 山東張家騮

55,李竹林(黃埔七期) 湖北長陽 滇緬少將警備司令、遠征軍兵站部參謀長 1943夏 緬北

56,陳飛龍(黃埔三期) 廣東新會 新編第10師代理師長1943 10安徽鳳台 追贈少將

57,彭士量(黃埔四期) 湖南瀏陽 第73軍暫編第5師師長1943 11 15湖南石門 追贈中將

58,孫明瑾(黃埔六期) 江蘇宿遷 第10軍預10師師長 1943 12 01 湖南常德 追贈中將

59,紀乃武(黃埔三期) 海南萬寧 第25師233旅副旅長 1943 福建

60,丁立群(黃埔三期) 安徽懷寧 第3戰區皖南遊擊縱隊副司令1944 01蘇北


61,王成桂(黃埔二期) 四川成都 重慶衛戍司令部第3區副司令1944 02重慶(日機轟炸)

62,呂公良(黃埔五期) 浙江開化 新編29師師長兼許昌守備司令 1944 05 01 河南許昌

63,黃永淮(黃埔五期) 四川安嶽 新編29師副師長 1944 05 01 河南許昌

64,王劍嶽(黃埔五期) 湖南澧州 第57軍第8師副師長1944 06 10河南靈寶

65,呂旃蒙(黃埔五期) 湖南零陵 第31軍參謀長 1944 11 10 廣西桂林

66,徐亞傑(黃埔成都中央軍校教官) 河北蠡縣 暫編第6軍參謀長 1944 雪峰山

英雄的血不會白流,願他們在九泉之下安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是以前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有能力打倒任何來犯之敵。向犧牲的烈士致敬。


一樹梅花一放翁

一期:左權 徐向前 陳賡 蔣先雲 張子清 宣俠父 蔡申熙 劉疇西 李之龍 許繼慎 杜聿明 陳明仁 胡宗南 黃維 孫元良 桂永清 關麟徵 劉戡 宋希濂 賀衷寒 鄭作民 侯鏡如 鄭洞國 李延年 李玉堂 周士第 閻揆要 鄧文儀 李默庵 範漢傑 李仙洲等等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名單及結局(一)


第1隊:


唐嗣桐 1900 陝西蒲城 畢業後服務陝軍

楊其綱 1901 直隸衡水 軍校政治部party務科長 27 04 18 廣東 被捕殺害

董 釗 1902 陝西長安 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 77 09 30 臺灣台北 病逝 中將

林芝雲 1901 湖南湘潭 湘鄂贛邊清剿區司令 52 鎮反處決 少將

王國相 1900 山西右玉 晉軍新兵補訓處副總隊長 30年代後不詳

謝維幹 廣東文昌

王治歧 1901 甘肅天水 鳳山 5兵團副司令官 85 08 11 甘肅蘭州 病逝 少將

張鎮國 1901 廣東新會 服務社會

徐石麟 1901 安徽望江 豫鄂皖邊挺進3縱副司令 46年7月退役,建國後任文史專員


劉鑄軍 1902 廣東興寧 又軍 國防部部附 49年移居澳門 少將

譚輔烈 1903 江蘇高郵 “國防部”高參 82 06 06 臺灣 病逝 少將

李安定 廣東興寧

李伯顏 1894 山西崇河 7戰區高參 46年7月退役 少將

趙勃然 1901 陝西華縣 服務社會

李紹白 1901 陝西橫山 C.Pparty務特派員 26 12 山東濟南 被捕殺害

劉仲言 1903 陝西三原 服務社會

韋祖興 1901 廣西貴縣 服務社會

賀衷寒 1899 湖南嶽陽 君山 “行政院”交通部長 72 05 09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魏炳文 1902 陝西西安 朗軒 “總統府”參議 71 06 20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胡 信 1904 江西興國 元忠 “國防部”參議 73 08 07 臺灣 病逝 少將

傅維鈺 1901 安徽英山 潤金 上海抗日救國義勇軍組織部長 32 03 10 上海 被捕殺害


王公亮 1901 四川敘永 川陝鄂邊綏公6縱司令 72 春 四川成都 病逝 少將

馮 毅 1900 湖南湘鄉 冀侯 戰地party政指導委員會辦公廳總務處長 47年7月退役 少將

胡仕勳 1894 廣東高要 軍校2期入伍生連實習官 25 03 13 廣東棉湖 陣亡

周秉璀 1904 廣東惠陽 7戰區兵站部第21分站分監 48年後不詳 少將

陳謙貞 1899 湖南道縣 琴仙 20師59團3營營長 27 08 江西瑞金 陣亡

鄔與點 1905 江西豐城 服務社會

梁漢明 1900 廣東信宜 少辛

廣東保安

1師師長 96 02 24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李 園 1903 浙江富田 廷銓 國防部部附 49年秋逃臺 少將

陸汝疇 1905 廣西容縣 大洲 廣州行營高參 37 春 廣東廣州 病逝 上校

陳選普 1904 湖南臨武 浙江保安6團團長 36 初 浙江 病逝

劉疇西 1897 湖南望城 紅10軍團軍團長 35 08 江西南昌 被捕殺害

遊步瀛 1903 湖南寶慶 11軍25師參謀處長 27 福建平和 陣亡

劉慕德 1903 陝西臨潼 服務社會

郝瑞徵 1900 陝西興平 服務社會

唐同德 1900 安徽合肥 教導1團3營學兵連連長 25 廣東海豐 陣亡

徐會之 1902 湖北黃岡 “總統府”參軍 50年代後不詳 少將


白龍亭 1899 山西五臺 冀察戰區第5遊擊挺進縱隊司令 48年之後不詳 上校

容海襟 1904 廣東中山 服務社會

王逸常 1896 安徽六安 純熙 軍委會政治部部附 86 10 24 湖北武漢 病逝 少將

張坤生 1899 陝西三原 誠厚 國防部參議 65 06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徐象謙 1901 山西五臺 子敬 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90 09 21 北京 病逝 元帥


蔡 粵 1900 湖南華容 1軍1師1團副營長 27 01 29 江西龍游 陣亡

甘達朝 1903 廣東信宜 25師政治部主任 31 09 15 江西東固 陣亡 中校

蔣先雲 1902 湖南新田 巫山 11軍26師77團團長 27 05 28 河南臨穎 陣亡

項傳遠 1902 山東廣饒 望如 山東青濟警備司令 68 03 03 臺灣 病逝 少將

李子玉 1900 山東濟南 國民革命軍連長 27 02 江西 陣亡

陳文寶 1901 廣西貴縣 服務社會

穆鼎丞 1897 陝西渭南 鴻賓 中訓團西北分團將官班視察組長 64 秋 病逝 少將


鄧春華 1900 廣東瓊州 “國防部”高參 70 08 13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伍 翔 1901 福建泉州 一飛 中央party部軍隊party務處副處長 49年逃往香港 上校

鍾 彬 1900 廣東興寧 中兵 14兵團司令官 49 冬 北京 自殺 中將

張其雄 1902 湖北廣濟 書倉 8軍政治部副主任 26 10 10 湖南武昌 病逝 少將

林斧荊 1902 福建閩侯 公俠

東南

軍政長官公署處長 49年逃臺,56年退役 少將

陳 皓 1898 湖南祁陽 工農革命軍1師1團團長 27 12 湖南茶陵 判逃處決

龍慕韓 1898 安徽懷寧 漢臣 85軍88師師長 38 05 作戰不利處決 上校

古 謙 1904 廣東茂名 服務社會

帥 倫 1900 江西銅鼓 1軍2師6團3營營長 26 09 24 江西南昌 陣亡

伍文生 1899 湖南耒陽 猶群 20軍1師1團party代表 27 08 江西會昌 陣亡

鄧文儀 1905 湖南醴陵 雪涼 “行政院”內務部政務次長 97年在世 少將

譚鹿鳴 1901 湖南耒陽 1軍1師副營長 25 10 13 廣東惠州 陣亡


劉長民 1899 廣西桂林 服務社會

羅煥榮 1900 廣東博羅 惠陽平山農民聯防辦事處教官 27 秋 被捕殺害

睦宗熙 1904 江蘇丹陽 98師政訓處長 37 08 17 上海 陣亡 上校

江 霽 1904 安徽霍丘 1軍2師連長 26 江西南昌 陣亡

王爾琢 1903 湖南石門 蘊璞 紅4軍軍委委員 28 08 25 江西崇義 陣亡

廖子明 1902 廣東連縣 月初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偵探隊長 26 07 江西南昌 陣亡


潘學吟 1902 廣東新豐 國民party改組會會員 30 03 17 上海 暗殺

曾擴情 1897 四川威遠 慕沂 成都防守政治部主任 83 11 03 遼寧本溪 病逝 少將


廖 偉 1903 廣東欽縣 服務社會

蔡敦仁 1904 江蘇銅山

湖北保安

2團代理團長 29 11 28 湖北安陸 陣亡

劉焦元 1902 廣東大埔 軍政部視察官 65 春 香港 病逝 少將

顏 浚 1901 四川宣漢 哲文 國防部部附 49年逃臺 少將


陳 琪 1897 浙江諸暨 凹居 100軍軍長 71 山東濟南 病逝 少將

唐 星 1899 浙江嘉興 圍剿句2縱警備團長 33 08 18 湖北黃安 陣亡 中校

周惠元 1904 四川雙流 軍校第18期2總隊總隊長 49年逃臺 少將

蔣 森 1900 湖南衡陽 服務社會

羅 群 1901 江西萬安 君羊 中央教導師2團6營營長 27 08 30 江西龍潭 陣亡

周振強 1903 浙江諸暨 健夫 浙西師管區司令兼金華城防司令江蘇杭州 病逝 少將


楊挺斌 1904 廣東梅縣 服務社會

趙榮忠 1899 山西五臺 6軍15師1團團長 26 冬 湖北聖公 陣亡 追贈少將

楊步飛 1902 浙江諸暨 若鵬 淞滬警備副司令 46年7月退役,定居杭州 少將

陳公憲 1901 廣西蒼梧 服務社會

李繩武 1905 廣西容縣 “國防部”附員 60年退役 少將

劉 釗 1900 江蘇奉賢 服務社會

郭遠勤 1904 廣東番禺 服務社會


劉希程 1906 河南唐祖 曦晨 豫西綏靖區司令 90 河南 病逝 少將

宋希濂 1906 湖南湘鄉 萌國 川湘鄂綏靖公署主任 93 02 14 美國紐約 病逝 中將


戴 文 1902 湖南寶慶 子荷 湘西縱隊司令兼邵陽城防司令 87 湖北武漢 病逝 少將


謝翰周 1899 湖南寶慶 竹青 浙江警備1師1團3營營長 27 08 27 浙江 陣亡

陳平裘 1902 湖南道縣 國防部部附 49年移居美國 少將

張君嵩 1899 廣東合浦 嶽中 廣東第10清剿區司令 廣東遂溪 為起義部下槍殺 少將


宋雄夫 1900 湖南寧鄉 1軍1師連附 26 秋 江西南昌 陣亡

郭冠英 1903 江西泰和 服務社會

餘程萬 1902 廣東臺山 石堅 雲南綏靖公署主任 55 08 27 香港 為竊賊所殺 中將


羅 奇 1902 廣西容縣 振西 陸軍副總司令 75 11 18 臺灣台北 病逝 二級上將

馮劍飛 1900 貴州盤縣 貴州保安處處長 47年7月退役 少將


顏逍鵬 1900 湖南茶陵 海謨 “內政部”次長 82 12 31 臺灣 病逝 少將

譚作校 1903 廣西桂林 服務社會

丘宗武 1899

海南澄邁

發堂 海南南部防守區副司令 50年5月逃臺,後

移居海外



陸汝群 1902 廣西容縣 旅長 51 鎮反處決 上校

吳興泗 1903 湖北京山 聯勤總部第6補給區司令 49年逃臺 少將

陳德法 1901 浙江諸暨 民具 整編78師副師長 75 09 12 新疆烏魯木齊 病逝 少將


郭劍鳴 1903 江蘇銅山 服務社會

黃承謨 1901 福建上杭 獨立3旅副旅長 33 04 15 湖北黃安 陣亡 中校

黃彰英 1901 廣東高州 軍校4期政治科大隊副隊長 26 江西南昌 陣亡

印貞中 1899 浙江浦江 中統party務處副處長 37 02 病逝 追贈少將

林大壎 1904 廣東防城 服務社會

王泰吉 1906 陝西臨潼 紅26軍42師代理師長 34 03 03 陝西西安 被捕殺害


周天健 1906 浙江奉化 自強 第15新兵補訓處副處長 49年秋逃臺 少將

石祖德 1900 浙江諸暨 蘊煒 聯勤總部辦公室主任 72 07 05 臺灣台北 病逝 中將


範振亞 1895 江西臨川 一文 交通部警務處專員 40 病逝 上校

何復初 1901 江西清江 服務社會

肖 洪 1900 湖南嘉禾 譯青 軍校管理部主任 31 春 江蘇南京 暗殺 上校

朱一鵬 1900 湖南湘鄉 教導2團區隊長 25 10 廣東河婆 陣亡

鄭漢生 1902 廣東中山 服務社會

田毅安 1899 陝西臨潼 陝西party政軍

聯合辦公

廳副主任 49年逃臺 少將

康季元 1899 浙江奉化 服務社會

尚士英 1903 陝西洋縣 服務社會

周品三 1901 浙江諸暨 18師副師長 70 浙江諸暨 病逝 少將

李培發 1900 陝西臨潼

陝西保安

4團副團長 30 01 03 陝西三原 陣亡


沈利廷 1904 廣東羅定 服務社會

陳卓才 1902 廣西蒼梧 服務社會

毛煥斌 1904 陝西三原 軍校入伍生隊副連長 25 11 廣州長洲 陣亡

蔣孝先 1900 浙江奉化 嘯劍 軍委會委員長侍從室第3組組長 陝西西安 追贈中將


陳國治 1905 廣西岑溪 服務社會

第1隊 共計:129名 學員

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名單及結局(二)

第2隊:

李樹森 1898 湖南湘陰 朝贇 “國防部”參事室主任 64 03 16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王家修 1902 江蘇沛縣 教導1團2營4連排長 25 03 12 綿湖 陣亡

林 英 1901 廣東文昌 雅齋 “國防部”部員 72 07 08 臺灣 病逝 少將

杜成志 1902 廣

東南

海 服務社會

王 雄 1902 廣東瓊州 鏡波 文昌縣縣長 51 03 01 鎮反處決 少將


朱耀武 1900 山西右玉 “國防部”第1廳辦公室主任 79 03 06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肖冀勉 1900 廣東興寧 “國防部”高參室主任 87 06 08 臺灣台北 病逝 中將

黃 維 1904 江西貴溪 培我 12兵團司令官 89 03 20 北京 病逝 中將

馮聖法 1903 浙江臨浦 第2交警總局局長 57 冬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鄭述禮 1904 廣東瓊州 團長 31 09 07 江西高興 陣亡 少校

洪顯成 1900 浙江浦江 浙江保安副司令 49年逃臺 少將

羅毅一 1903 貴州赤水 服務社會

黎崇漢 1904 廣東文昌 海南警備1旅參謀長 27 07 13 海南瓊崖 陣亡

劉先臨 1903 河南唐河 國防部部員 46年7月退役 少將

何昆雄 1902 湖南資興 子偉 武漢防空司令部代理副司令 42年8月撤職 少將

王體明 1902 廣東東莞 3路軍總指揮部諮議 抗戰爆發後曾任東莞中學校長後經商


董 煜 1900 廣東化縣 載群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高參 57年退役 少將


程 式 1900 四川江津 1軍22師65團團長 27 12 16 江蘇徐州 陣亡 追贈少將

俞濟時 1902 浙江奉化 良楨 總裁辦公室主任 49年逃臺,97年在世 中將

李 模 1904 湖南新化 作耕 陸軍總司令部部附 49年移居香港 少將

鄭子明 1900 陝西高陵 高陵鄉長(34年後未任軍職) 89 09 10 陝西西安 病逝

伍文濤 1904 貴州黎平 樹帆 獨立3旅團長 28 山東 陣亡

胡 博 1901 廣東梅縣 服務社會

杜心樹 1899 湖南湘鄉 心如 國防部測量局局長 49年逃臺 中將

李國幹 1904 廣東梅縣 go-vern-ment善後救濟總署辦事處主任 49年逃臺,75年在世 上校


賀聲洋 1905 湖南臨澧 靖亞 紅12軍代理軍長 31 肅反被害

王步忠 1903 江西吉安 教導1團1營代理連長 25 10 廣州河婆 陣亡

孫常鈞 1897 湖南長沙 敬業 1兵團高參 52 冬 湖南 病逝 少將

李延年 1900 山東廣饒 吉甫 福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兼6兵團司令官臺灣台北 病逝 中將



胡 遁 1901 四川雲陽 北伐東路軍總指揮部參謀 26 春 福建武平 陣亡

龔少俠 1902 廣東樂會 海南警保處副處長 50年5月逃臺,86年在世 少將

董 朗 1899 四川簡陽 仲明 紅軍湘鄂邊獨立團參謀長 32 10 肅反殺害

黃珍吾 1890 廣東瓊州 靜山 臺灣衛戍司令官 69 10 05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李源基 1901 廣西容縣 服務社會

郭樹棫 1899 山西崞陽 士珍 1軍1師3團團長 27 02 福建福州 陣亡 追贈少將

許永相 1900 浙江諸暨 26師獨立1旅旅長 33 秋 因貽誤戰機處決 上校

桂永清 1900 江西貴溪 率真 “總統府”參軍長 54 08 12 臺灣台北 海軍一級上將


韓雲超 1899 廣東文昌 競伯 樂東縣長 48 02 海南瓊崖 陣亡 少將

鍾 洪 1901 廣東興寧 服務社會

張德容 1901 陝西武功 海如 陝西第9、10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 49年逃臺 少將


鄭洞國 1903 湖南石門 桂庭 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1兵團司令官 北京 病逝 中將


陳文山 1902 福建漳平 兆南 1軍1師2團4營12連連長 27 春 安徽鳳陽 陣亡

曹日暉 1904 湖南永興 耀卿 “國防部”參議 55 04 21 臺灣台北 病逝 中將

朱炳熙 1899 浙江青田 總統府軍務局警衛處長 49年逃臺 少將

張際春 1904 湖南醴陵 軍校政治教官 33 病逝

李蔚仁 1899 廣東興寧 海軍局政治部指導員 27 12 12 廣東廣州 陣亡

陳應龍 1901 廣東文昌 美山 第3新兵補訓處處長 51

海南文昌

鎮反處決 少將 史仲魚 1895 陝西華縣 陝西軍管區副司令 59 12 31 四川成都 病逝 少將 李均煒 1902 廣東德慶 聯勤總部部附 49年移居香港 少將 謝清灝 1897 廣東梅縣 服務社會 劉赤忱 湖北廣濟 吳重威 1903 江西萍江 服務社會 林冠亞 1904 廣東文昌 教導團排長 25 03 12 廣東棉湖 陣亡 陳文清 1903 廣西武宜 服務社會 唐 震 1901 廣東興寧 C.Pparty員 28 06 被捕殺害 洪劍雄 1899 廣東澄邁 4軍政治部宣傳科長 26 08 03 湖南郴州 病逝 餘海濱 1896 湖北光化 教導1團連長 25 03 14 廣東棉湖 陣亡 李良榮 1906 福建同安 良安 22兵團司令官 67 06 02 馬來西亞 車禍遇難 中將 焦達梯 1904 湖南瀏陽 島松 湖南第1區行政督察專員49年7月起義,90年在世 少將 周士第 1900 廣東樂會 訓練總監部副部長 79 06 30 北京 病逝 上將 葛國樑 1900 安徽舒城 服務社會 侯又生 1903 廣東梅縣 幼生 軍委會高參 97 03 17 安徽巢湖 病逝 少將 許繼慎 1901 安徽六安 謹生 紅12師師長 31 10 河南光山 肅反被害酆 悌 1903 湖南湘陰 力餘 長沙警備司令 38 11 20 處決 少將 唐 樹 1903 直隸易縣 東園 西北工農革命軍總司令 28 07 01 陝西渭南 陣亡 蔡任民 1897 河南新蔡 華珍 兵站總監部督察官 49年逃臺 少將 彭幹臣 1899 安徽英山 紅新10軍參謀長 35 皖南 陣亡 鍾煥全 1905 江西萍鄉 之覺 江西保安司令部代理參謀長 49年被俘 上校 陳 鐵 1902 貴州遵義 志堅 第8編練司令部司令官 82 10 貴州 病逝 中將 張人玉 1899 浙江金華 職務不詳 49年後不詳 少將 周鳳歧 1904 陝西高陵 步兵旅團附 28 病逝 李玉堂 1899 山東廣饒 瑤階 海南防衛副總司令兼32軍軍長 51 02臺灣 處決 中將 李及蘭 1904 廣東陽山 自芳 廣州衛戍司令 57 03 21 臺灣 病逝 中將 吳 斌 1900 廣東茂名 乘雲 “國防部”高參 90 02 臺灣台北 病逝 少將 甘 杜 1904 廣西蒼梧 服務社會 趙 枏 1902 湖南衡山 教導1團連party代表 26 09 江西南昌 陣亡 羅倬漢 1901 廣東興寧 聯勤總部廣西供應局局長 49年移居香港 少將 趙子俊 1889 湖北武昌 1軍2師4團6連連長 26 09 24 江西南昌 陣亡 馬勵武 1904 陝西華縣 克強 整編26師師長 47年1月20日被獲釋後定居山東棗莊 少將湯家驥 1901 陝西郿縣 36師216團代理團長 35 初 陣亡 少校 梁廣烈 1901 廣東雲浮 國防部部附 60 臺灣 病逝 上校 宋思一 1899 貴州貴定 貴州警備司令 84 11 貴州貴陽 病逝 少將 白海風 1900 熱河建平 整編騎兵2旅旅長 56 春 西北地區 病逝 少將 顧希平 1902 江蘇淮陰 1戰區政治部主任 49年逃臺,後移居美國 少將 郭德昭 1906 安徽英山 20軍3師經理處長 27 江西會昌 陣亡 文志文 1900 湖南益陽 1軍2師5團團長 26 江西南昌 陣亡 追贈少將 張隱韜 1901 直隸南皮 仁超 津南民軍司令員 26 02 05 河北鹽山 被捕殺害 梁錫古 1905 廣東梅縣 新4軍教導總隊幹部 41 01 皖南 陣亡 嚴 武 1902 安徽廬江 “國防”大學戰役系主任 87 07 18 臺灣台北 病逝 中將 李之龍 1897 湖北沔陽 在田 海軍局代理局長兼中山艦艦長 28 02廣東廣州 被捕殺害


時說新語

黃埔軍校,全名是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近現代中國軍隊指揮官的搖籃。黃埔軍校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於1924年3月27日軍校舉行,4月28日放榜,錄取學生編成4個隊,11月30日考試完畢,1925年6月25日補行畢業典禮,共645人畢業。

著名的黃埔軍校一百零八將,是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中的108位軍事人才,由“三十六官佐”與“七十二弟子”組成,這七十二弟子中,其中黃埔一期的就有三十一名,所以黃埔一期也被公認為整體水平最厲害的一期,這一期的名將有:

1、陳賡,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二野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

2、蔣先雲,黃埔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11軍77團團長,中共黃埔軍校特支書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追贈)。

3、蔡炳炎,國民革命軍1軍3師8團團長,1師參謀長兼開封警備司令,國民黨18軍67師201旅旅長;抗日時犧牲,追贈陸軍中將。

4、蔡申熙,國民革命軍11軍24師參謀長,工農紅軍第25軍軍長。

5、廖運澤,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政治大隊四隊隊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歷任96軍代理軍長,20集團軍副總司令,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官兼第一縱隊司令,第十五綏靖區副司令官。

6、陳明仁,黃埔五期隊長,國民黨陸軍中將,曾任國民黨第1兵團司令,起義後任解放軍上將,解放軍四野21兵團司令員。

7、鄧文儀,黃埔軍校政治部代主任,國民黨陸軍中將,第三戰區政治部主任,原國民黨行政院內政部政務次長。

8、曾擴情,南京中央軍校政治部少將主任。

9、杜聿明,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黨陸軍中將,中國遠征軍第一路副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第2兵團司令官。

10、範漢傑,黃埔軍校教育處長,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陸軍副總司令兼東北“剿總”副總司令。

11、酆悌,黃埔軍校政訓處處長,國民黨陸軍少將,國民黨長沙警備司令,復興社書記。

12、桂永清,黃埔軍校教導總隊長,國民黨一級上將,海軍總司令,臺灣“國防部”參謀總長。

13、關麟徵,黃埔軍校教育長、校長,國民黨陸軍中將,陸軍總司令。

14、賀衷寒,國民黨陸軍中將,軍委會政訓處長,政治部一廳廳長,臺灣“交通部長”。

15、侯鏡如,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17兵團司令。

16、胡宗南,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國民黨一戰區司令長官,山西綏靖公署主任,臺灣澎湖列島防守司令官。

17、黃維 ,原國民黨陸軍中將,12兵團司令官。

18、徐向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黃埔同學會會長,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19、李之龍,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1926年升任代理海軍局局長、海軍局參謀廳長兼中山艦艦長。

20、李默庵,國民黨陸軍中將,歷任

國民黨32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第三方面軍總司令,第一綏靖區司令官,長沙“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七綏靖區司令官

21、鄭洞國,國民黨陸軍中將,中國駐印軍新一軍軍長,1945年回國,歷任第三方面軍副司令、東北保安副總司令、代總司令等職。

22、許繼慎,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

23、劉戡 ,國民黨陸軍追贈上將,36集團軍司令,整編29軍軍長。

24、宋希濂,國民黨陸軍中將,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14兵團司令官。

25、左權,黃埔軍校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負責人,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1942年5月在抗日戰爭中犧牲。

26、宣俠父,十八集團軍高級參議。

27、唐澍 ,西北工農革命軍總指揮。

28、王爾琢,紅四軍參謀長兼28團團長。

29、周士第,紅二方面軍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西南軍區副司令員,防空軍司令員。

30、張耀明,國民黨陸軍中將,國民黨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兼陸軍第38軍軍長,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

31、閻揆要,解放軍一野參謀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六甲番人

在近現代史上,黃埔軍校的位置怎麼說都不為過,從北伐,到抗日戰爭,再到解放戰爭,簡直都是黃埔軍校的人在唱主角。而在黃埔的歷史上,第一期和第四期更是名將輩出。那麼,究竟哪一期更厲害呢?

先說共產黨方面。第一期出了一位元帥:徐向前;第四期也出了一位元帥:林彪。

第一期的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假如不死,足以成為元帥;第四期的劉志丹,陝北紅軍創始人,假如不死,也同樣是元帥的人選。

第一期出了一位響噹噹的開國大將:陳賡;第四期的曾中生,36位軍事家之一,假如不死,也足以當選大將。

榜首期有一位英年早逝的絕頂天才:蔣先雲,在黃埔一期開學考試和畢業考試中,拿了兩次榜首,逝世時年僅25歲;

第四期也有一位英年早逝的絕頂天才:伍中豪,在井岡山時跟彭老總、林總並稱“三驍將”,逝世時也是25歲。

在國民黨方面,榜首期的名遷就比第四期多多了,現只取十位。

胡宗南:天子門生榜首人,名鎮一時的西北王,可謂黃埔學生的大師兄

杜聿明: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徐州“剿總”副司令

關麟徵: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

桂永清:國民黨水兵總司令、水兵一級大將

鄭洞國:中國駐印軍副總指揮、東北保安代總司令

陳明仁:華中“剿總”副司令、解放軍大將

宋希濂:華中“剿共”副司令、徐州“剿總”副司令

李默庵:榜首綏靖區司令長官,黃埔一期中有“文有賀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之稱

賀衷寒:與蔣先雲、陳賡並稱“黃埔三傑”

黃維:第十二兵團司令

第四期,儘管名將的質量極高,但數量上不及榜首期,只能牽強選出五位——

張靈甫:國民黨榜首主力整編74師師長

胡璉:陸軍副總司令、陸軍一級大將

謝晉元: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名揚天下

李彌:第十三兵團司令

劉玉章:陸軍副總司令、陸軍二級大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