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傳承中醫藥優勢 更好造福人民

自去年我市開展健康扶貧中醫藥人才培訓班以來,參訓學員培訓返程後,積極發展中藥材種植產業,推廣中醫療法,更好地造福人民群眾。

這幾天,健康扶貧中醫藥人才培訓班第三期學員王素華非常忙碌,她是嶽池縣苟角鎮飯灘橋村的村醫,也是該村的支部書記,學成歸來,讓中醫藥產業和扶貧工作聯繫起來,成為了她下決心要乾的一件大事。

艾葉有散寒除溼、溫經止血的功效,具有廣泛的種植基礎,正值艾草種植時節,村裡租來大型機械,有勞動能力的村民紛紛扛起鋤頭,對60餘畝閒置土地進行“開荒”,不到5天時間,種植艾草的土地便整理了出來,待種苗運來後,即可栽種。

飯灘橋村距離苟角鎮約4公里,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長期以來,無產業基礎、無致富門路、無致富帶頭人一直制約著該村的發展,通過培訓,王素華將目光瞄準了適合村裡的艾草種植產業,經過村支兩委會和群眾大會認可,村集體公司以每畝300元的價格集中流轉了60餘畝土地,待種苗運來後,即可栽種。

截止目前,我市健康扶貧中醫藥人才培訓班已經舉辦十期,來自全市各地的一千多名村醫在鄧小平城鄉發展學院接受了針灸、推拿、艾灸、中藥種植、康養中心建設等方面學習。

棗山園區棗山鎮三聖村的村醫朱小勇培訓結束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村裡開起了中醫艾灸館,這幾天,醫館還沒正式開張,村民們便聞訊趕來體驗艾葉泡腳祛溼和艾灸行氣通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