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易经的人理解问题时食古不化的人居多?

高鸣易传系辞解真

学易经的人理解问题食古不化的人是不是居多,这个不好下结论。

我感到,大凡学易经理解问题食古不化的人,主要是没有学通学活,究其根本原因:

一是没有理解易经的精髓要义。易经的精髓要义就是 “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变易是指宇(空间)宙(时间)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不变化的东西。简易是指宇宙万物的变化,尽管错综复杂,扑朔迷离,但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最根本的是阴阳的对立统一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不易是指宇宙万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和变所遵循的规律。变和它所遵循的规律是永恒的。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精髓要义,理解问题还会食古不化吗?肯定会用变化的观点理解问题。

二是没有掌握易经的智慧方法。 易经蕴含着高超的智慧方法。但入门方法是观察、想象和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教条”。学习易经最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智力或智商。智力或智商包括专注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易经的创始人伏羲是中华民族非常了不起的圣祖。他专注于研究人如何适应天地万物的变化,而进行观察、想象、思考、创造。《系辞传》说:“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从这段叙述看,圣祖伏羲的智力或智商是非常高的,是当之无愧的“超强大脑”。他教给我们的智慧方法就是观察、想象、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创造性的劳动。

我们学习易经包括教育自己的孩子,应当学习圣祖伏羲和易经中蕴含的智慧方法,提高自己和孩子的专注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易经的智慧方法掌握了,理解问题还会食古不化吗?我想肯定不会了。

三是没有找准学易的根本目的。学易干什么?难道要复古吗?复古是绝对不可能的。难道装潢门面、显示有学问吗?那没有任何意义。难道占卜算卦、收费致富吗?不懂易理、骗人误人,是会损德招祸的。“差之毫厘,谬至千里”。学易的根本目的是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如果学易不去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那就等于浪费时间和生命,做无效劳动,费那个劲儿还不如干点有意义的事。学易的根本目的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意思是说:过去圣人之所以创作易,是用来和顺人的性命的道理的。所以立天的法则为阴为阳,立地的法则为柔为刚,立人世间的法则为仁为义。人的性命为什么不顺?从根子上看是不能很好地做到仁和义。

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义就是做适宜的事、正确的事、应该做的事。做到仁和义,人的性命自然就顺了。其次要思考解决现实问题。诸子百家思考解决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现实问题,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伟大思想。无数仁人志士思考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建立了万古流芳的不朽功勋。普通人思考解决自己的现实问题,兴家立业,享受幸福。学习易经,不能离开解决现实问题这个人生课题。再次要为往圣继绝学。这个就不多说了。支持有大本事的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子孙后代趋吉避凶谋幸福,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兴盛做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


大道人家


易经描述的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主题思想是变化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长、壮大、衰弱、灭绝再到孕育,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观察事物,得出运行规律,做出适当的安排,达到较好的结果,这是易经的本意。

易经的善意与爱心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在义理方面,我们明白人生最重要的自我修炼是:德行、能力、智慧。这三项修炼与时俱进才可领悟深远。

人总是看别人容易,看自己很难,占卦只是为了看清楚你自己,更好的了解和掌握人生的大方向,占卜既有这样的心意,同时还有无比的智慧,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心灵父母。我们敞开心扉,是想让这样的父母为我们来指点迷津!

所为:“食古不化”是指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东西不消化一样。

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不一定都有智慧?世界上就有少数学问渊博的人,照样也食古不化,食今亦不化,不知融会贯通,举一不能反三,终身都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二字。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有一种人,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这样的人,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有学问的人,虽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学问一样,但是智慧却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无学问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灭的。就好像肥皂泡一样,尽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触即破。惟有从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才是探照灯,可以透过云层,照射到青空的境地。


在易经中食古不化的人和上述情况一样没有消化吸收融入贯通。易经的就三句话概括,一、“吉无不利,自天佑之”。自己努力,老天才会帮助我们,也就是天助己助者。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三、“顺天应人”。顺乎天理而适应人情。人跟动物不同,在于人有情。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如果做事情做到了彼此之间没有了情,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易经并不是只可单独学习的,而是由“易德”延伸到自然,以及各种学科和各类事物的融入贯穿,才会体会到它的深远奥妙。易经如果和《道德经》为伍,可提高人生修为境界。和《黄帝内经》相伴可获得健康身体,平静知足。和四书五经相融,将修善其行,通达仕途。融入佛学你就会在其中学会如何放下。和《三命通会》《麻衣神相》《鲁班书》结伴,你就是看八字算命之人。所有的学习都有得失,方向要靠自己去掌握,领悟所得也各有不同,消化与否看个人德行。


梅语微风

《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本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失传,如今只有《周易》传世。《周易》相传为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做占卜之用;《传》即《易传》,解释卦辞和爻辞共十篇,统称《十翼》。

《周易》中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各个领域,是群经之首,设教之书,与《诗经》《尚书》《礼记》《春秋》称为“五经”。

《周易》包含了一些朴素的哲学道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经过后世的不断解读,再加上学者在现代媒体的不断宣讲,《易经》为大众所知,地位也越拔越高。就我了解的学习《易经》的人来看,他们要么神秘莫测,感觉得到了天启一般;要么深沉,感觉其学问别人无法企及;要么天下大任担自己肩上一样,满口君子道德,经世致用;要么一副看透尘世的模样,什么也不在乎。学《易经》往往让人钻牛角尖,显得迂腐不堪,食古不化,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过于拔高《易经》的作用

《易经》是包含了一些哲学道理,但也没有现在人说的那么夸张,正如木心先生所说:世间有两大因素在主宰着,一是规律,二是命运。有规律的事,人类可研究出解决办法,这就是科学。然人世间有太多的事,命运总在后面冷笑。《易经》很可悲,它认为命运是有规律的,索性去研究命运,以为找到命运的规律,就可避凶趋吉。事情那有那么简单?《易经》充满了智慧,但也钻了牛角尖。那些精通《易经》的人,被命运玩弄的大有人在,刘基死于非命、胡兰成客死他乡都是典型的例子。因而不要太过于追捧《易经》的价值和意义。


二、平日读书面狭窄,没有分辨能力。

世间有价值的好书数不胜数,绝非一本《易经》就能解释一切、代表一切,只有博览群书,养成独立思考能力,才能知道一本书真正的地位和价值,形成理性客观判断,学会自我分析分辨。

三、思想僵化,不会灵活应用。

学习在于明理明己,在实践中引导充实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盲目崇拜,过于相信一种道理,容易被人洗脑,导致思想固化在一个框架里,要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学以致用。


易珩君

对这个问题本人深有感触,本人也是学习易经的人,也有许多心得,撰写了《易经新论》一书,约65万字,从理论、规律、数学、哲学、周期等角度全新的诠释了易经,形成数千年来独一无二的新诠释,同时得到了许多颠覆性的结论,在今日头条上发布着《易经新论》的连载。在此期间,得到许多网友的支持与鼓励,本人在此表示感谢。

关于《为什么学易经的人理解问题时食古不化的人居多?》这个问题,是不是居多我不知道,但是食古不化的这种现象确实是存在的,我认为原因有三。

一、学易经的人是以崇敬、甚至崇拜的精神开始学习的。易经素来就有群经之首的美誉,又有晦涩难懂的头衔,学习它无异于向文化的最高峰攀登,没有一定的决心和信心是不敢接触的,所以在学习易经的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地位。

二、越是不懂越是觉得高深。易经的文字很少,字义又多,再加上古今的差异,使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在流传中,易经的内容产生许多偏差,这是难以发现的,如卦序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错误使人更难正确理解易经,而越是不理解越是觉得它高深,这就更加深了对易经的崇拜,在崇拜的观念下就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了。

三、一些人别有用心。有些人对本人的连载狂喷不已,有网友提示我这是我触动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食古不化的人也是如此,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可能触动他们的经济利益,名誉利益、地位利益等,在这种情况下, 表面上的学术之争掩盖了实质的利益之争,这时的食古不化已经包含了更多的内容,已经超出学术的范畴,已经融入功利、市侩等污秽,在争论与辨析的过程中应该有所甄别,还学术一片净土。


于雁鸣的哲学与易经

虽然我不知道“学易食古不化者多”的依据从何而来,但我可以负责的说,元派易学就绝对没有题目中所说的那种情况。

元派易学注重易象变化,无论什么年代,都逃不过这些易象的吉凶祸福。那是天地自然的规律,不能说从古到今都遵守同一规律就是食古不化吧?就连墨守成规都还不算呢。

五千年前电子绕着原子核转,两千年后总不会原子核绕着电子转吧。即便是坍塌压缩归于奇点,那也是规则使然,不可更改。

比方说乾卦,亨通明亮,这么好的态势,不努力奋进更待何时,要知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难道遇到光明大道而选择不走那才叫做与时俱进吗?没有这样的道理。

凡事与天地大道相悖,与自然规律相悖,必然不得长存,何况人乎。

当然,在对于易学,特别是易理哲学思想这一块,目前还比较分裂,特别以孔子解易的方法为主流。但无论何门何派,只有自己的理解错误或学艺不精,而《易》本身就是世间规则的六十四种概括,以及三百八十四加二种变化。所以,规则绝不会错,它是亘古长存,永恒不变的。错的只能是理解规则的人。



天衢

人们压根儿就没有真正理解易经,根本就没有领悟易有太极的意义,否则就不会是现代西方科技霸占全球了,以西方科技专家所领航的现代物理论物理与易经中所隐含的统一场.太极场,立体同步的全息能量场生化相比几乎是望尘莫及,根本无法对比,所有的现代科技领域的发展,最多只是易经八卦概念的程序升华的变化状况和局限的互动表现,远没达到全智全能的太极状态,易经中的太极原本就是宇宙智能统一场,太极场,八卦运动在太极场演化中是整体的同步交合,是立体统一的太极场生化,它不是局限的程序发展和时空交递的转化升华,它是时空合一的,没有时空矩离,瞬间产生整体变化的.全息全能的立体孕育场,也是宇宙智能技术的核心,也是人类科技探讨的终极密秘。所有人成天叫喊易经八卦是什么,却不明白太极就是宇宙统一场生化,八卦就是宇宙统一场智能创造的类人生命元,智能生命素,自由能量的主人。


心语72189828陈志恒

食古不化,是对过去的条条框框禁忌坚持服从敬畏。随波逐流,顺应时代,处事灵活的人,因为没有顾忌,则妄为。

《易经》为正人君子专享学术。平常做事虚伪,时而刻薄狠毒,时而假仁假义,心随权、势而变,容颜以贫富分示丑美者,习《易》无成,反而在亵渎《易经》!

君子不投人所好,明知彼欲,而我不乘。正因为操守,都误以为君子木讷,食古不化。

理解问题,思维敏捷,智力在小人之上,才有资格被称为君子。君子不以智力欺骗人,小人以经验害人。这是君子、小人的最明显区别。

那些食古不化的学《易经》的人,只是用经验理解问题,徒以形式化理解生活事物的小人。请记住,君子才高智大,机变灵活,远知利害于未来所以不轻为,是以被称为君子。


天法如训

这就是易经难学的原因之一 易经的全文大多都是婚姻嫁娶狩猎下葬等等古代生活 每个人学易经完全都是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去理解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 所以导致每个人对易经理解不同 如果没有师承 很容易学偏 这就是很多人学了易经不会用的原因


蒲团了道真

我谈谈我个人对易经的理解。易经主要是易,经就是书!

易,日月,一阴一阳相互转换,制约,相互平衡,相互产生关系,按照自然规律揭示万千事物和未知领域,也代表了整个宇宙的奇妙未知事情。

易的精华就是数,象,理,这三者的关系,知道了这些,理解和用运也就得心应手了,不论是研究或者是运用,按照经“书”说原话,那是死板,不变通,说给疑惑的人,更疑惑了,什么也靠书上写的,然而没有见到太阳落山了,月亮出来了,一冷一热的效益吗……

认为经书上都是正确的,是权威,是定律,是不变化的,不古今结合,注重理论,不按实际,那样的人才是理论派的,为书本学者或者是炕头书桌先生!这样的人也很多的!


易轩缘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在人生的高速公路上,了解易经的人,就是了解在人生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规则,不超速,不逆向,不乱变车道,雨天慢开,雾天不开,其实,这种人生交通规则,在学习,易经,中潜意识里已经浸染了,成了个人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常人看来,学,易经,的人有点食古不化,但这确确是,懂,易,的人的,优点,长处所在,一般人是,不会理解的,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