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的“道”,到底是什么?

沧海一粟247791399

老子说的道是他《道德经》里面的核心概念,是《道德经》5000言中出镜率最高的之一,一共出现了74次,整部道德经都是为了解释这一个字,出现的地方不同意义有所不同。


道主要有三种含义:

第一: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在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地球这一称呼的出现,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地球天地没有出现之前。这个物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寂寞独立的,又是圆满而不死的,他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老子说道有两种表现模式,一个是无,一个是有,有生于无,无中生妙有。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由“无”生出来的。



第二:道是指宇宙万物的发生、存在、发展、运动规律和法则,而且是总规律总法则。

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一,生出了阴阳二炁,阴影二炁再继续遵照道的法则,继续化生,生出了更多的事物,万事万物,生生不息。

在有形有相的万事万物背后,起着决定作用的力量还是道,这个总法则决定着事物的形象、变化过程等等,它贯穿在事物的整个过程中。


第三:道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准则和标准。

第25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方域之中有四个伟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道遵循地道,地道遵循天道,天道遵循道的总法则,道的总法则遵循回归原本的样子。

大法则涵盖小法则,小法则依存大法则,人类所制定的所有标准和法,都在大道规律的统摄范围内。

有一位朋友曾经竞选一个岗位,竞争对手有四五位,大家都在用不同的办法各显其能,出于各自的原因都选择了礼尚往来,只有他显得格格不入,几位工作能力有的确强于他,但他最后意外的获胜。

当俗谛与圣谛发生矛盾的时候,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如此的为难,怎样选择?当明白了大道之理,就会义无反顾地与大道站在一起,人生的定位就会有了确切的坐标,与人合作不如与道合作。


因为道至公至平,至善至真,它真实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当下。


汉字在人间



《道德经》共81章,5000多字。印成现在的书 也就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但是书里中表达的思想却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开言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同时又说明了事物的简单性,直观性。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比欧洲不知要早了多少年。



那么,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来,道要遵从自然。这个自然,不是一般的名词上的自然,应该指的是自然规律。

所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这样才是“得道”呀。老子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总结的太精辟,太正确了。



我们看看这些年,因为不遵循自然规律,不安客观规律办事,造成了多大的灾难?环境恶化多么严重?对我们人类伤害又多重?

我们因为不注意科学发展,环境污染了;我们在食品中过度使用添加剂,身体受到极大伤害;我们不遵循经济规律,连房子都住不起了。。。等等等等。



所以说,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目前急需认清的一个大课题。大家多读读《道德经》,只会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老衲侃春秋

老子的道指什么呢?按照现代人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宇宙论;2,形而上学(以前随日本人译作本体论,现在流行存在论和是论);3,价值论;4,辩证法。但这里面的观点非常混乱,原因如下。


宇宙论

宇宙论和形而上学不同,在早期哲学思想中属于自然哲学的范畴。我们从古希腊人的思想史变化来看,从宇宙论到形而上学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所以,现在一些外哲的学者会说老子有宇宙论,但很少会承认有形而上学。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这句话是传世本《道德经》的内容,在最早的简本《老子》中并不存在,钱穆以为这是老子后学抄袭庄子的思想而成,虽然未必准确,但现在可以肯定这句话不是老子本人说的。若以后能找到其他版本证明这句话在简本《老子》以前就有,那么可以改正之前的观点,但我觉得不太可能出现这样的版本。

因为《老子》涉及到宇宙论的主要是这一句,所以这句话若被舍弃,就只剩下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这个宇宙论的构成类似于古希腊的阿纳克西曼德,如阿纳克西曼德认为万物出于无定,万物生出以后,才能出现相反的东西或性质,最终万物又复归于无定。

古代宇宙论中向来有两个方向,简单点而言,一个是最大物质(如气、水、火),一个是最小物质(始基,如元素、原子),老子的思想偏向于前者,近似阿纳克西曼德。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有特指,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存在,也翻译成“有”或“是者”。古希腊人从阿那克西美尼开始就驳倒了“无”,把宇宙的本源当作气,产生了气论。之后赫拉克利特提出了火本源论,发展出来辩证法,这是早于老子的。毕达哥拉斯则明确指出,一是有,二是无。巴门尼德开启了形式逻辑,提出存在是一。

在我们中国,形而上是《易传》中的提法,《老子》一书无论哪个版本都不存在“形而上”的字眼。

至于无形,也分为两种:1,精神性的无形(抽象概念都是无形的);2,物质上的无形(古代无法观测到最细微的事物,也称无形)。老子属于哪个,至今争论不休。但是,仁、义、礼、智、忠、信、命、德等等也都是无形者,墨家在批评儒家的时候,就认为儒家所说的“命”是无形的,墨子从不可见(眼)不可闻(耳)的角度出发,认为无形者皆虚妄。


人生价值

也称“价值论”,属于刘笑敢所批评的格义问题。袁保新曾援引陈康的观点(陈康是古希腊哲学专家,去年人大开了纪念陈康的学术会议),对“道”的价值论和存在论区分作了部分说明。因为道若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废。


辩证法

道在老子那里体现出了辩证法的特点,不过,老子偏向于柔、后、退、卑、诎、不争也是事实。有人说这比欧洲早,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赫拉克利特早于老子,我们现在学的辩证法,主要指赫拉克利特式的辩证法,逻辑学主要指芝诺的辩证法。而且,赫拉克利特的辩证法数量要远多于老子。


肥嘟嘟的小不理

对于老子说的“道”,要想深入研究,达到相当程度的参悟认识水平,的确很难!我只能就浅陋认识理解谈一谈。我认为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道”主要是指两个方面。即“天道”和“人道”!通俗的来说也就是老子所讲的真理道理。在老子的心中,道是在万物之外存在的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东西,只有他的这个“道”最大。而

天道是老子哲学的最基本观念!他主张天道自然,天道无为,无为而治,要求在治理国家社会时要顺应天道,不能乱用政策,胡施任行,任意作为,意气用事。要遵循当代社会运行规律,无为是为了无不为才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建立理想社会。老子还说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他认为上天对于任何人都是没有亲近远疏的,但却暗中眷顾帮助那些良善之人,也是因果报应,亦有天命不可违之意。题主问的老子的道是不是要遵循自然规律,其实这也是老子道的一部分!


《道德经》里写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要以天道为准绳!老子认为天道自然,人应该按照天道的意思来为人处世,这就是人道,也就是人道顺应天道才对!譬如在咱们现实生活中,你的孩子犯了错误,你有两种态度对他,一种是不管他,甚至偏袒袒护,结果孩子一错再错,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按照天道来说,孩子应该走在正路上,但由于你的偏袒袒护而走向错路,说明你违背了天道,也因此害了孩子,受到天道的惩罚!也让你感到痛苦。而如果你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纠错,从而使孩子改正错误走向正路,说明你顺应天道之意,孩子也得到上天眷顾,你也会喜乐高兴。“常与善人”也!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他的理念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中国后来人多有从中研究参悟学习之,千百年来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社会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老子的“道”至今还在发挥着积极作用,如果通过学习领悟,对我们以后的思想认识、生活及工作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和帮助!


老子说的道,是关于宇宙、自然以及人如何遵循和适应的问题。有一部分内容谈的是宇宙哲学,非常玄妙。比如:无生有,这个‘’无‘’我们可以解释为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即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分子、原子、粒子,往下呢?最终达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整个宇宙不就是由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物质组成的吗?,又如太极图就讲了物极必反,从无到有,有生就有灭的道理。这也符合宇宙规律。老子还把道这种哲理物质化。他说‘’道生一‘’。他认为宇宙和自然也服从道,道生成原象,即最原始的东西。这就更玄妙了,这也许是人类将来研究的东西。我认为老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的思想比单纯研究人文的孔子不知要博大多少倍!


师范小王子

老子说的“道”,我认为最接近现代词语是“思想”。

《道德经》里出现的“道”是个多义字,有“说”,“境界”,“路径”很多意思,但最重要的意思是“思想”。

道——思想。

德——因思想表现出来的品行。

一个是本质,一个是表象。《道德经》就是在阐述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

说白了,《道德经》是本唯心主义的书,唯心主义在我们这里不吃香,就通常曲解“道”为“规律”。

〔图片为函谷关老君像〕

随便翻译一篇题主感觉一下吧。

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四 章
道 冲 , 而 用 之 或 不 盈 。
渊 兮 , 似 万 物 之 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 兮 , 似 或 存 。
吾 不 知 谁 之 子 , 象 帝 之 先 。

翻译:“思想”这种东西无处不在,作用无穷,很深远,是万物的开端。
消磨掉内心的冲突,消除掉内心纷乱的干扰,调和内心本来的光辉,让内心和尘世完美匹合。
内心这东西,看不到,但真实存在。
不晓得是谁创造了“它”,似乎是神的杰作。

心灵扶助者〔成云社〕~初心√


成云社初心

道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本,只要能创造的都是道,所以老子说道无处不在,搞发明就是道,但道创造万物之前只创造阴阳,所以万物都是阴阳生,由于生了阴阳不注意平衡从而导致了大乱,所以我们在发明创造之前能不能考虑一下后果,后果就是发明的这个东西有生就必须有死,死的意思不完全是灭亡,死的正确意思是去什么地方,因为生的太多死的太少不平衡了怎么了办,这就要安排一些死到其它地方去不就又平衡了。

道看似复杂实际上很简单,只是我们没有看透道的本质是创造阴阳,创造阴阳而且要时刻保持平衡,如何保持平衡需要永无休止的变通,所以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变阴阳随时都会不平衡,不平衡就要出大问题。记住一句话,老祖宗的东西再好,该变的时候还得变。


有源有信

道法自然

我们都知道老子是我们国家古代著名的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这个道可谓博大精深,耐人寻味,我们需要学习和研究,不断的积累和发现。读了道德经后我特别能感受到古人思想的深邃,确实需要我们好好的学习!老子的道指的是微观的事物,不是简单的道理!而这个道不受我们的意志而改变,这个道是千变万化的,而是有规律的!就像我们的自然事物,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再看看我们身边的自然规律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发展,都是自然的,也是属于人类的!在宇宙中生生不息的运动着!我觉得这种道还是要更多遵守自然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就三句话:



第一,我们做人要怀敬畏之心,抬头三尺有神明!崇道尚德。

第二,我们做事要踏踏实实,勤奋好学,这样才会有所作为。

第三,我们的健康要按照科学,多做运动,迈开自己的腿,这样才能远离疾病长寿。



道法自然

遵循规律

喜欢经典


铁骑罗山

《老子》每一章都是解释道的,即使从德的方面而实质仍然还是谈的道,只不过有描述道本身和践行道〈思想态度和社会方法)的差别而已。我现在从《第四十七事》来看什么是道。

道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因此,老子说:“不出户,如天下,不窥牑,见天道。……"但是,大家知道在这章之前的有关章里,老子都说道是"看丶听丶搏"都不能及的东西,而在这里却说能知又能见,似乎很矛盾。冷静仔细想想,既然这种道与人人直接相关,那就是从人们本身来看的。这就不难看到,老子认识人之道是"以身观身"直至"以天下观天下",从而"以知天下然"的心得体会。很显然,老子认为天下人都是没有差别的。以今天的话说就是平等的。所以,老子认为不用走出门,也不用挨家逐户调查,就可以知天下人的生活道路都是一样的,并无差别。这种观点是把人当类看的基本观点,而不是只当个人看。只有把人类当一才会有第四十七章的描述。如果相反,以等级贵贱的阶级观点,就绝对不见不知人的天道了。因为阶级的社会形式都偏离了道,没有历史:本身的自我揭示和锐利的科学眼光就不知人之道为何物。因此,只有把人类当一去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追朔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的人的天道。

究问什么是人的天道,其实就是人的生活本身的自然规律。说白了就是哲学常说的,人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也就是人和自然的物质统一性的自然社会的过程,称为人之道。要了解这种道,正如恩格斯说:不是魔术师的三言两语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82版《马恩选集》第3卷第83页)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的天道已到达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它决定人们的生产关系必须和它相适合,不然的话,就会闹社会矛盾的冲突,使人们的生活不得安宁。


刘俊

老子的道有三层含义:

1丶宇宙的本原(物质实体)。

2丶宇宙的基因密码(自然法则)。

3丶宇宙演化发展的动能(原动力)。

三者合一而为道。道为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行而不殆”,“独立而不改”,由此推导出老子的不断演化发展的宇宙观模型。此为2500多年前古典版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与当今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是相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