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的深圳,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缩影

深圳的意义,不仅仅是让世人见证一个渔村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速度,更感受到她的使命与担当。

1982年初,蛇口工业区的巨型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和“三天盖一层楼”的国贸大厦,一起佐证着“深圳速度”;而现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同样有一句巨型标语“WE THE FUTURE”(我们即未来),提高发展站位,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深圳正体现出不一样的“深圳高度”。

四十岁的深圳,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缩影

一条条陡峭的向上曲线,勾勒出一个年轻城市的成长奇迹。

1979年至2017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从1.96亿元增至22438.4亿元,年均增长22.2%,人均生产总值18.31万元,居内地副省级以上城市首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17亿元增至3332.1亿元,年均增长29.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3亿元增至6016.2亿元,年均增长25.3%。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深圳成为向全世界展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窗口。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这样描述深圳的“坚守”:“1979年中央作出试办出口特区的决策,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诞生。探索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再到后来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我国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在深圳发展各个历史时期和每一个重要关头,党中央坚强领导、勇于决断,给予深圳充分的探索自由和试错空间。深圳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动篇章;

深圳的历史成就,就是党的领导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实践明证。

深圳的产业结构因势而新。2017年深圳新兴产业增加值合计918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GDP比重40.9%,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新动能,驱动深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从模式创新到制度创新。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说,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人才管理改革等7大板块为核心,制度创新的“前海模式”已经形成。前海深港合作并非孤例。王伟中表示,在营商环境改革、可持续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超大型城市管理治理、法治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深圳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打出强有力的制度创新“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

从经济特区到人才特区。

深圳始终把人才优先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移民城市,深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大量人才涌入,并迅速成为全国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孵化基地。近10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实体快速集聚,深圳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剧增。为此,深圳先后出台实施《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等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以及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在团队奖励、人才补贴等方面的资助力度领先国内其他城市,政策综合效果逐步显现,进一步优化了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截至去年底,深圳认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933人,累计引进海内外留学人员10万余人,各类人才总量超510万人,占常住人口四成以上。

从“引领全国”到“面向全球”。王伟中坦言:“人才是第一资源,全国各个城市在吸引人才上可谓你追我赶千帆竞发,但深圳现在不从中西部挖人才,而要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创新全球招聘人才的政策,建立符合国际人才竞争的‘游戏规则’。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进一步的新政策将于本月出台。”从“孔雀计划”到《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到累积32期的“海归人才智路演”,截至今年一季度,深圳已引进归国留学人员超过10万人。

“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王伟中说,“应当始终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坚持打基础、谋长远,聚焦突出问题,以‘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心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四十岁的深圳,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缩影

在科研机构的引进上,深圳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思路,为科研机构建软性沟通平台设“网上洽谈室”,促成科研与产业的密切对接;在高等院校的建设上,深圳引进国内外优质资源合作办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多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和海外创新中心的设立,为深圳引入了国际顶尖科研团队、知识产权与先进技术;涵盖基础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产业孵化等领域的创新载体已达1739家,深圳致力于把这些载体由点连成线、变成面,构建科学研究的完整链条,促成科技与产业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深圳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加大力度,一方面狠抓以高端医疗器械、工业母机、核心芯片、关键零部件为重点的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围绕产业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对创新载体、基础研究、技术攻关等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金融扶持,撬动总投资达600亿元。今年深圳还成立了首期50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母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四十岁的深圳,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缩影

有专家认为,前海自贸区如今是“特区中的特区”,更是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尖兵。5年来,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358项,全国首创或领先133项、全国复制推广9项,标志性创新成果包括“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首次办理纳税申报”新模式、“中国前海”船籍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落地等,彰显“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前海模式”下,香港企业作为前海经济支柱的作用日益显现。截至今年4月底,前海累计注册港企8031家,平均每天就有7家港企落户;今年一季度,注册港企实现增加值占片区的20.8%,纳税占片区的23.22%,深港产业合作更加紧密。

前海在深圳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深越海防合作区、中白物流园、总规模100亿元的丝路发展基金……着眼新格局,发力新作为,深圳未来的任务单上有不少都是“大手笔”。

四十岁的深圳,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