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大宋第一古惑仔」辛弃疾到底有多厉害?

岁月静好丶别来无恙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词人,更是一位将军词人,他诞生于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卒于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年六十八岁。他一生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关心,和在文学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八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颂。

他出生在金国,山东济南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里。这时候,正是民族英雄岳飞被赵构、秦桧一伙民族败类杀害的前2年,中原已经沦陷13年了,而辛弃疾也成了金朝的子民,金朝模仿着汉族人的统治模式控制着中原,也开通了科举考试,如果辛弃疾顺着此道走下去,完全可以科举成名,娶妻生子,升官发达,甚至也能青史留名。但是他注定要不同凡响,爱国的火种注定要熊熊燃烧,他一直在等待时机,等待着为统一南北国土而一展雄姿。

1161年,金军南侵,金国后方的中原地区百姓趁机起义,辛弃疾以一介书生立即在家乡组织2000人开始抗金,后来他率领这支部队投靠了在济南有20万起义军的耿京,担任掌书记。没多久南宋朝廷封耿京为平安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正准备协同作战对抗金军时,起义军中叫张安国的反叛,投靠了金军被封为济南知州,并杀害耿京,辛弃疾怒火冲天,带领50名士兵冲直闯济南府,捉拿叛徒张安国押解着,渡江南下送到了南宋高宗的面前,斩首示众,此番英雄壮举震动了南宋朝廷,于是辛弃疾开始了他的抗战金军复国大业中。

而后辛弃疾在南宋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一直抱着满腔热情与金朝开展斗争,他著《美芹十论》、《论阻江为险须籍两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等,向宋高宗、宋孝宗、当朝宰相虞允文等,反对“南北定势”,是个切实的主战派。

在任滁州知府时,辛弃疾在当地轻徭薄赋,招揽流民,屯田练兵;1180年任湖南安抚使时,组建飞虎军;但是由于宋孝宗的主和,当年的一批主战派官员相继去世,抗击金军恢复中原的想法逐渐消失,因为辛弃疾不断上书备战抗金,所以宋孝宗不断地调动他的职位,使他无法安身,他先后在建康、滁州、江西、江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等地任职。

辛弃疾从22岁起义抗金、23岁回归南宋、42岁被罢官,20年间虽然官越当越大,但是离他的理想却越来越远,于是他开始不断地写词,在诗词作品中抒发他的强大理想,辛弃疾一生创作了620多首词,大部分是慷慨悲歌的抗战词,最后在任兵部侍郎时已经60多岁了,词人已老,1207年辛弃疾病逝。


图文绘历史

称辛弃疾为大宋第一古惑仔,我是严重反对的!因为,辛弃疾是历史第一古惑仔!他实在是太强了!

要说文的,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词坛霸主,是与苏东坡双峰并峙的豪放派词人!

要说武的,辛弃疾是能提刀上马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的武功高强的著名将领!

论政论文,辛弃疾精通兵法,曾经写下《美芹十论》等一系列政论文,每一篇都切中世事,观点深刻且目光高远。

你可能还不知道,辛弃疾还做过间谍。他有一个号不为人知,叫“六十一上人”,搞不好就是他的代号。(好玩的国学瞎猜的)

你可能还不知道,辛弃疾还被人说成是杀人如麻的屠夫,是克扣军费的贪污犯!

1.辛弃疾是年龄最小的间谍!辛弃疾出生在南宋时期的山东济南,那个时候已经是金朝的地盘了,用现在的话就是出生在白区。辛弃疾的祖父可能也是一个间谍,他虽然做了金朝的官,但实际上是一位渴望复国的英雄。在他祖父的影响下,辛弃疾在十四岁去参加金朝的科举考试,就一路注意搜集情报,为以后的抗金做准备!

2.辛弃疾是壮岁旌旗拥万夫的青年英雄!在那个风起云涌抗金起义队伍遍地开花的时刻,年轻的辛弃疾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并加入了耿京的大部队。在叛徒张安国投敌之后,辛弃疾竟然能够率领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偷袭敌营并将叛徒亲自带回,这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勇气了!还需要智慧和谋略!

3.要说辛弃疾智慧打仗,那你可大错特错了!他是一个高超的谋略家!辛弃疾在南归后,写了10篇论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他详细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美芹十论》是献给皇帝的,因此,作者谦称《十论》不过是他自己觉得好,皇帝不一定就会喜欢--就像宋人喜欢芹菜一样--事实上,皇帝的确不喜欢。

4.辛弃疾是豪放派词的巅峰上的巅峰!辛弃疾和陆游其实差不多的风格,一生的词都与他的抗金经历和思想相关,连做梦都是洗雪国耻、收复失地。这也形成了他豪放的风格。他又与苏东坡有相同的贡献!苏东坡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而辛弃疾也是如此,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是能用文字写的,辛弃疾都能给你写出一首美妙的词来!

5.辛弃疾是婉约的不要不要的大家!你可能还不知道,辛弃疾其实是个婉约派的大师,在他的词作中,百分之八十是婉约词,他的婉约词的婉约程度,我个人认为可以超过李清照。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词嬉笑怒骂很幽默!


好玩的国学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蓦然回首,词中之龙。



公元1140年,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七离世近八十七年,会诗会词会文会画全才的苏东坡逝世近四十周年,女中豪杰李清照正在南方辗转漂泊。这一年,辛弃疾横空出世!

可是北国风光已成金人的后花园,他时常“登高望远,指点江山。”满怀壮志,曾梦仗剑走天涯,收复北方失地。



1161年,金主率大军南侵,这一年,辛弃疾成了北方奋起反抗的一员,拉起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投靠一支由耿京兴起的大部队,但不受耿京重视。

此时,与他一块来的朋友和尚义端背叛义军,打算北走投敌。知晓后的辛弃疾快刀斩麻,埋伏途中,一把大刀去掉义端的头颅,身首异处。

后来,在得知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后,辛弃疾满腔热血率五十多人杀入敌方阵营,一把大刀,手取几万人中叛徒的脑袋,全身而退。

也因此,一战成名,步入官途。

一腔热血谁人知?不断的赏识,积极建策,可皇帝无心啊!这腔热血还是喂了狗。看遍吴钩,拍遍栏杆,无人会,也只能登临意。



蓦然回首,蓦然回首,蓦然回首……放不下的是满腔热血,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回首依然如此,还是放不下,最终高喊着“杀贼!杀贼……”,遗憾而终。

留下千古脍炙人口地佳句:

  1.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5.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7.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8.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9.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1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他写满腔热血、写哲理、写朋友、写心情……一言不合地写,生活虐他千百遍,他仍待之如初恋。

一支笔,一把大刀,豪放世界;

一孤影,一古惑仔,永不言弃。


非常茴香豆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等临意。


关于辛弃疾太多的人第一印象是词人,那是无处施展的喷发,他另一重身份是古惑仔。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古惑仔,需要的不仅是义气,还要有砍人的勇气。


千里追袭的古惑仔:辛弃疾出生之时老家已经被金国占领,为报血仇他熟读兵书苦练武功。21岁带着千余人投奔义军将领耿京,担任保管印信的职位。奈何一个疏忽,印信被义瑞和尚偷去。

辛弃疾骑着快马追了两天两夜,终于在马倒下之前追上了义瑞。眼见已经无路可逃,义瑞转身要与辛弃疾血拼。三下五除二后,辛弃疾带着他的头回到了阵营。辛弃疾回到阵营中后,迎来整个义军的欢呼。


两肋插刀的古惑仔:义瑞事件结束不久,北方金兵内乱开始撤兵。辛弃疾看准机会,与耿京合计收复沦陷中原。辛弃疾与贾瑞被派往都城临安,但是回来的路上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杀害。

当时事态不够明朗,所有人都选择高高挂起,只有辛弃疾气不过要给耿京报仇。带着50名骑兵夜闯金营,活捉了张安国,押到临安正法,终于报了自己老大的仇。


郁郁不得志的古惑仔:对于辛弃疾的表现,赵构表现的很喜欢,出于“爱护”给了他一个文官。虽然一心想做出功绩,奈何朝廷一直把他的个官职升升降降。每次都是重拳打在棉花上,内心空有报国志向而无处施展。

屋漏偏逢连夜雨,被调任还没来得及上任就遭到了弹劾。朝廷“明察秋毫”之下,官职一降再降。空有一身报国热血无处施展,只好化热血为笔墨。奈何生了白发,也没有机会再上战场,只好化满腔热血为《破阵子》。


一代古惑仔,就在刚刚小有名气,即将可以单独立山头的时候。被帮会老大强行扼杀,一生都在调任的路上,哪有机会拿起武器杀敌。


后人评价辛弃疾――“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史之策

要说辛弃疾真的有多厉害,其实也不是太厉害。确实,中国历史上文人能带兵打仗并且冲锋陷阵的人确实不多。在辛弃疾之前曹操能算一号,在辛弃疾之后,文天祥,王阳明也能算一号,曾国藩,左宗棠虽然也能算上但毕竟不是自己拼杀出来的,更多的是运筹帷幄。因此,辛弃疾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不仅词写得好,还能真正冲锋陷阵,领兵打仗,这就可谓是文武双全了。

但是,辛弃疾比之曹操和王阳明来说都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毕竟辛弃疾只是一伙流寇,他也只是在老大被杀之后,率领部下突袭金营,从金兵手里救回了一点人而已。此生最大的战役莫过于此。而曹操,王阳明等人打得都是大兵团,纵横千里的大战,这一比下来,辛弃疾就差远了。但架不住辛弃疾除了打仗之外还能写词,所以,人言“辛弃疾的词之所以好,好就好在他壮志难酬。”

辛弃疾之于南宋而言是个归正人。什么叫归正人呢?就是从北方金朝逃到南方来归顺南宋朝廷的人。辛弃疾与李清照一样是山东济南人,辛弃疾的祖父和父亲都在金朝为官,可谓是食女真人俸禄的汉族官员。但辛弃疾自幼习武,又是好义游侠之人,因此,对于自己汉人的身份认同很深。所以,他才跟随一帮土匪举义旗反金归宋,也才有了那唯一的一次突袭成功的例子。

辛弃疾归顺南宋之后,其军事才能却一直没有能施展的地方。他先是做了江阴签判,后来又做了湖南湖北两路的转运副使,之后做到江西安抚使。他在江西安抚使任上因修建上饶的别墅被御史弹劾其贪污,因此被罢官闲居了十几年。很多人认为辛弃疾是遭到陷害,但通过相关史料可以看出辛弃疾在担任转运使和安抚使期间确有贪污,否则南昌与上饶的两处豪宅从何而来?也有人认为这是辛弃疾的自污,韩世忠就是因为自污而免遭岳飞之祸。总之,辛弃疾贪污一事是确有其事。

但辛弃疾虽然闲居上饶,却有词名传到临安,正好此时宋孝宗启用韩侂胄北伐,需要有这么一个南宋第一“愤青”来做大旗。因此,辛弃疾以60岁高龄重新被朝廷任命为镇江知府,筹备北伐兵马粮草事宜。来到镇江之后的辛弃疾当然是踌躇满志,一连写下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处望神州,无限风光北固楼”等等。然而,可惜的是韩侂胄的北伐还没有启程,辛弃疾就病逝于镇江的军营,最后留下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千古绝唱。


傅斯鸿

辛弃疾是文武兼备的英雄豪杰,什么时候成古惑仔了?再说了,一个古惑仔就算再厉害能有多厉害?所谓的古惑仔者,宋曰“捣子”、明曰“光棍”、清曰“混混儿”、今曰“涩会银儿”。那个涩会银儿做得到能被政敌攻击为“使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么?就算如今早已“遍地是大哥”,那又有那个社会大哥做得到“旦夕望端坐闽王殿”?能在舞刀弄剑的同时还跟名著一世的文豪党怀英则并称“辛党”么?能被一代圣贤朱夫子推为人物么?

辛弃疾自幼生长簪缨世家,青年时金戈铁马,后半生宦海沉浮,一直是个“大人物”,而所谓的古惑仔则是流氓无产者(“是旧社会最下层中消极的腐化的部分”~~马克思语)中间隔着多大的距离?

辛弃疾之所以有“厉害”的名头是因为他一生行事的高调张扬。辛弃疾一生阅历丰富,可谓有故事的人。但是每一次轰轰烈烈之后更久的寂寞便会随之而来 。而围绕在这个曾经“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词客身边最多的指责是“贪财”、“好杀人”。

稼轩真迹

被指控“贪财”不是大事,自古君子爱财,倒也无妨;但“好杀人”这条却没法轻描淡写。但作为一个曾经带兵破阵的武将,辛弃疾“颇谙晓兵事”、“亦是一帅材”(朱子语)有些武家的霸道也是自然之理。而两次被指控“好杀人”时辛弃疾也都貌似事出于无奈。比如任湖北安抚使时,因为当地治安堪忧,辛弃疾“得贼则杀,不复穷竟,奸盗屏迹”。后辛弃疾改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正好赶上江西一带闹饥荒,于是下令——“闭籴者配,强籴者斩!”之后调任两浙时被御史王蔺弹劾免职,罪名为其任内“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肆厥贪求,指公财为囊橐;敢于诛艾,视赤子犹草菅”。此后数度起落,每一次都会被扣上“残暴”和“贪婪”的帽子。而辛弃疾也确实有让人怀疑——他的品味太奢侈了。比如“稼轩”就是一处恢弘壮丽的大庄园。以至于朱子对他多次深感失望。



辛稼轩“梦回吹角连英”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曾经的英雄少年,也被公认为有周瑜、谢安之才,但最终却在写下“一杯莫落他人后,富贵功名寿”的词句后颓然老去。如此结局如魏公子饮醇近妇,更显示了英雄末路苍凉与悲壮。

上饶 稼轩墓


散骑舍人

一心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同志一生坎坷

因为,终其一生也未能完成心中的梦想——抗金

虽然因祸得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词人,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他并不喜欢的领域成为了数一数二的大拿

但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空有建国立业之理想报复的辛弃疾,并未在他最喜欢的领域成就一番事业,武功高强的辛弃疾,实际上是个大侠式的人物

对,你没听错,辛弃疾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武功高强的大侠.....

天赋异禀、骨骼惊奇的辛弃疾

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他出生于宋金战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岳飞大败金国兀术,沦陷区的人民都翘首以盼王师归来,可是最后梦想破灭,岳飞被杀,抗金变成议和,北方人民被懦弱的政府无情的抛弃了

而辛弃疾就在金人的统治下度过了他人生的前二十年,长大成人后的他知道了中原沦陷的故事,这令他的心里默默种下一颗种子——报效国家,收复中原!

机会来了!完颜亮起兵60万大举南侵,中原掀起反金起义的高潮,辛弃疾毅然参军并最终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原来,天生的词人竟然是个武艺高强的大侠

一战成名却非天下知

参加了起义军的辛弃疾并不平凡

他跟着第一个老大混了一段时间,并规劝这个老大归顺了更强的大哥,这位大哥很高兴。但是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辛弃疾的老大竟叛变了。他带着新认识的大哥的大印叛逃,独留辛弃疾案子悲伤

大哥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对辛弃疾同志动了杀心。但辛弃疾同志却丝毫不慌乱,并许诺三天之内把前老大抓回来就地正法,以示忠心。

一般人借这个机会就溜了,因为那个人叛逃的地方是金营

然而我们武艺高强的辛弃疾同志,快马加鞭竟然撵上了前老大,这个老大也是窝囊,他深知辛弃疾武艺高强便跪地以朋友之情乞怜活命

我们的辛弃疾同志也不是善茬,“既然是叛徒,还称什么朋友?”手起刀落带着前老大的脑袋去跟现任老大汇报。这小子,胆识能力可以啊!随即辛弃疾收到器重

完颜亮败亡之后,辛弃疾又再次规劝归顺朝廷,这个老大也是对国家忠心耿耿,遂奉表入奏,归顺朝廷。

高宗亲自召见辛弃疾并加以赞赏,随后封为天平节度掌书记,在他和老大开开心心的回营路上,却传来一个噩耗,老大被叛徒所杀,起义军崩溃,叛徒又逃走了,而且还是金营......

靠!难道就让叛徒、凶手逍遥法外吗?

绝世高手上线,尔等宵小拿命来!

“不,待我去逮住他!”大侠辛弃疾上线了,他立刻带上五十人的特种小队,飞奔至金营,当时叛徒郑和金国将领在营帐之中饮酒,未曾想到辛弃疾竟然敢以几十人前来劫营。

这次军事行动可比海豹部队击毙本拉登还要难,还要危险。但此时辛弃疾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竟然一击命中,直取叛徒,而后安全离开,出入金营如入无人之境。

谁曾想到,如此有胆略和气势之人,仅仅是一个二十二岁的书生!

叛徒被押到首都临安,被下令斩首。而后来辛弃疾在词中也追忆了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这是何等豪迈,何等英雄气概,正所谓“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以辛弃疾之才略胆识,完全是安邦定国之才,但最终事与愿违,英雄并无用武之地

绝世高手的寂寞——无用武之地

一心报效祖国而且武艺高强的辛弃疾,怎么就壮志未酬了呢?原因不外乎两个

其一,宋金和议已然达成,辛弃疾与岳飞等名将们一样,未能在战场上大展身手,反而因主战而受到统治阶级的迫害,结局惨的如岳飞,结局稍好一点的如韩世忠(告老还乡)

其二,因为是大侠,可能影响了其性格。辛弃疾由于太过于豪爽耿直,进而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是不具备政治手腕的,所以容易得罪人。

“你有天大的本事?那又何妨,皇帝看不见,你能咋地?”

所以,初露锋芒的辛弃疾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和横刀立马的理想追求

无奈的辛弃疾只能纵情于诗词之间,借此抒发自己的内心,所以辛弃疾虽然没有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却留下了无数振聋发聩的名句

或许,那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数书”就是他对自己最真实的写照,虽然豪迈却也无奈

以辛弃疾之才学,本该是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最终被埋没了

这是辛弃疾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置身黑白的精彩

古惑仔的精神是有仇必报的快意、是不顾后果的仇杀、是一言不合的刀棍相交,是村头街面上的械斗、是不成气候的草莽相争,如果要说辛弃疾是大宋第一古惑仔,我是不同意的。

因为我觉得辛弃疾的身上蕴含的是上古的豪侠精神,这种精神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是面对不公血溅三尺的豪迈、是面对屈辱收复故土的民族大义、是壮志未酬而灰心丧意的笔墨飞溅。


辛弃疾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一面就是他宋朝大词人的身份,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都会忽略了他高深的武功、忽略了他豪侠的身份、忽略了他民族英雄的盖世壮举。

辛弃疾出生在山东,他出生前的山东早已经被金朝占领了十来年,虽然辛弃疾的父亲在金朝做着官员,但是辛弃疾从小就受到了父亲收复故土的教育。

辛弃疾除了受到父亲兵法上的教育之外,他还练就了一身高深的武功,一柄长剑在他的手中早已使得高深入化,他从小也因为受到豪侠精神的影响,经常会在乡里做着为人打抱不平的事情,所以在乡里面立下了一番不小的威望。


在辛弃疾二十一岁的时候,耿京在山东起兵,天下风云霎时变动,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候辛弃疾提着他的三寸铁剑站了起来,他凭借着他在乡里面的威望瞬间敛聚了2000名壮士响应耿京的号召,加入了耿京的部队中。

辛弃疾凭借着他的勇猛在耿京的义军中大放异彩,他自小学习的兵法和他高强的武艺成为了他赖以建功立业的资本,所以辛弃疾很快得到了上升,成为了耿京的左膀右臂,在这中原的故土中奋起厮杀着,在后来辛弃疾因为受耿京的命令,带着士兵将手书送往南宋朝廷去归附。


在辛弃疾骑着战马奔涌向南宋的时候,耿京被他的另一个左膀右臂杀害了,当辛弃疾向南宋朝廷归附文书准备回营时,猛然听说自己的老大被自己的曾经的战友杀害,对辛弃疾来说这可还了得?

辛弃疾喝了两口烈酒,持着铁剑带领着50名的壮士就快马冲回了原本的阵地中,当时在阵地中的起义军有上万人,他们正对着外面严阵以待着,但是辛弃疾就这么带着他的50名壮士快速破开了防线,冲入了这万军营中直取叛徒的首级。

当叛徒的头颅被辛弃疾斩下的时候,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豪壮的时候,然后他带着这一万多名的士兵,向南归附了南宋。


在敌方领土中的辛弃疾肆意挥洒着自己的豪心壮志,四处纵横的马上生涯令他享受无比,但是令他想象不到的是,他在带兵归附南宋之后竟受到了冷落,他虽然文采飞扬,但是他梦想所要做的却是在马上定天下的远大目标,南宋朝廷却封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文官官职,这让武夫出身的他如何受得了?

所以他当即陷入了一片被冷落的寂寞当中,整个人都郁郁寡欢了起来,为了一抒自己内心的豪心壮志,辛弃疾以笔作剑,开始挥洒出了他有志难平的斗意、开始书写了他平生难言的惆怅。


他真正想要的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军营生活、他真正想要的是梦回吹角连营的引兵作战,但是来到南宋之后迎向他的却是天凉好个秋的无尽寒意,却是如今惆怅赋招魂、儒冠多误身的痛苦难言。

他开始灰心丧气了起来,他热诚的心被冷酷的现实摧磨的变成了一块坚硬的石头,所以他每每夜深的时候,总会想起自己年少时快意的生涯,再看着自己身上穿着的文生官袍,最后所能发出的只是又一阵的唉叹。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觉得辛弃疾是一个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酬心未壮者,他有着大将的风范却没有机会一展才华,他有着平定故土的雄心却只能在自己的诗词上一抒壮志,辛弃疾的词厉害到能和北宋第一词人苏轼并列为苏辛,在这个时候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我相信如果给辛弃疾一个机会他绝对会成为为南宋收复故土的北伐大将军,成为和岳飞一样声名振赫的人物,这就是辛弃疾的厉害程度,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宋第一古惑仔的身份是完全配不上辛弃疾的。


孤客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这首词约写于1188年,少年成名的他此时已年近50岁。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回忆了他少时在北方抗金义军中的金戈铁马,也就是这个问答中所谓的“大宋第一古惑仔”。

辛弃疾出生于“沦陷区”,从小就立下了恢复中原大志,1161年,完颜亮大举南侵时,21岁的辛弃疾就聚集了数千人,参加了耿京领导的义军。

1162年,22岁的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后,仅仅率领五十人,驰骑北上,于五万人众中将张安国捉获,缚置马上,当场又号召了上万被张安国裹挟的士兵反正,并即带领他们南向疾驰,渴不暇饮,饥不暇食。

但辛弃疾无法预料的是,这段“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辉煌经历竟成了他一生军旅经历的绝唱。正如《破阵子》最后一句所叹息的那样“可怜白发生”,写这首词时辛弃疾已年近50岁。

辛弃疾在归宋后,人设接近于“永远的主战派”。但辛弃疾在南宋朝廷中始终未得重用,他的恢复中原大志只能耗散在上奏给皇帝的《美芹十献》,以及那一首首壮怀激烈激烈的诗词中——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作东家种树书”,这才是辛弃疾大志难升积郁难解的后半生,少年时一呼百应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痛快时光,只能“醉里挑灯看剑”了。

辛弃疾文武方面都很牛很牛,但他的牛只能体现在大词人之上,但这或许对中国文学算是一大幸运,所谓“仲尼厄而作春秋”。


张明扬不说话

辛弃疾在古代绝对是一个奇才,可惜少年得志、初露锋芒,就数十年郁郁不得志,最终抱憾而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他生于金国土地,老子是金国的一个县令,十几岁参加了几次科举,也没考上什么,忽然有一天,正当完颜亮大举南侵的时候,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跑到南边的山区,在金军的后方,拉起几千人马,造反了。

南宋皇帝给辛弃疾赏了个“掌书记”,让他驻扎在山东,那不就是金国的地儿么,说白了就是南宋在金国扶持的反对派,在金国搞点大动作什么的,随后,他便干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当时他的一个一起创业的小伙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给害死了,辛弃疾闻讯大怒,带着50个骑兵杀入敌阵,把叛徒一路抓回南宋首都斩首,当时,围住他的敌军至少5万人。经此一役,辛弃疾的名声震动南宋,简直战神一般的存在。当时他才20岁出头,真是少年出英雄!

这么好的人才,皇帝赶紧重用啊!可惜,南宋皇帝偏安一隅,被金国人打怕了,每年交点岁币,称金国做大哥,这样太平一点,挺好的,毕竟还有安稳日子过,真打起来,还是铁定要被金国给灭国的啊。

在这个思想下,辛弃疾从此被荒废雪藏40多年,他一直在为北伐做准备,但是皇帝压根就没有想和金国打仗的想法,最高给辛弃疾也就4品官位。老辛郁闷至极啊!他隔三差五就给皇帝上书慷慨激昂,但是皇帝不待见,就是不提北伐。

到了60多岁,金国再一次打过来了,南宋求和,金国要南宋拿丞相的脑袋表示求和诚意,皇帝不得不再请辛弃疾出山,但是辛弃疾已经快70的人了,他也想出征,可惜,他站不起来了,没几天,他就死了,死之前,他高呼:杀贼!杀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