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教育,多半都有問題

父母的教育,多半都有問題

昨天看了一則騰訊新聞,具體細節記不清了,只記得該男子為了阻擋政府拆遷,將親生女兒從樓上拋下,幸好被下面的工作人員接住了她。

看到這個新聞,我簡直快被氣炸了。我無法理解這樣的人怎麼配為人父母,自己的親骨肉尚可以如此對待,我更無法想象他能為社會做出什麼貢獻。

孩子什麼時候成為大人施暴的工具了。

記得看過這樣一段視頻,有個老爺子騎電動三輪車,行駛中路上違規,交警對其批評教育。但老爺子脾氣固執且不服氣,與交警爭吵起來。在爭吵的過程中,彼此氣焰越來越旺,他抱起不滿一歲的孫女,狠狠地砸向交警。

不一會視頻中一團亂麻,後來見奶奶抱著孫女。但老爺子越來越叫囂,又不停的同奶奶爭奪。

老爺子是個爺爺,但他同是也是位爸爸,作為一名長者,卻是施暴的源頭。什麼叫言傳身教?他或許不懂。

這群當爸稱爺的傢伙,真是沒有十月懷胎過。而此刻,所有的詞都無法形容我憤怒的心情,孩子那麼的小,為什麼你們暴力的時候,要拿他們出氣。

就因為他們是弱小的群體嘛,她們不懂得還擊,可以任由殘暴的大人摔打,蹂躪。

這個社會真是弱肉強食,當你軟弱,怯懦,那些施暴的群體,他們毫無理由的欺負你,踐踏你。

身上的傷,隨著年月慢慢的恢復,但心裡的傷可能伴隨著這個人的一生。如果他長大有能力改變,可能也要花上十年,二十年。最可怕的是有些人,萎靡不振可能要一輩子。

記得《演說家》有個女孩,講了一個敏感話題,家暴給她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小時候,他的父親經常家暴她的母親,而母親經常拿她撒氣,每次都是趁父親不在家的時候,對她施暴。

他不敢向父親告狀,她怕父親知道後再打母親,母親再打她,這種惡性循環的狀態從而變的變本加厲,她不敢想象。

她只盼著早點長大,可以逃出這個家,但她對母親的恨越藏越深,越來越根深蒂固。

父母把我們養大,我們要懂得感恩,懂的體恤父母的辛苦。但有些父母簡直喪失人性,他們不能為孩子如明燈般指路,而是使勁摧殘,讓他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曾經看過這麼一句話:一個孩子的習慣、能力和教養,才是能陪他走完這一生的東西,而那每一個細節中,都藏著家教的影子。

原生家庭給予的教育,潛移默化的藏在骨子裡。提到一個人想必大家比較熟悉,一個北大畢業留學生王猛。

12年沒有回家過過春節,拉黑父母6年聯繫方式,寫萬字長信控訴父母。

從小他成績數一數二,當地的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生物專業錄取,本科後又成為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研究生。

小學一二年級,班裡文藝演出要求穿齊膝短褲。“母親卻不由分說讓我穿長褲,我提出帶上短褲備用也沒被准許。”王猛說,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五六年級時,對奧數很有感覺,一開始母親並不樂意讓他去。有次參加奧數考試,攜帶的文件夾不見了,找回後發現被劃壞並塗抹,“回到家後,母親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父母的拒絕。儘管後來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礙很難與人交往。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在離家前,父母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大姨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15000多字的控訴字字誅心,他現在敏感,內向性格,影響著他的工作和人際交往。

他唯有拉黑父母的聯繫方式,中斷和家人所有接觸,方能得到一片淨土。

但這樣直接冷暴的處理方式好嘛?

老妖曾說,在面臨如何化解跟父母之間的矛盾,逃離原生家庭裡父母帶給我們的傷害的時候,跟父母決裂,把父母拉黑,不是最有用的辦法。

因為父母的教育和影響已經深到骨子裡,血液裡。

每個孩子背後,都在傳遞一種生活模式和家庭素養。敏感多疑,是因為父母沒有提供一個穩定和諧的家庭;壓力山大,是因為父母將所有的生活壓力全部施加給你;競爭力低下,是因為父母溺愛的捆綁;內向自卑,是因為打壓式的教育。

父母為何會如此處理與子女的關係,不妨我們追溯到他們所生活的年代。他們是在哪一種大環境下生存,哪一種大家庭教育背景下所生活。

或許他們經受的苦難,遭遇的不堪才會讓他們活的這麼偏激,話講的如此激烈。我想心裡會得到些許釋然和理解。

既然父母給了我們這種教育方式,我們又是否反思,哪些對,哪些不對。等我們為人父母,給予下一代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值的我們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