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陨落”,我们应该反思什么

付云皓又火了。

某杂志实习生写了一篇“天才陨落”的文章,让奥数领域的传奇人物、有着“付神”尊称的付云皓再次回到人们的视线。该文以悲悯的语调,讲述着“付神”从天之骄子“沦为”一名普通师范教师的过程。作者看来,这无疑是一种陨落。

付云皓本人甚至也不反对陨落的说法。他只是对该文的价值观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成为一名普通师范教师、为基础教育做贡献,竟会成为“陨落”的证据?又为什么“教育硕士终身与学术无缘”?

撇开该文作者是否预设了立场不谈,他至少说了句实话:以社会世俗的眼光来看,天才付云皓就应该与队友、同学一样,或者在耶鲁、哈佛教书,或者在商界顺风顺水,头顶天才光环,背负他人羡慕与渴望的眼光,这才能叫做成功,才能获得人们的尊重。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成就感与尊严带给人快乐。

长久以来,世俗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太过严苛。教育领域也有此风气。我们将学校划分成985、211,每次推出的高校排行榜单都会引发讨论和争议。当我们追逐于此的时候,仿佛社会已经天然为成功与快乐划定了等线:不及格、及格、良、优秀、顶尖。

在我们追求杰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人会想到,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甚至培养一名人格健全的工人、农民,都是教育成功标志。

有媒体报道,半导体设备独角兽企业、荷兰光刻机生产商ASML公司,有祖孙三代人从事同一份打磨镜片的工作;德国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技工学校,成为劳动工人。他们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获得成功。

马克思认为,教育自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后,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是使人社会化。从这个角度上看,付云皓已经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正在为基础教育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明明已经成功的天才,又何谈“陨落”呢?

世俗眼光或许是短视的。但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付出汗水与辛劳的同时收获尊严与快乐。但在这之前,教育工作者该进行内省,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才是付云皓事件带给我们最大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