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浮躁,动不动就要来一pao。可是当你听到文爱

这个词,第一反应是不是觉得比较文艺,还有一丝小小的刺激?

文爱即用文字挑逗性,也就是用文字做爱。但是,如果这个词的对象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你们还会觉得刺激吗?

1

前两天,一位单亲母亲发现自己10岁的女儿在QQ上和别人网恋了。并且和女儿网恋的那个男生还唆使自己的女儿学习文爱、十八禁,甚至还要自己的女儿养他!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男生和女孩聊天记录)

母亲保持冷静,去和男生联系,让他离自己的女儿远一点,然而这个男生丝毫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只是“玩玩”而已。

2

男生把他们对话中对母亲不利的内容发到了B站,以侵犯女儿隐私的名义,引导舆论抨击这位单身母亲。而B战很多不明真相的网友不经大脑地开始顺手黑人,对!很多人就是在看到男生的一面之词后开启了键盘侠模式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骂家长的评论铺天盖地,听到母亲私自动了女儿的手机,大家好像高潮了一样,纷纷批评她“瞎BB”、“肆意夺走孩子的一切”。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真的是很想听一听这位拆迁队队长丰富的阅历,看看你有什么资格,仅凭只言片语就来抹黑他人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更恶心的是这种人,以为自己有点文化了不起,完全不顾事情真相,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头头是道”地批判这位母亲。最后“那个生物”四个字,真的是令人恼怒。

大家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此时被攻击的是你们父母,他们该怎么办?明明是自己的孩子被蛊惑,反倒自己成为了众矢之的。

没有人愿意思考一下,没有人愿意多去了解一下,他们只知道无休止的谩骂,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是正义的。

幸好这位母亲是魔兽老玩家,中国的第一代网民,她清楚键盘侠们的心态。没有与人对骂,只是冷静地说出了整个事件,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在这个男生唆使自己女儿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后选择了报警。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母亲原话)

终于,所有人看到了真相。男生的B站账号被封,发了道歉信,然后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

一个年仅15岁男生的只言片语,就可以让大量的指责对准一位无助的单亲妈妈,那些随意指责他人的键盘侠们真的不会愧疚吗?

现在的人们真的需要适时的放下脚步,去想一想为什么孔老夫子的“三思而后行”会被我们抛之脑后。

3

这位母亲的遭遇让叨姐想到了之前的南京车站猥亵女童案。

网友发布一个视频,在车站候车室,一对父母带着20多岁的儿子和一个不足10岁的小女孩候车,之后儿子公然的把小女孩抱坐在大腿上,并且用手不断扣摸小女孩的胸部,而家长对这种行为视而不见。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热心的网友凭借视频中男子的长相,迅速在微博上锁定了所谓的目标。然后大家开始疯狂地人肉那个博主,他的家庭住址、公司信息、个人电话......所有信息全被大家扒了出来,口水从四面八方喷向了那个博主。

虽然博主一直在解释不是自己,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听,最后还是在警方的协助下,才得以脱身。仅仅凭借两个人长得相似,所有的人就像疯了一样的谩骂一个无辜的人,真的可笑。

4

这些事情,和之前叨姐看的电影《搜索》有点相似。《搜索》是一部高圆圆主演,令人咋舌的电影。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搜索》剧照)

因为舆论的压力,女主退了自己租的房子,一个人在躲在酒店中哭泣,看着网络上的评论,撕心裂肺。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搜索》剧照)

电影的最后,女主在舆论的压力和癌症的折磨下选择了自杀。

10岁未成年少女被唆使文爱、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网友却这样评论…

(《搜索》剧照)

没有给人让座,本就不是什么罪大恶极之事,况且那时的女主已经被癌症吓得心灰意冷。之后又因为一个毫无根据的电话,被污蔑成小三。

人们愿意毫不犹豫地对女主进行道德的批判,却不愿多看一眼事实。我们不能将女主的自杀全部怪罪于不经思考的舆论,但是这些舆论可能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快了,但我们似乎也越来越聒噪了。很多时候都不愿意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间。

看到母亲动女儿的手机,迅速指责母亲侵犯别人隐私,殊不知这位母亲的女儿正在被龌龊之人所蛊惑;

看到与视频中相像的男生,便立刻说它是凶手,殊不知真正的凶手早已离开大家的视野;

看到一个年轻人没有让座,公众的讨伐便蜂拥而至,殊不知这个年轻人比谁都更需要安慰。

那些自诩正义之人,永远不知道他随口的一句话对别人有多大的伤害。很多时候,人们自以为做出了公正的判断,但这仅仅是个人的公正,而不是事件的公正。

看到各种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去指责他人,真的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放慢自己的脚步,珍惜自己发声的权利,别让正义之举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