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女乱三曹”?


乱发遮住脸庞,米糠塞住嘴巴,阴司回头遥望,曹魏软玉温香。



甄宓,去世了!她走的时候,跟她进曹家一样,都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当年曹氏官渡之战灭了自己公公袁绍,四世三公的家族竟然也不能在乱世中幸免,丈夫袁熙死了,自己和婆婆留守府邸能怎么办呢?曹兵入城,自己成为了战俘,想想自己的祖辈孔子的直系血亲,东汉王朝的中流砥柱,而曹阿瞒只是阉人的义孙,如果被他玷污,那将无脸面对祖先。

甄宓,惶恐不安,顾不得什么体面,锅底淘灰让自己蓬头垢面,可是已经晚了。汉晋多风流,没有那么多礼制,没有那么多律法,一切率性而为,曹丕一马当先,杀入袁熙的府邸,看到一个老太婆背后躲着一个蓬头垢面的瑟瑟发抖的女人,他拨开迷雾看到皎月如神,曹丕心被融化了,老太婆知道自己可以寿终正寝了。

曹丕想着怎么跟父王撒慌,解释自己如何与甄宓偶遇,如何相知,想如何相守一生?说曹操,曹操真的到了!曹操带着亲兵砸门入府,满院子大喊,甄宓美人,在哪里?孤来了!

曹操看到自己儿子曹丕先下手了,凭着自己的这个楼台先得到了甄宓这个月亮,肺都气炸了,找了一个由头要重重处罚曹丕,甄宓也是熟读史书,俯身便拜替曹丕求情,解释曹丕将军是为了道义保护袁府,袁氏随败,可袁绍是大王的金兰兄弟,曹丕将军希望维护大王宽恩似海的胸襟。曹操看到美人落泪,心都化了,宽恕了曹丕。



曹丕抱的美人归,同为诗人弟弟曹植看到自己嫂嫂,惊为天人,一步不动作出洛神赋!曹丕一直把曹植视为自己继承魏王衣钵传人竞选对手,他知道父亲更喜爱曹植,曹植风流风骨及小儿子身份。甄宓了解丈夫的想法,于是极力讨好自己新婆婆卞夫人,早晚问安阴晴圆缺无一缺勤,博得了卞氏的好感。卞氏出生歌姬家庭,在当时身份低微,曹操早年东郡政治避难时候纳为妾侍,后曹操正妻丁夫人被废,卞氏立为正妻,卞氏生了曹植,曹丕,曹熊,曹彰。卞氏有了孔子血脉儿媳衬托,感觉到身价倍增,可以荣耀进入帝国贵族圈。



曹丕与甄宓如胶似漆,孝顺恭良,卞夫人不停在曹操耳边吹风,曹操得了偏头痛,直到自己幼子曹冲不治身亡良久,曹操下决心立了曹丕为世子。曹丕在曹操归天后,义无反顾在司马懿策划下,设立了天坛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史称魏文帝。

伴君如伴虎,甄宓这个美人胚子,没能与时俱进,跟上丈夫的脚步,曹植与魏晋文人一样风流奔放,不拘于礼法。甄宓出生于书香门第,代表着孔子血脉,不霄于与之为伍。于是,魏文帝曹丕把甄宓放到了邺城,独守空房,孤独寂寞,难免有怨恨,于是文人情怀,写诗抒情。

曹丕身边有了新宠郭女王,这个女人心计非常,在夺嫡之变中出谋划策帮助曹丕夺得了王位。曹丕称帝后,郭女王更是处心积虑帮助丈夫享受九五至尊荣耀。曹丕是一个聪明的男人,当然喜欢上聪明的女人。

但郭女王要想上位,就必须除掉压在她头上的另外一人,那就是王妃甄宓,此时甄宓已是逐渐失了曹丕的宠爱,再加上时常流露出一些怨言,悲恨交加的情况下写了一首《塘上行》,本是表达忧伤哀痛之意,但曹丕却认为甄宓怀恨在心,再加上郭女王的从中挑拨,曹丕最终决定赐死甄宓。

当时曹丕曾让术士周宣解释自己做过的一个梦,周宣回答说天下将有受冤的贵族女子死亡,曹丕想到了甄宓,所以派人去追下令的使者,但最后没有追上。郭女王在得到曹丕的首肯后亲自以毒酒赐死了甄宓,并且把她的头发弄散挡住脸部,然后用米糠塞住嘴巴,为的就是让甄宓死后也没脸见人,即使见到了人也无法申辩自己的冤屈,甄宓就这样轻易的被赐死了。

为了掩饰事实的真相,曹丕让甄宓的儿子曹叡认了郭女王做母亲,但是当时的曹叡已经十八岁了,已经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想要哄骗过去是不可能的。曹叡也是一直对母亲的死有所怀疑,但是苦于当时势单力薄,没有实力去查明这一切。 直到多年之后一位和甄宓关系不错的李夫人告诉魏明帝曹叡真相,曹叡这才知道母亲被冤杀的事实,气冲冲的去找郭女王算账,郭女王此时已是皇太后,但是面对气势汹汹的曹叡,郭女王的心里还是害怕至极,说:“当初害死你母亲的是你父亲自己,要想报仇也是找你父亲,和我有什么关系?难道你要为了你以前的母亲杀了现在的母亲不成?” 尽管贵为太后,曹叡还是处死了郭女王,并且用了和其母亲同样的方式,以发掩面,以糠堵口,当然面子工程还是要做的,曹叡深切悼念了皇太后郭女王。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唐俊龙55398571

一女乱三曹其实讲的是三国时发生在曹操父子三人为争夺一女人而产生的风波故事。


而这个女人便是三国的绝世美女甄宓。甄宓是上蔡令甄逸的掌上明珠,她长的倾国倾城,有沉鱼落雁之容。同时又温柔娴熟、能歌善舞,其舞资在三国众美女中可称得上"大姐大"。也正是因为才貌双全,甄宓很小的时候便百里闻名。长大后上门提亲的踏破门槛,最终袁绍的二公子抱得美人归。然而,没过多久,曹操和袁绍展开了中原第一人之争,最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袁绍。


袁绍兵败后,急先锋曹丕第一个进入袁家老窝邺城,结果虏获了蓬头垢面的甄宓,清洗她的面容惊为天人,立为纳为宠妾。随及赶来的曹操见到"准儿媳"甄宓时,被她的美貌所惊呆,很想占为己有,但儿子抢先一步得到,他又不好强行夺爱,只得捶胸长叹"来晚了"。


后来,新鲜期过后,好色的曹丕又开始宠爱别的妃子来,冷落了甄宓。正在这时,同样落魄的曹植邂逅了甄宓。两人都是才貌绝佳之人,结果一见倾心,曹植也想娶甄宓。无奈甄宓是哥嫂,他又不能做出公然夺嫂之举。但两人还是忍不住频频交往。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曹丕发现甄宓和曹植的事后,惊怒不已。不久曹操病逝,曹丕刚即位便对甄宓下黑手,找理由处死了甄宓。而曹植也难逃一劫,先是被关押,后遭流放。尽管如此,仍不能阻止曹植对甄宓的思念,于是在流放期间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感甄赋》。

四年后,明帝曹叡继位,他为避母名讳,便把巜感甄赋》改为《洛神赋》。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后人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一女乱三曹是怎么回事?

甄宓即魏明帝曹睿的妻子,被封为文昭甄皇后,上蔡令甄逸之女。甄宓自幼多磨难,三岁便丧父,后被袁绍之子袁熙纳为正室。袁熙被封为幽州刺史之后,甄氏便长期留在翼州。建安九年(204年),曹操攻下邺城,曹丕率军攻入袁熙府上,见得一个绝世美女——甄氏。

所谓的一女乱三曹,也就是指曹操、曹丕、曹植对甄氏都一见倾心,为甄氏争风吃醋,明争暗斗的故事。以下笔者简要分析,甄氏是如何乱三曹的。



首先曹丕先入为主,率先攻取邺城袁熙府上,夺得甄宓。曹操攻克邺城后,曹丕闻得袁绍的几个儿媳个个貌若天仙,唯独甄宓更是人间极品,曹丕也左右打听,为甄宓魂不守舍、春心荡漾。于是曹丕便迫不及待的率军到袁熙的府上去搜寻。曹丕进入府中之后,见得两位美人,一位干干净净,一位蓬头垢面。曹丕便让那位满脸污垢的女子抬起头来,满脸的烟灰也挡不住国色天香的美貌。



曹丕小心翼翼的擦她去脸上的灰尘,顿时惊呆,只见那女子:眉清目秀,鼻子微微上翘,面如白玉,肌肤娇嫩,桃腮带笑,气若幽兰,嘴角微漏一丝哀怨,自有一股清灵之气,说不尽的温柔可人。曹丕顷刻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嘴里还惊叹道:世上竟然会有这般绝世美女。追问身世得知,她便是甄宓,曹丕苦苦寻找的对象,曹丕顿时心花怒放,前去禀报曹操,为了得到甄宓,曹丕特意说服崔琰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曹植,于是曹丕就明正言顺的获得了甄宓,曹丕对他百般宠爱,呵护有佳。

其次曹操对甄宓也是一见倾心,也曾私下交往。曹操好色天下尽知,尤其独爱有夫之妇,曹操每次攻克城池,都会抢占别人的妻子,曹操不但言打败敌人,还要征服敌人的妻妾,比如何进的儿媳尹氏,张绣的婶婶邹氏、秦宜禄的妻子杜氏等等,尤其是美貌的女子,曹操断然不会放过。



曹操自然喜欢倾国倾城的甄宓,曹操也多方面打听袁绍的妻妾情况,对袁绍的几个儿媳感兴趣,尤其是甄宓。但天不遂人愿,曹丕先下手为强,夺得甄宓,并且当着所有文武大臣的面央求曹操,将甄宓赐给自己,当时曹丕并没有妻妾,更是把曹植的妻子也搜罗好了,曹操迫于无奈,虽然自己也是百般的喜欢,总不至于跟自己的儿子抢女人。于是便很不情愿的答应曹丕。



但曹操好色之禀性是改不掉的,甄宓如此美貌,整日也让曹操垂涎三尺,于是曹操总是寻找机会接近甄宓,甄宓又碍于曹操是自己的公公,也不敢推辞,于是二人私下交往,也做出了不为人知的事情。曹丕天资聪明,也察觉其父与妻子不对劲,但曹操大权在握,曹丕自然不敢放肆,只能忍气吞声。曹操死后,曹丕便将铜雀台曹操的妻妾后妈们,全部收纳到自己的寝宫,每日寻欢作乐,报复曹操,其母知道后,大骂曹丕猪狗不如。



再次曹植甄宓相互爱慕倾心。曹操大军班师回朝后,曹植见到甄宓也是一见倾心,美的让曹植魂牵梦绕,辗转反侧。曹植于是心怀不平,终日借酒消愁。后来曹丕逐步疏远了甄宓,开始宠幸郭照,曹植便有机可乘,二人经常私下约会,卿卿我我,即使不能相见,也会时刻思念着对方。曹植曾为甄宓写《洛神赋》,把河中的水神宓妃来作为甄宓的化身,抒发自己滔滔不绝的仰慕之心,爱慕之意。



曹植勾勒出洛神现身的场景——婉若游龙,华茂春松。又勾勒出洛神的美貌——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曹植还对洛神的言行举止和服饰都详细说明,世人一看便知描写的是甄宓。曹丕也深知曹植爱慕甄宓,苦于有其父曹操在,不敢轻举妄动。



最后甄宓红颜薄命,最终招致杀身之祸。由于曹植才华横溢,善于赋诗写作,文章巧夺天工,深受甄宓喜爱,因此甄宓也非常爱慕曹植,私下也经常与甄宓交往。由于曹植才华横溢,曹操在立嗣上由于不觉,曹丕也是胆战心惊,于是也经常找甄氏诉说。出其不意的是甄宓竟然帮着曹植说话,尽说一些夸赞曹植的话,于是曹丕怀恨在心,再加上曹操也与甄宓图谋不轨,逐渐疏远甄宓,宠爱妃子郭照。



曹操死后,甄宓婚姻的不幸,爱慕之人又无法在一起,美人迟暮。于是也写诗赋辞来表达自己忧闷的苦楚。于是写了很多思念曹植的诗句,其中一篇被曹植得知,其诗曰: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翛翛!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甄宓正在赋诗思人的时候,被曹丕发现,于是曹丕再也无法忍受,刚好后宫勾心斗角,污蔑甄宓毒杀了郭照未出生的孩子,曹丕便用毒药,将甄氏赐死。甄氏死前很透了曹丕,扬言若有来世,绝不与曹丕再相见!绝世美女就这样殒没。你是如何看待“一女乱三曹的”?


三国逐鹿

“三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由于他们都有卓越的文学才能,所以,在文学史上,他们被称为“三曹”。与他们同样有名的还有一家,被称为“三苏”的是苏东坡父子。

“一女乱三曹”,是说一个女人把曹家搞乱了,“三曹”都陷入这样的乱局之中。这个女人,就是甄宓。

二十四史列入《后妃传》的女人有很多,每个人都是不平凡的女性。甄宓之所以为人所知,一不是因为她比别人更漂亮,二不是因为她的德性比别人更好,三不是因为她与别人搞婚外恋。她之所以有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曹植的一个文学名篇《洛神赋》。她之所以千年以来一直有关注度,也是因为《洛神赋》,这就是文学的力量。现在,大家在头条上讨论这个问题,恐怕也与这个人物出现在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中有关。因此,她现在所受的关注度,也是与文学相关,而与历史无关。

文学的解读大体是这样的。甄宓原本是袁绍的儿媳妇,是有名的美女,曹操很想纳为己有。在打败袁绍之后,曹操的儿子曹丕抢先来到袁绍家中,把家里的人员保护起来。在看到甄宓的时候,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征得曹操的同意,把甄宓纳为己有。曹操虽然自己有心,可以又不好与儿子争,只好免为其难的同意了儿子。

甄宓到曹家之后,由于曹丕经常随父亲曹操外出征战,曹操的小儿子曹植与甄宓相处,相互之间产生了感情。此事被曹丕知道后,对甄宓进行了报复,直至把她迫害至死。此时,曹植在自己的封地鄄城。甄宓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三年,曹植到京城拜见他的哥哥。甄宓所生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睿陪叔叔曹植吃饭。曹植触情生情,想到甄宓心中不免伤情。吃过饭,曹丕把甄宓留下的一个玉缕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拿到甄宓的遗物,更是睹物思人,在返回自己地的时候,路过洛水,看到甄宓前来相会。曹植据此,写了《感甄赋》。

这个故事里,甄宓一个女人,搞得曹家三个男人神魂颠倒,他们的行为是明显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混乱,所以,称之而“一女乱三曹。”

但这一说法本身是存在争议的。曹植与甄宓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唐代李善的《文选注》中,《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的一部著作,它是南朝之前经典文学作品的汇编。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典创作时期的一些社会现实已经发生改变,后代人阅读起来,就会有困难,于是,对经典的注释,是中国文化传承方面的一个重要部分。历史所有文化经典,都是有多人注释,比如《四库全书》本的《孙子兵法》就有十家注释。李善是唐代注《文选》的名家。曹植与甄宓的事情,就是李善的《注》中出现的。

李善是唐代人,出生于630年,历史上的甄宓死于黄初二年六月,公元221年,中间隔了四百多年。而在李善之前,没有类似的记载,所以,李善的说法,一直是有人质疑的。有人评论曹丕把甄氏的遗物玉缕金带枕赐给曹植的作法说“里老所不为”。也就是说,自己的妻子死了,自己亲手把老婆的遗物交给其情人,这不要说是一代帝王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家里,也不可能这样。

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有不同的说法,他们之间各说各话。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查了一下《三国志 魏书 文昭甄皇后传》。单从正史的描写上来看,我不觉得甄宓与曹植曾有过爱情。

甄妃的传记中,对她本人生前事迹的记录很短,大概只有两三百字。后边绝大部分的篇幅是记录她的儿子魏明帝曹睿登基之后,对她家人的封赏。

甄妃的家庭,是所谓的世家,祖上是汉朝的太保甄邯。他家世代为二千石。她的父母生了八个孩子,三男五女,她是最少的女儿,父亲甄逸在她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建安年间,她被袁绍选为儿媳妇,成了袁熙的妻子。曹操破袁绍平定河北,她为曹丕所得,成为曹丕的夫人。关于她的死,《三国志》是这样写的:“黄初元年十月,帝践阼。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俞失意,有怨言。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

我查了一下历史,官渡之战是在建安七年,曹操平定河北,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也就是说,曹丕纳甄氏大既在203年,或是204年,不会太早,也不会太晚。因为魏明帝曹睿大概生于建安九年(204年)。遇到甄宓的时候,曹丕大约17岁,甄宓22岁,而曹植此时12岁。按年龄来看,曹植这时与甄氏产生感情的可能性不大。他还是个孩子。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甄氏嫁了曹丕之后,应该是很快就生了孩子。一个哺乳的母亲,和丈夫之外的人谈情说爱,也不太现实。魏明帝的年龄,现在不确定,只是大体推断在204年。也正因此,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他有可能是袁熙的骨血。当然这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

关于甄宓的死,三国志的观点大概是因争宠被谗言所害。后妃传有关郭皇后的注中,说得很明白:

《魏略》曰: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甍,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

这里的故太后指的是曹丕的另一个妻子郭皇后。甄后死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曹睿托给李夫人照顾。等到曹睿做了皇帝之后,追究起自己母亲的死因时,郭皇后因此而死。等郭皇后死了之后,李夫人告诉了明帝,郭皇后谄害甄后的事。

三国志还引用了《汉晋春秋》的说法:初甄后之诛,由郭后之宠,及殡,令被发覆面,以糠塞口,遂立郭后,使养明帝。帝知之,心常怀忿,数泣问甄后死状。郭后曰:“先帝自杀,何以责问我?且汝为人子,可追仇死父,为前母枉杀后母也?”明帝怒,遂逼杀之。

可见,甄后的死,是由于郭后进谗引起的。曹丕死后,明帝向郭后问起此事。郭后说,那是你爹杀的她,不管我的事。况且,你一个当儿子的,难道能为了你的亲妈杀后妈吗?

从这些史料上可以看出,甄宓的死,是与后宫争宠有关,既然后宫争宠,说明她的情感应该还是在曹丕的身上。与曹子建产生感情的可能不大。

现在流传最广的,当然是文学的说法,它虽然不是历史事实,但它反应了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寄托。也是对人生缺憾的弥补。

问题基本上问题了,再回到“一女乱三曹”这个题目上,这个题目本身包含着宋明之后的道德观。汉唐之时,在男女关系上,没有宋明之后那么多道德束缚。战争中获得的女人,有权者本来就可以随意支配的。以一个女人来证明曹家道德上的混乱,也是明清后尊刘抑曹思想的体现。


七月流火140400643

《洛神之美,三曹同往》

三国战乱,英雄如云,美女如雨。云雨成双本是人间美事。奈何总有好色之徒,窃爱偷欢,就给我们留下无数趣事典故。
貂蝉戏爱,一女乱三曹,关羽求美,江东二乔纳铜雀,就是其中集大成者。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一女乱三曹。

女主甄宓者,少有神迹,母怀其时,梦入一仙,手持如意日夜守候,及临盘之时,仙人覆一玉衣,甄宓生。

看看甄宓的出生是多么传奇而具有神秘色彩。他的一生也确实如此,从小甄氏美名就传遍邺城。貌若天仙,肤若凝脂,据说她有一次在家裸睡,其母进门观之,见其玉背如绫罗绸缎般,光泽无比。另当时多少女人嫉妒,男人窥视。

甄氏如此美就算啦,她还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才女之名就如她的美貌一样传闻天下。

时有月旦评曰《四大美女》甄宓为首。

这样的人当然是求亲之人踏破门槛。

第一个享受到甄宓之美的是当时最大势力袁绍的儿子袁熙。可惜,袁家看上去风光无限,最后被雄才大略的曹老板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扫入历史的角落。

打败袁绍的曹老板,早就对甄宓之美眼色不以,哪知道他儿子捷足先登。

曹操和曹丕不仅是父子,而且爱好也一样,都喜欢别人的老婆,还都看上了甄氏。

曹操击败袁绍后,正准备去找自己心目中的女神甄宓谁知曹丕比他动作更快,打下邺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精兵将袁府团团包围。

就在同时,曹操也派了心腹许褚赶去袁家,却发现曹丕先到一步,曹操得知情况后也是郁闷不已。

可是底线还是要有的,做老子总不能为了一个女人跟儿子闹翻吧,于是就忍痛将甄宓赐给了曹丕,曹丕如愿抱得美人归。

然而再美的人也抵不过日久,好色的曹丕,自然不可能从一而终,他有一片森林,而甄宓只是哪最美的一棵树而已。时间越久,曹丕就越冷落甄宓。

这个时候,我们的风流才子,曹植同学出现啦,他也早已对甄宓爱慕不已。于是用自己的全部感情,还有心思,写出传世之作《洛神赋》献给自己的佳人,只愿博得佳人一笑。


可惜事与愿违,才子有心,佳人无意,甄宓对曹植的示爱给出的只有欣赏而无任何实际行动。

因为甄宓最爱的还是曹丕。对于曹丕的冷落,甄宓心生怨恨,写了一首给负心人的诗《塘上行》,表达自己的哀伤。曹丕见此诗,认为甄宓。在表达对自己的不满。

再加上一些关于甄宓和曹植的闲言碎语时有传出,深感自己可能被绿的曹丕恼羞成怒,完全不念多年夫妻情分,下令赐死甄氏。

据说赐死甄氏后的那天晚上,曹丕做了个梦,曹丕不解,就让人解梦。梦的意思是说,天下将有高贵美丽女子被冤死。

曹丕一听马上就明白啦,自己没有被绿,懊悔不已,马上下令阻止甄氏自杀,可是终究晚啦一部,甄氏已死。

曹丕听闻,想起梦中所说,就下令在甄宓嘴里塞满米糠,脸用头发盖住,然后下葬。目的是为啦不让甄宓在地府去告状申诉自己的冤屈。

哎,可怜一代佳人,因为自己的美丽才华让曹家三代人心驰神往,最后也因为自己的美丽害死自己。


也许她在地府最想为自己辩护的就是,我没对不起曹丕,这是莫须有的罪名。


阿斗不傻


曹植的《洛神赋》被誉为千古绝唱,而《洛神赋》里那个绝代美人说的就是甄宓!那么甄氏之美,美到了什么程度了呢?竟然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纷纷为之着迷呢?



话说这甄宓原本就是有妇之夫,婆家家室也很显赫,公公是汉末群雄之一的袁绍,丈夫是袁绍二子袁熙,甄宓的美丽大家都知道,这也就导致曹军一攻破了下邺,曹操曹丕父子就上演了争夺没人一出大戏,不过好在曹丕还是棋快一招,报得了美人归。



尽管曹操也是垂涎美色已久,但儿子抢了先手,却让他很无奈,因为当时曹丕不想节外生枝,便急切地径直对父亲说:“儿一生别无他求,只要此人在侧,此生足矣!望父亲念儿虽成年而无人相伴之分,予以成全!”所以曹爸爸只得忍住气愤,摆出老子的姿态,做个顺水人情,使人做媒,把她让给了爱子,却仍暗暗心痛不已。



而当时曹植还只是个孩子,尚不大懂得男欢女爱之类。但后来随着年龄增大,且与甄氏相处日久,两人又均是才貌俱佳、感情丰富,加之甄氏日渐被曹丕冷落,需要爱情滋润、安慰,于是他也便爱上了大自己十岁的甄氏——他的嫂子、他却常叫她姐姐。他在为乃父新立的铜雀台作赋中大显旷世之才,且具文人气质和高贵风骨,又长得如玉树临风、丰神俊朗,堪与潘安、宋玉媲美,也让甄氏倾心。




这一来二去,两人也就有了感情了,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在这段日子,曹植和甄洛这两个相互倾慕的男女无视相差十岁的差异,倾心相爱,忘情地投身爱河之中,爱得死去活来。甄洛为赢得了才子曹植的爱情而再次复活,容光焕发,光彩照人!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更加冷落甄洛,而曹植也郁郁不得志,甚至有性命危险。甄洛整日担心曹植,日夜思君不见君,终于得了相思病,几年就过世了。而曹植,下场就更是凄惨,在得知甄洛过世后,终日饮酒,不久就与甄洛在地下相会了,空留下那篇《洛神赋》,让后人感叹唏嘘不已!


很哥

一女乱三曹的故事出自于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在那个乱世,不仅盛产英雄,而且也盛产美女,比如貂婵、比如大乔、小乔、比如甄氏等等。其中,甄氏之美,美到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都为之着迷,史称一女乱三曹。

甄氏出生于官宦之家,是汉代宰相甄邯的后裔,血管中流淌着贵族的血液,家庭教育自然良好。加之她自已天生蕙质,喜爱读书,在待字闺中时,就有了才女的称号,真可谓才色双绝。据说她母亲还在怀着她时,就总会梦到一位神仙手持玉如意,在妇人边上守护她。待到临产之时,这个神仙又将一件玉衣盖在妇人身上,然后甄氏就出生了。随着甄氏的不断成长,她的容貌越来越漂亮,她的肌肤就像美玉一样洁白,有一次她光身睡在床上,被她母亲看到了,以为女儿盖上了玉衣!

后来她成了当时最大的王公贵族袁绍家的儿媳。是袁绍的次子袁熙第一个享受到了甄氏的美色。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她的美色仍令无数人觊觎,特别是曹家父子,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爱好,那就是喜欢别人的老婆。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首先想到的是去抢夺甄氏。不曾想到的是,却被他的大儿子曹丕捷足先登,首先抱得美人归了。老子总不能和儿子争女人吧?没奈何,曹操强行按下一腔怒火,成全了儿子的婚姻。后来在曹操在铜雀台举仟的宴会上,甄氏认识了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植,并被曹植横溢的才华和高贵的风骨所吸引,在内心深处深地爱上了他,以至于每次曹丕与她诉说曹植的不是时,她总是为曹植辩护,从而引起了曹丕的妒火而将她赐死!一代美人就这样香消玉殒,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


远山吟草

这个女人就是甄宓。她长得漂亮温柔贤淑,曾经是袁绍的儿媳妇,袁绍把她看做掌上明珠。

袁绍争夺霸主失利,袁绍的妻子刘氏害怕自己有生命危险,于是把这个女人看做自己的护身符,恰好曹丕过来,刘氏就把这个女人献给曹丕。

谁知道曹操也是一个大色鬼,早就对这个女人垂涎三尺,可是听说自己儿子曹丕,早已捷足先登,也就笑笑,说这个女孩漂亮,真是我的儿媳妇。

曹丕的弟弟曹植,一见甄宓花容月貌,也动了真性情,后来就对着自己嫂子做了春梦,曹丕心里很不好受,就把甄宓的枕头送给曹植,后来曹植居然写了一篇文章,叫《感甄赋》也就是《洛神赋》,据说是曹丕的儿子曹睿改的名,毕竟曹植也太露骨了。


李治亚文史博客

这个女的自然是甄姬,也叫甄宓,三曹就是指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甄姬生于公元183年,中山无极人,她的先祖甄邯的岳父是孔光,是孔子的十四世孙,官至大将军太傅,甄邯也官拜大司马,所以甄家是中山的望族,世代都有人出任太守。

甄姬的父亲叫甄逸,曾经担任过上蔡令,甄逸共有三子五女,甄姬是最小的女儿,有个相士叫刘良,给甄姬相面,他对甄逸说:你这个小女儿面相贵不可言呀。

甄姬跟她的姐姐很不一样,她的姐姐都在学习女工,而甄姬却非常的喜欢读书,而且记忆力很好,只要看过的书,都能很快的背诵下来,而且能理解书里讲的意思。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甄姬就劝家里人把家里的粮食分给乡亲们,袁绍听说了甄姬的贤名,就让他的次子袁熙迎娶了甄姬。建安三年,袁绍任命袁熙为幽州刺史,甄姬就留在冀州邺城陪着袁绍的夫人。

建安九年,曹操率军攻破了邺城,曹操当然是知道甄姬的,想纳为已有。可是,曹丕却捷足先登,先进入袁府,先把甄姬给接走了,曹操总不好意思再去找曹丕要人吧,所以只能顺水送人情,让曹丕迎娶了甄姬。

因为这个事情,孔融还故意说,当时周武王攻下朝歌的时候,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旦,曹操就问孔融,这个出自什么典故。孔融说,哪需要什么典故呀,就像现在发生的事情一样呀。孔融把曹操比作周武王,把曹丕比做周公旦,把甄姬比做妲己。

甄姬为曹丕生下一了曹叡,也就是后来的魏明帝,还有东乡公主。

公元221年,也就是曹丕称帝的第二年,曹丕赐死甄姬。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姬呢,据说曹植也喜欢甄姬,两人还有书信往来,曹植的《洛神赋》也叫《鄄城赋》,有人分析说这里面的洛神就是指的甄姬。

当然,也有说曹丕后来纳了郭女王,还有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另外还有李贵人,阴贵人,所以甄姬就渐渐失宠了,甄姬就有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惹得曹丕不高兴了。当然以上的很多说法来自民间传说。


历史简单说

这个问题,友友们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的曹袁故事了。乱世出英雄,就标志着你挣我夺,你死我活的悲残局面。袁败而曹胜,天下便产生了意想不到的争霸格局。可悲的袁氏亡国而也亡女人也,一代帝君之妻媳贡他人之怀不可叹乎?

其实,这个故事,说一女乱三曹,倒不如说是三曹夺一女恰当也。植无过,只是叹颜而思念矣。操有心只是丕先下手而无望也,丕其狠也知其父兄欲拥之也。是以丕醋而埋于心中,待操死,桎其兄,然无故的甄氏女在丕的怨愤之中也被賜以西天,真悲惜之也。虽甄氏不睦后宫而被冤死,然终脱不干操与植的冤家缘也。此乃时代的悲剧,可叹甄氏女也。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