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這一戰功赫赫的兵種已經從我們視線中消失了……

鐵道兵部隊在近代後勤部隊中有著絕不可以忽視的作用。他們有一個傳統,每完成一項重大工程,都要著書立說,編史、印畫冊、寫成詩文等等是不可少的。每一條鐵路幹線交付使用,幾乎都要纂寫一本“鐵路施工總結”長久保存。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戰功赫赫的兵種,卻從解放軍序列中“消失”了!

不知不覺,這一戰功赫赫的兵種已經從我們視線中消失了……

鐵道兵,戰時,擔負戰區的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物資的輸送;平時,主要參加國家鐵路建設。

在“文革”期間,鐵道兵部隊曾負責修建完成“京原鐵路”。上世紀60年代前後,我國周邊美國、蘇聯的壓力,和印度、日本、韓國對中國的敵對態度。為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黨中央研究決定三線建設,太行山作為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二線指揮部,京原線作為中央戰略轉移的重要戰備鐵路開始建設。

鐵道兵指戰員和廣大民兵,協同作戰,牢記“備戰、備荒為人民”的號召,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使用的是最簡單的勞動工具,吃苦耐勞,不分晝夜加班加點。

不知不覺,這一戰功赫赫的兵種已經從我們視線中消失了……

1965年6月,鐵道兵第四、十三師各2個團進駐北京市房山地區和河北省淶源地區進行施工準備。6月,十三師奉命出國執行援越抗美任務。總參謀部批准組建鐵道兵第十四師,接替十三師擔負施工任務。

1967年春,兩個師的兵力全部進入工地,紫荊關以西控制全線工期的驛馬嶺和平型關兩座長隧相繼開工。戰勝斷層、溶洞、湧水、塌方、惡劣氣候等困難,創造單口月百米成洞162次,24個月後完成隧道主體工程,平均雙口月成洞281米。

到1971年10月30日,鋪軌完成,歷時六年四個月。為紀念京原鐵路修建的偉大功績,緬懷在施工中犧牲的先烈,原平人民政府將城市主幹道命名為京原路,北京市石景山區也設有京原路、京原街。

在整個和平年代,鐵道兵一共先後修建了“鷹夏”、“貴昆”、“成昆”、“京原”、“東北林區”、“南疆”、“青藏”、“北京地鐵”、等多條施工難度極大的鐵路,鐵路里程超過1.2萬公里,為當時全國總里程的1/3。為了修築這些鐵路,約7000名鐵道兵官兵付出了生命

,永遠長眠!

不知不覺,這一戰功赫赫的兵種已經從我們視線中消失了……

在1974年,鐵道兵過來了歷史最大規模,包括3個軍級指揮部、15個師、3所相關學校,以及其他相關直屬單位在內的,人數總計多達43萬。

而在此時,解放軍人數達到了661萬餘人,創歷史記錄,人數如此之多,而裝備有處在嚴重落後的情況,對全軍進行裁撤是勢在必行!

到了1980年末,鐵道兵部隊人數總額減少大半,被保留下來的10個建制師,也各減去了一個團,由5團制變成了4團制。1983年,鐵道兵領導部門先行併入鐵道部,到了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全部併入鐵道部。鐵道兵帶著光榮歷史徹底從人民解放軍中消失了!

他們並沒有消失,永遠都留在我們心中,他們作為人民子弟兵,永遠地融入了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