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经济特区改革

武春霞

1980年,我国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经过近40年的发展,经济特区已经发展成为沿海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带动内地经济发展上成绩斐然。这份成绩的取得与当时的国家副总理王震密不可分。

积极支持深圳改革开放

1991年3月2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王震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深圳开放特区模范”,这饱含着他对深圳所取得的成绩的充分肯定。

王震是最早积极支持邓小平搞改革开放和开办经济特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79年7月,中央正式提出在深圳、珠海和汕头试办“出口特区”。年底,王震就带领国防工办主任洪学智及下属各部负责人近20人,到深圳实地考察。到达深圳的当天下午,王震就在招待所会议室听取了第一任深圳市委书记张勋甫的汇报。张勋甫说:“深圳市是新成立的市,城市规划很重要,但是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和力量。”王震听到这里当即表示:“这方面我们可以支持你们,回去后就抽调设计人员。”王震离开深圳一个月内,就为深圳抽调了100多名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这批专家陆续来到深圳,马上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为深圳的地质勘探和最初的城市设计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王震分管国防工业,他与洪学智又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在深圳特区开设窗口,设点开办军工企业的对外贸易。后经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国防工办和国务院各有关工业部抽调人员组成工贸结合的进出口公司,先后在深圳设点,直接对外经营进出口业务,成为国防工业对外贸易和技术交流的开端。不仅如此,王震分管的国防工业战线的几个部,后来成为中央各部、全国各省中第一批到深圳特区开辟荒地、投资办企业的部(省)级单位。他们为深圳特区带来了资金、技术,带来了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

1982年,深圳新一任市委、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城市基本建设和吸引外资的改革开放措施。对于这一项项新举措,有些人并不理解。认为“深圳引进外资、外商,把资本家从香港请进来,就是引进资本主义,搞资本主义那一套。还有人说什么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变成解放前”。1982年2月,王震在深圳视察时指出:“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你们可以大胆地试验,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那样就什么事也干不成了。”这无疑给广大干部吃了一颗定心丸。

积极推动珠、厦经济特区发展

1980年,珠海、厦门位列全国首批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中。王震对珠海、厦门非常重视,曾多次实地调研,并提出具体意见。

1981年3月,王震陪同叶剑英来珠海视察,这是王震第一次来珠海。当时,珠海经济特区刚开始起步,对如何办好经济特区尚处于摸索阶段。王震坚定不移地对珠海的领导们说,对外开放没有错,你们胆子要大一些,要当好对外开放的窗口。

王震对珠海的外引内联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珠海视察期间,他先后对20多个引进项目进行了考察,对珠海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宝贵意见。1984年,他对珠海的同志说:“你们珠海一没有铁路,二没有港口,三没有机场,只有一条两车道的泥沙公路通广州,中间要过五六个渡口。因此,珠海要建设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经济特区,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交通问题,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秋,珠海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开发西部,11月到12月间,王震来到珠海视察。他是珠海制定西部发展战略后,最早深入实地考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王震大力支持珠海市委、市政府发展西部的战略,他说:“对楼堂馆所和非生产性建设要坚持压缩,对重复性建设也要下决心停下来。但是,对增加有效供给的项目,对交通、能源和原材料项目,还要大力发展。”珠海西部的开发不仅对特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对搞活整个华南地区的经济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4年2月,王震陪同邓小平视察厦门市和正在建设中的厦门特区。当天晚上,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就把自己对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想法向陪同视察的王震作了汇报。王震听后表示非常赞同。他鼓励项南明天就向小平同志汇报,“明天乘船作环岛视察,你就在船上汇报,这事我来安排,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出来,我会给你敲边鼓助阵。”

第二天大家上船后一坐定,王震立即向邓小平说,项南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我想光我听不行,还得给你详细汇报才行。你看是不是现在就请项南同志汇报?邓小平同意后,项南开始汇报。他说,现在厦门特区实际上只有2.5平方公里,实在太小了,太束缚手脚了,即使很快全部建成,也没有多大意义。若把特区扩大到全岛,使整个厦门岛都开放,这对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对改造全岛的老企业,都可以起到更好的作用。邓小平一边听,一边察看地图,然后平静地说:“我看可以,这没得啥子问题嘛。”在场的省市领导听了这句话都很高兴,王震也会心地笑了。

1985年6月29日,国务院批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总面积为131平方公里,并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这一政策让厦门特区展翅翱翔,迅速发展起来。

明确表态支持洋浦开发

王震和海南有着不解之缘。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王震担任农垦部部长期间,就带领农垦战士在这里撒下了辛勤的汗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实地调研,王震更是强烈感受到加快海南岛建设的紧迫性。1986年夏,他与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梁湘探讨海南建省时,曾说:“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过海南建省的设想。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设想均未实现。我看现在条件成熟了,现在委托你考虑一下,提出意见。”

英雄所见略同,邓小平也时刻关注着海南的发展,他曾说:“如果用20年时间把海南岛的经济发展到台湾的水平,那就是很大的胜利。”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和《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这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988年4月,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吸引外资、土地出让或成片开发的新思路。洋浦以其港口条件优越、土地相对平整,原有居民较少和便于封闭隔离等综合比较优势,成为实施这一思路的首选之地。王震坚决支持这个新的思路。

令人想不到的是,1989年3月25日,参加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的全国政协科技委员会赴海南省考察组中的5名委员联名在会上发言,对海南省将洋浦3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每亩2000元租期70年租给外商建设经济特区的做法表示了异议,认为这有损我国主权。200多名政协委员也就这个问题,分别联名提交了提案。

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对此也议论纷纷,国内外新闻媒介、国内一些群众和海外华侨也反映强烈。“洋浦风波”引起了王震的高度重视,他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最先明确表态支持洋浦开发。

4月28日,邓小平对洋浦开发问题作出批示:“我最后了解情况后,认为海南省委的决策是正确的。机会难得,事不宜迟。但须向党外不同意见者讲清楚,手续要齐全。”邓小平的批示一言九鼎,平息了种种非议,为“洋浦风波”画上了句号。

199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洋浦经济开发区,中国首例外商投资成片开发区就此诞生。

王震与经济特区改革

1989年,王震同志在珠海市副市长雷于蓝陪同下到珠海市香洲区第一小学视察。

王震与经济特区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