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細說曲藝行:相聲只能倒二,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陪襯

郭德綱細說曲藝行:相聲只能倒二,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陪襯

劉連群所著《馬三立別傳》中,曾記載了這麼一段話:當時曲藝園子的慣例,大軸是京韻大鼓,“倒二”安排相聲,也需要硬角兒,旗鼓相當,如劉寶全演出前頭就離不開萬人迷。

郭德綱細說曲藝行:相聲只能倒二,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陪襯

曾經的京韻大鼓,幾乎是曲藝園子的標配,更是達到過必須佔據大軸的地位,連相聲都只能倒二,還得是大角才有此資格。比如大師萬人迷李德揚、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京韻大鼓的陪襯。

郭德綱細說曲藝行:相聲只能倒二,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陪襯

不只是京韻大鼓的衰落,其他曲藝形式也正在漸漸遠離年輕人的視野,如今從事這些曲藝形式的演員,還能夠在國有公立的園子裡演出,但再過幾年,誰又能保證,它們會不會就只能在博物館裡被人懷念呢?


郭德綱細說曲藝行:相聲只能倒二,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陪襯

少馬爺馬志明曾說,相聲和曲藝應該是相輔相成的,曲藝完了,相聲也活不下去。這話有一定道理,畢竟很多傳統段子,尤其柳活,大部分都是學唱的其他曲藝,比如京劇、棒子、評劇、大鼓,之所以要學唱它們,是因為在當時的氛圍下,這些曲藝形式更火爆,而如果其他曲藝沒有了受眾,相聲的學唱,觀眾們聽不懂,還學來幹嘛呢?

郭德綱細說曲藝行:相聲只能倒二,侯寶林這些人,當年也只是陪襯

然而隨著郭德綱的走紅,相聲已經到了獨自開商演、辦專場的地位了,不用再看其他曲藝的臉色,更不用靠別人養活。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還在普通受眾間賣力的推廣著京劇,唱著帶有各種曲牌唱腔的《大西廂》,然而,光靠一個郭德綱,真的能救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