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 捧哏巨匠白全福先生

相聲名家白全福,(1919---1993.)。出身“滑稽二黃'世家。祖父白慶林,是二代“天橋八大怪”之一。幼學武生後習武丑,曾與譚鑫培同臺。人稱”雲裡飛“。其父”小云裡飛“白寶山,曾入”富連成“科班學藝,工淨行,藝名白喜奎。是”天橋八大怪'第三代。

白全福七歲喪母,跟隨父親在天橋學、演滑稽二黃,因其自幼生來就是小胖子,無法練成白家翻跟頭的絕技,遂落藝名“飛不動”。後侯寶林在白家搭班演唱滑稽二黃,與白全福交好甚厚,受到啟發,15歲的白全福開始隨其叔父白寶亭(焦德海之徒)學習相聲,18歲正式拜師於俊波。侯寶林來津發展後,又有羅榮壽、郭全保搭班,三人合作,時演滑稽二黃,時演相聲,逐漸在天橋小有名氣,人稱'白羅郭“。

1933年,24歲的白全福應啟明茶社掌穴常連安之邀,與14歲的常寶霆合作,為其捧哏。二人這一合作就是40年。說起這段佳話,不得不提常連安先生獨具慧眼,在給長子”小蘑菇“請來相聲史上”捧哏第一人”趙佩茹後,又發現了白全福的藝術潛力。為了常寶霆的藝術發展,求賢若渴、志在必得的老常先生,不惜開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倒三七”收入分成比例,邀請白全福為常寶霆捧哏。成就了“常白”一對黃金搭檔紅遍津京。

白全福的捧哏有著自己獨到之處,捧中有逗,以相助聲,滑稽醒目‘,熱情奔放。捧得嚴,兜得緊,鋪得穩,抖得很。用逗活的“範兒”量活。白爺有一手“絕活”,就是“五官挪位”,這是“雲裡飛”白寶山的絕技,由於白全福幼年隨父學過滑稽二黃,後來把這一技巧吸收到了相聲中來,在表演中,按逗哏的敘述隨之而動,以面部表情構成包袱。神相配合天衣無縫,隨說隨動惟妙惟肖。加之白爺生來憨態可掬,矮胖且面帶喜像,第一感覺就是個忠厚、樸實的人,與常三爺的瘦高帥氣、活潑、精靈形成了極大反差,倆人往臺上一站,非但沒有絲毫不協調的感覺,反而覺得互相襯托相得益彰。由於雙方身高差距明顯,經過多年磨練,形成了白爺斜後仰、常爺略俯身的經典舞臺畫面。

捧哏巨匠白全福先生

白爺不僅長於捧哏,單口、八大棍使來也是遊刃有餘,《解學士》、《吃月餅》等也是經常上演的節目。豈不知,自幼學藝的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文盲。當時並沒有而今常見的錄音設備,要掌握這些大段文字,全靠下功夫強背,每當常三爺有新段子問世,總要逐句念給他聽,憑著多年的表演經驗,白爺很快就能掌握關鍵要領,到臺上絲毫沒有撒湯漏水的現象。晚年白爺雙耳失聰,在沒有微型助聽器的情況下,全靠幾十年的經驗與磨合,僅憑著觀察常三爺的口型插話,竟能絲毫不差。不得不佩服老爺子的功力以及雙方的默契。

明年就是白全福先生百年壽誕紀念了,追憶一些老爺子的表演藝術,也算是一點紀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